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读书报告

2016-11-28冯学珍刘思西华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0039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广东广州50000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潜规则定义

冯学珍刘思(.西华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0039;.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广东 广州 50000)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读书报告

冯学珍1刘思2
(1.西华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这本书主要以史书上面记载的历史案例作为对象,通过叙述历史上发生过的官场案例,分析中国古代官场上存在的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笔者通过阅读本书,总结出本书在结构上,潜规则的定义上和引用案例上的不足。

关键词:潜规则;定义

一、潜规则的定义

按照作者的理解,潜规则是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1]。

二、全书评价

作者对潜规则的思考则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读史的爱好。下面,笔者将通过对全书脉络结构、对潜规则定义和引用案例的评价来浅析这本书。

(一)对全书脉络结构的评价。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比较口语化,可读性很强。书中每篇心得都列举不少相似的案例来证明一个问题,可以很有力地说明这种情况不仅仅是个案,而是普遍。另外,作者对本书的五种结构分类分别是:讲官吏与老百姓的关系、讲官吏与上级领导包括皇上的关系、讲官场内部的关系、把几种关系混在一起讲、总结。浅析一下分类,笔者发现其中存在着重合的部分。在讲官场内部的关系这篇里,内部关系包括的是与上级、同级、下级的关系,这篇与讲官吏与上级领导包括皇上的关系存在范围的重复。因此,笔者认为,把这几种关系分类为官场内部的关系、官场外部的关系和官场中的混合关系比较恰当。而本书的总结是用《崇祯死弯》做案例来阐述,笔者认为,《崇祯死弯》不足以写成一本书的总结。这篇可以列进去官场中的混合关系中去。在总结这篇里,作者可以增加对以上所有篇章的看法与潜规则理论的支撑,这样可以增加本书的理论重量。

(二)对潜规则定义的评价。

首先分析第一点: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1]。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讲求清正廉明的时候,没有详细的、明文的规定,其实根本就不是想让当官的人清正廉明,而这个话可能只是一句空口号或者说只是告诉老百姓的话,而官吏们根本就不会去做,只是嘴上说说,喊喊口号而已。根据现实来说,我党在每次开会的时候总会说出类似的原则,比如说“中国梦”“四风问题”等。这似乎与这个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梦”“四风问题”在每个人看来,似乎有不同的意义。而这类问题的定义,从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要实现“中国梦”,但没有明文规定“中国梦”到底是什么,由于每个人理解这个“中国梦”的意义都不同,是不是也是一种中国特色,中国式的潜规则呢?

第二点要分析的是,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1]。这句话的意思是,潜规则是为了趋利避害所以才实施的。但是,到底趋什么利,避什么害呢?这个利害是眼前的利害还是长远的未来的利害呢?这个利害是不是对自己有益的而需要去侵害别人的正常利益呢?如果做事情对自己有益,无可厚非,但是侵害到别人的正常利益的话,那就会产生不公平。这样的话,每个人都不断地设法去获利,去害人,社会就没有了正常的秩序,一个国家就不可能稳定。

我认为,日常生活中,如果该规则在不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正常、正当利益的前提下,自己又有能力能够接受的,是可以遵循的。比如:去朋友家里,给朋友带点手信、礼物;外出旅行给朋友带手信等。这些都是出于情谊,当然,除了情谊也会有一些利益关系,只是利益关系不占主导地位而已。但是如果该规则伤害别人的正当利益,那就是不能够触碰的,人还是应该有底线,要掌握好度,不能有利可图就去办事。

(三)对引用案例的评价。

本书引用的案例原文大多是古文,虽然作者本人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但是这些古文在翻译中是否存在误读的地方呢?而且作者引用的历史案例中,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野史,就算是正史写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故事,都有可能是受到君主、官吏等加工过,美化过的历史,何况是野史的真实性呢?从作者本人写这本书的出发点来看,作者是在报社做过记者,也探寻过真实、现实的官场潜规则的人,为什么没有使用真实的官场案例,而是用历史的案例呢?是不是作者想要规避某些潜在的风险呢?再者,作者在使用历史案例的时候,只是在整理、梳理历史案例,把现象呈现在大家得面前,没有探究案例的内涵,并没有直击官场的阴暗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总的来说,本书很好地做到了借古讽今,这些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在现今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这警示着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防腐抗腐的能力。与此同时,潜规则现象将长期存在,它暂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人人心中有法,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参考文献:

[1]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故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90-110。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16-01

作者简介:

1.冯学珍,女(1989-12),西华大学,湖北,硕士研究生,药剂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刘思,女(1988-08),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研究生,吉林东辽县,研究生在读,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本文系2015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导向研究”(项目编号:ycjj201511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潜规则定义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当代女生交友潜规则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永远不要用“起点”定义自己
严昊:不定义终点 一直在路上
定义“风格”
潜规则,今安在?
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Ⅳ
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