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积级参与数学学习过程

2016-11-28张惠华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参与互动兴趣

张惠华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芷溪中心小学,福建 龙岩 364000)



引导学生积级参与数学学习过程

张惠华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芷溪中心小学,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学生积级参与学习是有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积级性普遍不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具学具,预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环境中积级参与数学学习。

关键词:数学;参与;兴趣;情境;互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求知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源于学生内心的“我要学”,教师只有在课堂中给学生创建一个乐学、好学的教学氛围才有助于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一、重视学生的感性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感性体验是学生初步认知数学问题时感官、表象与情感的初级认识经验。学生获取必要的感性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感性体验的时间点要要选择在学生新知切入环节,感性体验的内容要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将数学经验还原学生生活经历的内容,感性体验的方法可以通过表演、动手实践、领悟、想象等方式完成。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就请一位同学到讲台边做原地踏步动作,然后请另一位同学说出原地踏步的动作顺序(左右、左右、左右……),教师板书左右、左右、左右……教师问:如果不叫立定的口令,这位踏步的同学会怎样?(要一直踏下去)那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左右脚踏步没有结束?(生说可以用省略号表示)你们能不能举例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星期一到星期日、春夏秋冬、白天与黑夜)通过这种感性体验的参与学习,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气氛愉快。接着学习循环小数,借助学生的感性体验,能深刻感受并正确理解循环小数是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特征。

二、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操作实践中参与学习过程

数学教学中的教具、学具内容丰富,形象直观,是理解枯燥乏味数学知识的快捷桥梁,也是引导学生积级参与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对于一些教学难点内容通过学具操作,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实现手、脑、眼的协调配合,在实践中理解和领悟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学习主体。如“倍的认识”中学生对“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教师应用计数器教具演示,左边拨2棵珠子,右边也拨2棵珠子,要求学生观察左边的珠子棵数和右边的珠子棵数,有什么发现?(一样多)如果我们把左边的珠子看成是一份,那么右边的珠子是几份?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如果把左边的2棵珠子看作一份,当作标准,右边的珠子与左边相等,也是一份,我们就说右边的珠子棵数是左边的1倍,再用同样的方法用教具演示2倍、3倍……在学生初步感悟“倍”的概念后,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倍的数量:1.上排摆2个△,要求下排摆○的个数是第一排的1倍,应该怎样摆?2.△个数不变,要求下排摆○个数是上排的3倍,应该怎样摆?3.在上排添上一个△,现在下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多少倍?通过这样教具学具的演示和操作,学生全身心参与了学习过程,学生深刻理解了“倍”的含义。

三、精心预设问题,在情境中参与学习

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正确回答问题后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的问题预设要重视问题情境创设,合理有趣的问题情境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思考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主动建立生活现实与数学情境的关系。如教学折扣知识后,设计生活中的情境问题:游乐园门票价格规定成人票40元,儿童票20元,周末有两种打折优惠方式:1.成人票价5折,儿童票价不打折,2.成人票和儿童票一律8折。提问学生:1.如果2位老师带着2个小朋友去玩选择哪种优惠方式购票?2.如果1位老师带着4个小朋友去玩选择哪种优惠方式购票?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思考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折扣知识问题。要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数学问题设计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合理的提问时机和方式,问题设计的难度处理上要注意梯度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级参与思考,内容设计要有思维的价值,要注意设计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提出问题后要预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究的过程。例如学生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但对余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上还有一些模糊,这时教师设计问题:1.余数和除数,谁大?谁小?2.余数可不可以与除数相等?请举例说明为什么?3.余数可不可以比除数大?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学生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再结合例题与练习的观察铺垫,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关系的兴趣大增,纷纷讨论参与思考,有的学生通过举例,终于明白如果余数与除数相等,商就可以再商1就除清,通过举例明白如果余数与除数大,商可以再商1后再除。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互动中参与学习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小组内互教、互帮、互助、互学的活动,它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让不能在全班学生中展示的学生有机会在小组合作中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散到小组中一对一的学习,这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能从更宽广度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进一步拓宽思维,补充教师教学的片面性。小组合作学生还可以调动学习的气氛,缓解课堂紧张氛围,让学生轻松参与学习。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学生通过前期知识迁移,都知道可以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普遍满足这一结果,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寻找梯形还有其它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小组间顿时开始热烈讨论,经过合作研究,纷纷展示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说可以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下底画另一条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说可以从一个腰的中点作对边腰的平行线,把分成的小三角形旋转平移到上方,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资源共享中相互协作,创新思维,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互动中参与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99-01

猜你喜欢

参与互动兴趣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