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幼儿舞蹈课程设计与改革

2016-11-28马丽娜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黑堡乡东阳邱幼儿园河北保定072450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幼儿舞蹈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马丽娜(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黑堡乡东阳邱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幼儿舞蹈课程设计与改革

马丽娜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黑堡乡东阳邱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技能课是一门培养学前教育学生舞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课程改革路线立足于调整、填补学前教育舞蹈中的缺失,改善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体制,真正实现由“模仿型”学习模式向“创新型”学习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幼儿舞蹈;学琴教育;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是以培养孩子舞蹈学习能力为主。在现阶段的幼儿舞蹈课程中,要以创新的思维,将“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从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把幼儿内心的创新力激发出来。如何改革创新,给孩子们一个更大、更高、更好的舞台。

一、从幼儿自身出发打造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目标不仅是培养幼儿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较强的幼儿舞蹈组织能力、创编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实现此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下功夫,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更多地了解并掌握不同特点、不同舞种的典型案例,获得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的教学能力。为此,需要设计一系列实用、可行并且真正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舞蹈基础学习。舞蹈基础训练,是一门关于基本能力的训练课程,是各种舞蹈训练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提高幼儿的控制肌肉的技能,还能解放肢体、改善原有的自然体态、发展肢体的协调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套路,结合正确的站姿,对幼儿从元素、律动到动作短剧,从单一动作到组合,从分解练习到组合强化的训练体系,以达到放松幼儿肢体韧带,提高灵活性和协调能力的训练目标。

(二)民族舞课程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的文化荟萃,也是一切舞蹈形式延伸和发展的起源。民族民间舞形式各异、百家争鸣,舞蹈语汇丰富如浩瀚海洋,是掌握舞蹈语汇与舞蹈知识的必修内容。幼儿教师根据教学课时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将京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常见舞蹈形式的基础内容压缩、整合,编排成适合学前幼儿学习的课程内容。突出其风格的异同与表演性训练的特色,提高幼儿的肢体表现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与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分辨能力。

(三)幼儿舞蹈自主学习与研发的培养。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教学模块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创编、组织、指导幼儿开展舞蹈活动等要素。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为:注重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引导幼儿探索幼儿舞蹈创编套路,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动作肢体特点出发。结合典型性舞蹈素材,对不同音乐情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体能情况进行分析,指引、组织幼儿进行幼儿舞蹈语汇、短剧、组合以及情节性内容的设计和编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开发和提升对于幼儿舞蹈的理解和创编能力。真正实现从“技能开发”到“智力开发”的转变。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理论指导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虽然舞蹈知识与技术能力缺乏,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较强。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形成对动作的具象认识,获得概念的框架,再结合练习、动作要领解构,让幼儿在准确掌握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做到表达精致。并坚持以理论带动学习的原则“教”与“学”相互促进,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舞蹈肢体语言。

(二)注重理论教学,并以实践为突破口。舞蹈技能的形成主要是依靠重复练习而达到提升的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练习的精准确性,做到稳中求进的技能提升过程。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坚持“精讲精练”的基准,用简练、明确的语言向幼儿讲述动作的标准和要求,再以典型案例调动幼儿视觉、听觉的感知。然后通过集体练习、个别指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反复的训练中领会动作的要领与方法。

(三)教学相长,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是培养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舞蹈教学能力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幼儿的练习、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舞蹈知识的传授能力。笔者通过实践让幼儿分成若干组进行实际的舞蹈编排,通过他们的合作与探究,提高他们的综合才能与主观能动性。这样,在练习和讲授的过程中,既能使幼儿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自我纠错、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能力。引导幼儿能够对于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进行准确的分析、讲解与总结,从而培养幼儿的口头传达能力和传授舞蹈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多实践,旨在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为了提高幼儿的舞蹈技能及应用,在一年的特定时间里举办一些相关的艺术实践活动,比如幼儿体操大赛。该项目要求参加对象以班集体为单位,参赛内容以及形式不限,但是必须是原创作品,希望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制作与编排舞蹈的能力。并依据舞蹈自身的特点,设计出其应有的动作、服装、道具等附属品。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提升幼儿的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与实际操纵能力,并熟练掌握舞蹈艺术的规律。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让舞蹈学习真正为其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与改进,要求学前教育课程必须提高一个层次。我们要尊重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幼儿的应用与操作能力,并根据国家与社会的需求调整并完善这个过程中的弊端,旨在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体制,加强对学前教育者本身的能力与素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综合性、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乔艳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64-66.

[2]邹琳玲.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133-134.

[3]陈佳.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10:223-224.

[4]张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12:184-185.

[5]齐娟.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课程设置及授课方法[J].大舞台(双月号),2009,02:71-73.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08-01

猜你喜欢

幼儿舞蹈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培养路径浅析
幼儿舞蹈教育对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应用
如何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