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儒家文化中的感恩意识

2016-11-28王岩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弘扬意识

王岩



试分析儒家文化中的感恩意识

王岩

摘要:儒家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思想核心表现为仁、义、忠信、孝悌、中庸。其中前四种思想主张均体现了感恩意识。在道德越发沦丧的今天,对儒家文化中的感恩意识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实现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使得其成为国民日常的行为道德规范。

关键字:儒家文化;感恩意识;道德规范

感恩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中一直都备受重视。中国是一个讲究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为思想行为道德规范的国家,感恩意识作为一种精神特征,在仁义礼三个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体现,知恩图报的精神自古以来都备受重视。但在儒家传统文化渐渐减弱思想影响力的今天,道德出现滑坡,社会不文明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对儒家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意识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当代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儒家文化的概念解读

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 在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方,倡导伦理纲常、积极用世、修身养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在封建时代一直是封建统治者用以维护统治的工具。而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的今天,儒家文化依旧在影响着中国人,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之中。感恩意识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天更应该得到关注和弘扬。

二、儒家文化中感恩意识的分类

感恩意识在儒家文化中,因为感恩对象与被感恩的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义”重点突出友情之间的感恩意识,“节”突出的是夫妻之间的感恩意识,“孝”突出的是对父母的感恩意识,而“忠”则是个人对祖国的感恩意识,下面将就各个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一)友情感恩意识。无论是在封建时期还是当代生活,社会关系是人们日常中算得上是最经常要面对、要处理的交际关系。而这种交际关系中,又以朋友关系为主。自古以来,儒家文化都讲究要有“义”,对于朋友,要真诚交往,诚信相处,互相帮助,这是对朋友之恩的最好阐释。朋友于己有恩,应当予以真诚的回报;施恩于朋友,则可以让自己收获快乐和友情。人际关系有时候很脆弱,因此,在为人处世时应当注意要时刻遵守“义”的训诫,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明义而感恩,方可称之为君子。对于别人的付出和帮助要铭记于心,知恩图报,如此才能够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而不至于众叛亲离。

(二)夫妻感恩意识。家庭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构成社会体系的基础。因此,在处理家庭关系的时候更要注意弘扬感恩精神。家庭关系尤以夫妻关系为重点。在儒家文化中,对于夫妻关系讲究“节”的遵循。所谓“节”就是要忠贞,有节方能齐家。在传统的儒家文化里,夫妻双方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因此在新时期的今天,应对儒家文化中的夫妻感恩意识取其精华。夫妻双方应对彼此忠贞不二,互相尊重,感恩对方为自己、为家庭的付出,共同打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儒家文化中讲究阴阳协调,刚柔相济便是此理。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应该对对方存感激之情,而非苛责要求,如此才能使夫妻关系更加和谐。

(三)父母感恩意识。所谓“百善孝为先”,在儒家文化里,孝道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孝道,就是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父母给予自己生命,又给予自己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所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时候,应当对父母心存感恩之心,孝敬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人们应当注重孝道。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应该弘扬孝道。《论语》中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及“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都应该继续成为人们的思想道德规范。一个人如果连生己养己的父母亲都不能做到孝敬亲近,更别提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四)报国感恩意识。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即使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忠君是儒家文化中备受推崇的思想文化。《论语》中有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及“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等表述。国家是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个人生活的安全保障。因此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的感恩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就是在报国恩。热爱祖国、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对国家的感激之情的最好体现。

三、儒家文化中感恩意识的发展和传承

感恩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感恩作为传统美德,一直都是被加以弘扬,褒赏感恩的行为,倡导感恩的社会风气。先贤圣人无不把感恩作为自己日常的行为规范,对自己加以鞭策,致力于提升个人修养,因此,我们应以前人为榜样,怀感恩之心,修感恩之行,行感恩之事,做感恩之人,这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美、和谐美。因此,人们不应该遗失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

儒家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源泉,因此,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应该注重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古为今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对国家、对朋友的感恩意识的体现。无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一不充满着对儒家文化中国感恩意识的继承。当代提倡男女平等思想,也是对夫妻感恩意识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束语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知恩图报是真善美的体现,分辨是非的觉悟要求。“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因此对儒家文化中的感恩意识进行分析和发展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弘扬儒家文化,更是为了每个人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平.论儒家感恩文化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1

[2]史菊红.儒家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

[3]袁再臣.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意识及其现代转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4]刘艳英.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5]杨晨.谭冰.传承儒家文化加强当代青年学生感恩意识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10-01

作者简介:王岩(1991.12-),女,吉林省大安市,本科,研究方向,儒家文化。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弘扬意识
弘扬爱国精神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