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命的法则》的文体学分析

2016-11-28杨红喜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体学叙事视角

杨红喜(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



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命的法则》的文体学分析

杨红喜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

摘要:杰克·伦敦所写的《生命的法则》主要描述了老人考斯库什被遗弃冰原处于弥留之际的情形以及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和对过去的回忆。本文主要从语言学角度和传统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文体学分析。笔者发现这部小说的典型特点就是使用前景化的语言和全能叙述者的叙述视角,这很好地体现了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其文学价值。

关键词:文体学;前景化;叙事视角;读者型文本

一、引言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著名作家。虽然他的一生曲折艰辛,但是他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最有名的要数《野性的呼唤》,《白牙》,《海狼》,《寂静的白色》等。尽管本文所讨论的《生命的法则》不在这些知名作品之内,但是这部小说以其流畅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生命的法则》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考斯库什的印第安老人的故事。他曾是部落的首领,如今却被遗弃,孤独无助,在冰天雪地里等待死神的降临。从内容思想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文章和论文并不少见(漆以凯,1984;熊芳,2006;彭长云,2007),但鲜有文章从文体学角度对该小说进行剖析。基于这样的事实,笔者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

二、文体学概述

目前对文体学的界定条目繁多,没有定论,但其核心观点是运用语言学的方法来解析文学文本,对文本的探讨要依据客观的标准而非主观的印象式的价值评判,并且要把重点放在语言的美学特性上。(索恩博罗等,2000,p4)一般来说,对小说进行文体学分析不光要从传统的叙事者,对话,人物和故事情节等层面展开,也要从语音,语域,以及语言的形式特征等语言学方面着手。(ibid,p183)短篇小说属于小说的分类,因此可以对杰克·伦敦的《生命的法则》这部作品进行文体学分析。

三、从语言学角度分析

(一)语音和语音模式。

小说中,辅音/s/随处可见。例如在“slightest sound”, “slowly”, “squaw”, “sniffs”, “snarls”, “snappy”,等等这些单词和短语中都使用到了/s/音。光从形式上来看,/s/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小说最后一段,词首辅音组合/sn/的使用表现了老人最后时刻的挣扎,他急促地喘息着,呻吟着。英语中的/s/音与汉语中的“死”谐音相关,/s/音的大量使用很容易使读者产生与死亡相关的联系,而死亡正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小说中还广泛使用了英语语音中的头韵,尾韵以及谐音韵,例如“slightest sound”, “stalwart and strong”, “rammed and jammed”等。这种种不同的语音模式的使用给读者带来一定语言节奏的转换和美学感受,使得语言更具张力和表现力。

(二)语言的前景化。

里奇、尚特(1981)前景化这一概念源于视觉艺术,与背景相对,是一种突出的表现形式,被定义为“艺术上有动因的偏离”。这种偏离,或者说是非常规的语言使用,包括语言的各个层面。(胡壮麟,2003:211-212)在文体学里,前景化可以看作是从背景中突出的某种技巧,突出的是语言的某种变异使用,而背景则是整个语言系统。我们可以把语言看作是有一定规则的符号系统,但是为了艺术的表现,有时我们会打破这些语言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比喻是典型的语言前景化的表现手法,这部作品里含有大量的比喻。例如,“the slightest sound penetrated to the glimmering intelligence which yet abode behind the withered forehead”,这句话中,声音通常不是进入思维而是耳朵,这就属于语言的前景化使用。在这句话中,作者之所以这么写就是因为主人公考斯库什视线逐渐模糊,再也看不清外界事物,只有通过耳朵来聆听,来感知,来理解这个世界,描摹出一副悲凉的画面。作品中还有英语平行结构和语义重复等形合技巧的使用。“There were plenty who were obedient, and it was only the obedience in this matter, not the obedient, which lived and lived always.” 这句话中,“遵从”这个单词反复出现,这就意味着不管你是谁或者你将成为谁,在自然和生命的面前,除了遵从别无选择。

四、从文学角度分析

(一)叙事者视角。

巴特(1975:4)把读者型文本定义为读者只是文本意义的接受者,故事和人物通过文本呈现给读者;而作者型文本读者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文本意义的生成中。索恩博罗(2000)讲到读者型文本结构顺畅,叙事和语言朴素自然,而作者型文本在某种程度上会打破常规的阅读习惯,让读者在理解文意上付出诸多努力,进而去挖掘文本蕴含的特性。据此,《生命的法则》这部小说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构建了看似是真正发生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属于读者型文本。例如,小说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Is it well with you?” he asked.

And the old man answered, “It is well.”

“There be wood beside you,” the younger man continued,

“and the fire burns bright. The morning is gray, and the cold has broken. It will snow presently. Even now is it snowing.”

这是老人考斯库什和儿子告别时的对话,儿子为了安慰父亲说还有可以燃烧取暖的木材,火着的很旺,而父亲早已知道死亡离他已经不远,虽然内心是多么希望儿子别抛下他,但也深知带上他只会加重整个部落的负担,只好轻声地应和回答。结合上下文,这些意思十分明显,读者无需劳神费解。

作者从主人公考斯库什的视角出发,运用第三人称的叙事口吻,既刻画外部环境又描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种浸入式的手法,一方面可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也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小说中还用到了自由间接引语的叙事手法,“At last the measure of his life was a handful of faggots. One by one they would go to feed the fire, and just so, step by step, death would creep upon him.” 这段描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极度严寒的冰天雪地里,老人的生命就是靠的这些柴火,没有柴火取暖就意味着死亡。这样的描写融合了叙事者的口吻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加进了作者的判断,使得文意更加丰富,耐人寻味。

(二)小说的主题。

实际上,这部小说讲的就是生存的法则。自然界这张大网是动物与环境,动物之间,动物和人,人与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等一系列关系的综合。生存还是死亡,自然已经替每一位成员安排好了。为了生存,部落人必须狩猎;为了生存,狼群必须捕食羊只:这就是赤裸裸的自然界里的生存法则。当考斯库什还是部落首领时,他也曾在一个冬天抛弃了自己的父亲。而如今,他也被自己的儿子抛弃。这难道不是命运的轮转,上天的安排吗?

五、结论

简要来说,本文主要从语言学角度和传统文学分析角度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命的法则》进行了文体学分析。当然,作品中还有许多值得剖析的地方,比如长短句式的交替使用,回指的指代手段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the stick sizzled and went out”这句话用柴火的熄灭象征老人的离去),这些技法都是服务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运用文体学的方法来分析文学文本,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更趋理性,为文学研究者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Jack London, Selected Short Stories of Jack Lond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2]Joanna Thornborrow & Shân Wareing, Patterns in Language: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胡壮麟, 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 Third Edition[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4]赵伟华, 杰克·伦敦的生命意识解读[D], 硕士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5]吴博,《生命的法则》中“法则”的解读[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66-68, 2013.

[6]郑瑶,《生命的法则》主题的叙述学分析[J], 陇东学院学报(4): 81-84, 201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06-02

作者简介:杨红喜(1990.04-),男,甘肃平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体学叙事视角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Oprah Winfrey’s Speech at the Golden Globes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探究利用文体学知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