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6-11-28邵赞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改革

邵赞(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高校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初探

邵赞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本文以教学模式的五个构成因素: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理论依据为核心,在作物育种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对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抛锚式学习等方法在高校作物育种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改革

作物育种学是高校农学专业重要的骨干课程,在农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遗传学等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又是种子学的重要基础,对构建农学专业知识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作物育种学也是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一门实用科学。本文将以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为核心,对高校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效果展开叙述。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五大构成要素之一,是决定模式选择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关系教学模式改革方向的首要前提。作物育种学是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实用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基本掌握选育优良品种、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为以后在农业生产中从事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因此教学中应以介绍育种方法为主,而避免较深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课的操作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育种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操作程序多样化

1.合作学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这一章,采取了“分组一提供问题-组内分工、合作解决一报告一评价与总结”的“合作学习”模式。将全班50名同学按学号末位数分成八个小组,这样的分组形式避免了学生在自己分组的情况下形成固定的小帮派。在宣布完分组办法后,学生都纷纷开始“找朋友”,表现出新鲜感。八个小组形成后,我为他们一一布置了任务,比如,学号末位数为1的学生负责收集与转基因技术、作物、法律等方面的网站或论坛;学号末位数为3和7的学生负责做关于对转基因认识的问卷设计和调查等等,各组的任务各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交叉。要求学生课后进行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做专题报告,小组之间以评分的形式进行相互评价。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在每个报告结束后对其做出整体的评价和总结,对于报告中出现的概念性的错误给予指正,对于描述性的不当之处给予建议,对于报告不全面的地方则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辅导式”是以人本主义为理论依据,其基本原理是“学生自主一试错一认知”,采用主体是“学生中心,教师设计”。“诱变育种”这一章的学习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是:每个学生课后查阅与诱变育种相关的文献,选定一篇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将文献提交给教师,如果学生提交的文献与主题不相关或联系不紧密的,则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的方法和技巧,直到学生查到符合要求的文献。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文献内容进行归类,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将各类文献分别抽部分学生讲解自己学习的文献。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结合教材知识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经过实践,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进行过单独辅导的学生更为明显。其次,大部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拍到进行讲解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抛锚式与概念获得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抛锚式和概念获得式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教学模式-。例如介绍“选择育种”的概念时就同时运用了两种模式。以校园的一株鸡蛋花突变株图片作为切人点,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进行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将选择育种的概念形成过程介绍给学生。

三、教学资源丰富化

在学年初期,就给学生指定主要使用的教材,以及重要的参考书、学术期刊、网站等,使得教学资源丰富化,打破“一本教材打天下”的旧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如“诱变育种”这一章是处在整个教学内容的中间第七章的位置,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介绍了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诱变育种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诱变技术。学生本身对诱变育种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但光靠一般教材的学习远远不能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一般教材中介绍诱变技术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比如物理诱变中x射线的剂量、适宜的中子流量等。加上这些技术都不是一般实验室使用的,不能通过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因此想到通过专业文献的学习来辅助学生理解本章知识,专业文献就某种诱变方法系统地介绍了诱变剂的类型、使用浓度/剂量、诱变时间、处理的作物类型、青种经过等,通过文献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具体地认识诱变育种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文献作者的单位了解国内外开展诱变育种技术的单位有哪些,让学生不再感到诱变育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四、教学环境与实现条件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是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因素。教学环境是其中的内容之一,是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硬件因素。我校为教师建设了“网络课堂”的网站,将课堂延伸到了网络上。学生不仅可以在网络课堂上下载教学PPT、教学大纲、视频、文献等,还可以在线提交作业、进行在线测试等。在网络课堂中还开设了专题论坛,其中,“备战考研”、“就业形势”等专题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在论坛里学生通过交流与育种专业相关的考研信息和经验,以及与育种相关的就业信息,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见,随着学生拥有电脑人数的日渐增多,网络课堂将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改革初期,学生未形成有效策略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教学评价还是主要以小测试、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主,加上课堂教学中的导人型测试、过程型测试为辅。例如对“分组合作学习报告”的评价,自主学习总结的评价,以及参与“讨论式”学习的评价都是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将以过程学习为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平时成绩的考核,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避免期末考试背一背就通过的现状。

高校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不拘泥于某种定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任课教师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和完善。大部分学生都乐于接受改革后的教学方法,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01-01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