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研究

2016-11-28佟贵锋李美玲宁淑芬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

佟贵锋 李美玲 宁淑芬(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3)



基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研究

佟贵锋 李美玲 宁淑芬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3)

摘 要: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正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归纳分析了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对供给方式、供给主体的演变路径进行阐述。从供给主体来看,供给走向为由政府供给的垄断模式向一元多体供给模式和多元供给模式转变;供给方式为政府购买和使用者付费模式。总结了关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 公共服务供给 供给模式 公共服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文件》中提到“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即是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公共服务的实施,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含社区体育管理组织力量相对薄弱、职责不明确;社区管理制度政策不健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正式组织与自发组织缺乏沟通;社区体育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1]。

我国政府改革的方向是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政府职能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体育领域也同样面临着体育部门转型的问题,公共服务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政府的单一供给不能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从政府来看,其层级官僚制具有不透明性和组织僵化等的特征。公共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升需要公共服务市场化发挥作用[2]。《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到:“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和社会能够办的事逐步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当前形势下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梳理,能够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公平、健全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指导和推动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

1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社区体育服务是指在社区居民的不同体育诉求下,政府给予资金的资助和扶持,由政府和社区内的各种机构组织和社团、志愿者等提供的社会体育服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等特征,主要体现在居民在参与体育运动时的互助性以及非营利为目标的微利、低有偿性体育服务[1]。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指的是由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体育设施、服务方式、制度等的有机整体结合的总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是指政府部门和组织、社区体育主管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自发组织以及私营部门等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指的是通过各种措施和工具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目的的总称。研究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出发点以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性质与政府职能之间关系的认识为理论基础。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需要有合理的供给主体、供给工具、供给过程,以及供给渠道的变化过程。市场化、社会化和多中心供给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2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方向

1969年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了公共服务市场化,以后相继有学者对公共服务市场化进行了论述,他们均否定了政府的“单中心”供给,认为要利用市场标准去配置公共资源,由市场代替政府安排公共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中心”体制,弥补不足,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较好的国家,基本形成适于本国国情的供给模式,同时理清了多个主体及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形成各供给主体提供服务的长期动态发展过程。在美国,政府的行政职能相对较弱,其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主要是由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来承担,十分重视加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伙伴关系,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体育组织治理社区体育具体事务。政府依据社区体育服务的成本以及效果来给予资助,主要依靠引入市场化和社会化机制。供给方式主要包括合同外包、公共服务购买、政府间协议、特许经营、凭单制、志愿服务等。

基于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主体结构的层面讨论由谁来供给的问题;二是从提供过程的层面讨论如何供给的问题;三是从提供内容的层面讨论供给什么的问题;四是从提供结果的层面讨论供给的去向问题。当前研究主要从前3个方面进行讨论,该文认为第四个方面也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3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3.1 供给主体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为技术主导型、政策主导型和资本主导型,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必须同时具备技术、政策和资本才能长期进行下去,如果供给主体缺失某项优势,就需要相互匹配来形成完整的供给主体。有学者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建议建立多元化而又相对独立的公共体育服务督导机制,随着转变政府职能的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经由单纯的政府垄断供给发生转变,目前国内研究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多元供给模式和一元多主供给模式。

3.1.1 多主体供给模式

社区体育服务的多元供给模式是指国家、市场和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社区体育服务的责任。概念中的三方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市场组织和体育非营利组织(NPO),且并不由一方独揽社区体育服务[1]。每个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都存在一定的供给边际,必须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主体供给模式,三者纵横交错才能实现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多元良性互动,才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要相匹配,实现最大限度的供给,使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平、均衡的发展。

3.1.2 一主多元供给模式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一主多元供给模式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供给模式,倡导多元供给模式不能将多个主体进行简单分工,而是根据其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的要求,构建一个与其供给模式相适应的综合治理机制[2]。

3.2 供给方式

当前供给方式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使用者付费模式。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来资助或购买社会组织或私营组织的体育公共产品或服务并提供给社区居民使用,购买模式的最终消费者并不是政府。使用者付费模式即是政府通过所属公共企业来生产和出售体育公共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必须付费,谁付费谁使用。

3.2.1 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当前优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新路径 。政府购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就是政府部门在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与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利用财政支出直接购买,以实现财政效力的最大化行为。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供给主体为各级政府,供给体制为 “单中心”模式,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途径较为单一,效率偏低,限制了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发挥。政府主要掌握政策和资金两大优势,而技术的获取方式,就要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来实现其多种职能的转变,由社会各个专业组织、团体代替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职能。合同承包、政府补助与凭单制等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主要手段。

政府购买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实施,能推动我国体育行政部门的转型。社区体育设施、社区体育指导服务以及社区体育信息服务在“单中心”的供给模式中,政府承担了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筹集以及具体工作在内的全部实施过程。而政府购买则是将不具有生产优势的政府进行职能转换,把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转向社会组织购买,将政府的部分具体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转让。将政府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微观生产领域解脱出来,实现了政府从“单中心”时期的“无限政府”向由社会共同承担的“有限政府”的转变。因此,当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必须在国外经验和国内文化事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

3.2.2 使用者付费模式

使用者付费模式指的是公众在某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消费时,需要进行相应付费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社区体育服务的使用者收费模式,能够真实地了解公众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需求,能够根据大众对服务的需求供给,不仅能够避免社区体育服务资源的浪费,还能提高社区体育公共资源配置的有效率。在使用者付费模式中,学者们认为必须坚持市场化的运行方式来维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采取使用者付费的模式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必然趋势。在使用者收费模式中定价机制可以采用二部定价法。

3.3 供给内容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除了包括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指导、体质检测等服务的内容,还应有城市社区体育创新服务项目,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精品体育项目,增加新颖的社区体育活动形式,简化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流程等,这些对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都很重要。力争提供符合公众现实体育需求与惠及全民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3.4 供给结果

笔者认为未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研究方向除了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外,还应包括供给结果。供给结果探讨的是供给去向的问题,是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的评价和绩效的评定,特别是综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评价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4 结语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处于我国低效状态的大环境下,对供给模式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研究较多,但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研究不够细化,具体分工和实践措施不够明确。在供给内容方面,并没有针对不同社区,不同人群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进行供给内容的研究。对供给结果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针对供给质量的评价和绩效的评定并没有制定相关管制法规,也没有监督体系,应进一步增加供给结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龙.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0-44.

[2]吴业苗.“一主多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与治理机制[J].经济问题探索,2011(6):49-5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110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c)-0110-02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
构建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高质量公共服务制度执行的工具适配与运用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地权分置、资本下乡与乡村振兴——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鹤壁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