APP下载

新时期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1-28帕丽旦木布尔汗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问题

帕丽旦木·布尔汗(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新时期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帕丽旦木·布尔汗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处在决定国家命运、指导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地位。历史和现实表明,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加强自身建设,越要加强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内部监督机制建设是克服党内各种不良现象和行为,净化党的机体,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和民主化的重要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对党内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并有效对策,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党内监督的内涵和监督机制的历史发展为基础,总结了党内监督机制的成就,分析了党内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问题;对策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的概念

党内监督是指党的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及党员和党组织之间,按照党章和党的其他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在党的组织内部,通过评价、揭露、纠偏等方式开展的协调有序的检查督促活动。党内监督的本质就是党内自身依照党纲和党章的规定在党内进行的以权力制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控制行为。

(一)党内监督的内涵。

现在我们提到的监督,主要指对政治权利的控制和制衡以实现政治分权和权力整合。我们能够将党内监督的内容进一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政治监督。所谓政治监督就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否能够维护中央权威,受否能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进行监督。其次,党内法规监督。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各部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制定以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的行为的党内各类规章制度的总称。”再次,党风监督。这包括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两个方面。思想作风就是监督广大党员是否能够坚守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是否能够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特征。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党内其他法规是党根据每个时期的特点,针对一些具体工作和具体问题而制定的专门性的规定和制度,因此也是党内监督的重要依据。与其他类型的监督相比,党内监督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党内监督是主题和客体的统一。

党内监督的监督主体极其广泛,既有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也有普通的党员群众。还有专门的监督机关。在党内监督体系中,所有的监督主体的地位都是平等,不存在不受监督的特殊主体。

2.党内监督是自觉性和强制性的统一。

党内监督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自觉性,这种自觉性是由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所决定的。

3.党内监督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党内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保证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的纯洁性,适当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和人民的有效监督之下,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认真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的历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的开展,面临着及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一方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民主集中制的被破坏,党内监督机构被解散,监督机制遭到全面破坏,当需要回复民主与法制,健全党内监督机制,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1.党内监督机制的历史发展。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时期的党内监督。

第一,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重建。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统一,保证全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就十分注重利用制度对党员干部进行约束和监督,通过逐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使他们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

(2)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内监督。

党的十六大确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把推动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第一,党内监督体制逐步健全。首先,明确了党代表的监督职责。在2003年12月31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第二章第十条明确了党代表的监督职责和权利,确立党代表在党内的监督主体地位,赋予了其更为重要的监督职责;其次,进一步发挥党的各级委员会的在党内监督的作用;再次,纪委职权的扩大和体制的完善。

第二,党内法规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首先,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条例》构建党内监督制度的基础体系。

2.新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经验。

第一,党内监督是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和经济工作中心来进行。

第二,加强党内监督,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

第三,加强党内监督,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第四,加强党内监督,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

第五,加强党内监督,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监督的活力。

第六,加强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紧密结合。

在党内监督中,要需要监督一系列有关党政实际的同时,在一党执政的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大多是由中共党员担任,开展党内监督不仅有内部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平行监督等相结合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问题。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经历了很多坎坷道路和成就,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内部监督机制的理论和实践建设取得客观的成绩。然而,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我们的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内部监督机制的制度建设上花费了不少功夫,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

(一)新时期党内监督机制的成就。

1.党内监督体制逐步发展。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规定实行党的纪检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合署办公。1993年初,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党的纪律监察机关和国家行政监督机关开始实行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的体制。①1993年8月,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三项格局,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1996年,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明确反腐败的领导机制,十五大报告还提出: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职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②2003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告诫全党:“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2.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进程明显加快,法规制度更加具体化。

党内监督要有效,监督工作水平要提高,有赖于党内制度建设的加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内监督条例的制定和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并将其列入到中央重要议事日程中。1990年3月在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心》明确要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同中央组织部拟定党内监督条例,正式提出要制定一部《党内监督条例》。

(二)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党员监督主客体意识淡化,使党内监督环境不理想。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监督意识是党内监督的思想基础,不断强化全党的党内监督意识是开展好党内监督工作的提前条件。但是在目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内监督意识不浓、不强的状况还比较普遍存在,使党内监督环境不理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深;二是,用自我监督排斥异体监督。

2.党内民主发展不充分,使党内监督效果难以保证。

发展党内监督,重要的是广大党员监督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当前党内民主发展还不充分,一些党员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保障,甚至有些敢于开展监督的党员受到打击报复,影响了广大党员监督的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知情权难以保障;二是,参与权难以落实;三是,监督权受到限制;四是,监督者缺少保障。

3.党内监督重点不突出,使党内监督难以到位。

党中央对加强党内监督采取了许多正确的措施,包括颁布实施了《党内监督条例》,使党内监督在巩固党、发展党、保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时至今日,党内监督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不愿监督、不能监督、排斥监督和难以监督”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抓住关键环节,围绕权力制约这个核心,选择有效对策,健全约束机制。

4.党员监督依据不健全,缺乏系统配套。

健全完备的法规制度是党内监督的依据,也是党内监督制约的保证。监督制约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形势、规则和程序,否则就无法操作。只有用制度法规把这些形势、规则和程序确定下来,并得到强有力的保障,监督制约才能发挥应有效力。

5.党代会监督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实现党代会的监督职能,才能使权力监督普遍法则得意充分体现,才能使党内民主法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分数的监督力量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对提高党内监督质量起关键性作用。由于当前党代会最高监督机关的理论定位与法规定位错位,党内法规对党代会监督职能规定不全,其规定的职能尚难以落实,党代会监督的基础不坚实,实施监督的组织资源不足等原因,导致党代会履行监督职责不力。

三、新时期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对策

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吸取以往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经验,我们应该从党内监督制度的内容入手。一方面,要有完备的党内监督制度的法律法规,并且维护党内监督制度的威胁性,确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党员行为规范和监督依据;另一方面,要促进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做到有的放矢。于是,为了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建设,应该实行如下对策:

(一)健全党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内部监督水平

从近年来党的内部监督经验上来看,党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主要在于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预防、公开机制。要理顺党委和纪委的关系,切实保证纪检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应进一步加大垂直领导的力度,“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权力具体化、制度化、从而使纪检部门自上而下成为系统,增强检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③

(二)维护党内监督制度的权威性和党纪委的执行力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党内民主视作加强党内监督的根基,针对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并且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内监督建设在党内监督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

第二、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使党的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三)强化党内监督制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一部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和约束力在于其是否能被应用,即使是制订出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但是其也应有的效能不能得到落实,也只是纸上谈兵。同样,在党内监督过程中,应该抓好党内监督制度的落实。

(四)加强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从具体来讲,任何一个组织内部的监督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组织的目标,如果监督有碍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那么自我监督就往往成为一种手段,需要时可以用,不需要时就成为形式。我党的党内监督属于同体监督,通体监督的成效往往取决于党自身是否重视或是否愿意接受监督,这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结语

新时期以来党内监督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监督的现状,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仍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参照本文所提供的发展思路,更加积极地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强化党内监督意识、健全党内监督机制、落实党内监督制度以及拓展党内监督渠道等,这应是当前加强党内监督的较好途径。当然,在今后的发展和完善党内监督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坎坷和艰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群策群力,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党内监督新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注解:

①王关兴、陈辉:《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25页

②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6页

③贺恒青:《对党内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路》,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莫吉武.当代中国政治监督体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2002

[2]李景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张建明.党内监督机制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江金权.党的建设热点问题分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6]赵淑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7]陈自林,张宪辉.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和改善党内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J]﹒同济大学学报,2008(6)

[8]王建民.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9(1)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39-02

作者简介:帕丽旦木·布尔汗(1990-);女;维吾尔族;籍贯:新疆库车县;新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问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定位、价值意蕴及其路径指向
西柏坡时期党的工作纪律建设及其当代启示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机关党建研究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