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发展

2016-11-28白春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

赵 松,白春燕,魏 彪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发展

赵 松,白春燕,魏 彪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坚持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价值,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思想特征。顾拜旦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倡导国际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布伦戴奇坚持“业余性”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条件,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萨马兰奇注重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罗格推出“更人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全球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巴赫更加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内容更加的多元化,它正朝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当代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思想;阶段;特征;发展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思想[1]。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教育是其重要的活动内容,如:奥运会开幕式,奥运冠军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通过规则的制定与修改来规范人们比赛中的行为。《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2]。由此可见,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社会与国家。其教育内涵包括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至今已有九位国际奥委会主席。根据时代特征的不同,选取了具有鲜明教育思想特性的主席作为研究对象[3]。从整体上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同时对阶段性的教育思想特征进行了比较。顾拜旦(任职时间:1894-1925),发起了奥林匹克运动,任职期间不断的完善与规范着奥林匹克运动。他设计了奥运会会徽、会旗,提出了奥林匹克主义,任期内不间断的组织、规划奥运会的举办工作,致力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布伦戴奇(任职时间:1946-1972),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发展期。时代特征是东欧国家集团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对抗与第三世界的崛起,体现到国际体育组织中就是在奥运会上的强烈的竞争性,导致了体育教育价值的异化。萨马兰奇(任职时间:1980-2001),在其任期内大刀阔斧的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了改革。允许职业运动员参与奥运会,将商业引入奥运会,注重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罗格(任职时间:2001-2013),任职期间提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运口号,非常准确的指出了当时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问题,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正向功能得到的较好的发挥。巴赫(任职时间:2013-),2013年9月当选国际奥委会第九任主席,历史上首位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奥运冠军,2014年推出《奥林匹克2020议程》,显示出奥林匹克运动未来的发展战略。

1 不同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特征

1.1 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特征

1.1.1 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

顾拜旦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发起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是现代最具有国际主义的世界性体育运动,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指导思想。《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主义有明确的表述,是指“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2]对它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是一种宗教;有学者认为是一种国际制度。法国科学院雷普认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创造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体系[4]。用熊斗寅先生的话讲,“奥林匹克主义是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所持有的系统理论与主张。它与顾拜旦的体育思想是一致的。”[5]在奥林匹克主义的表述中,“教育”一词出现了两次,同时“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其本身的内涵实质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包含了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体、心理、意志、精神、社会五个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将奥林匹克主义理解为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6,19]。这样的教育思想是顾拜旦基于对古希腊哲学、欧洲人文主义思潮吸纳又结合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并且穷其一生致力于将这种理念推广到现代国际体育运动当中。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社会中推行和倡导的一种理想和理念,是国际奥委会在组织与实施奥林匹克运动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其中心环节是奥林匹克教育[6,16]。这种思想是国际奥委会一直遵循的,奥林匹克主义这一原则也一直在各届国际奥委会的思想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奥林匹克主义既有原则性,又有开放性,原则性体现在它规定了国际体育运动要朝着对人、人类社会有益的方向发展,开放性体现在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1.1.2 倡导国际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

顾拜旦在《体育颂》所写的“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公平竞赛的动力!”[7]可以看出,顾拜旦认为体育能够促进国际社会的进步与和平,体育是国际社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用更高一个层次的话讲,体育体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这是顾拜旦基于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有深刻认识而得出的。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人类社会始终在对人、人性进行压迫和禁锢。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的制度是对人的身体的压迫,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是对人的身体与心灵的禁锢,工业社会里由于工业大分工而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那么,体育是什么?体育的目的又是什么?体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的身体与心灵和谐发展,让人、人性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愉悦、释放和发展。体育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教育作用,是通过体育达到促进世界各族人民学会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公平竞赛,这是国际体育运动的原则。团结、友好、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社会中开展体育运动的目的,而更快、更高、更强体现的则是人类不断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世界国际体育组织所传达的正是这样的一种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通过奥林匹克运动而不断的教育世界青年。

1.2 布伦戴奇的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特征

1.2.1 坚持“业余性”是奥林匹克教育最基本的条件

布伦戴奇继承和发展了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教育思想。他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不受商业化和政治的侵犯,始终奉行运动员的业余性原则和奥林匹克体育的特立独行的风格。毋庸置疑,坚持运动员的业余性原则是保持奥林匹克运动良好的教育功能的基本条件。从事职业体育本身是一种功利性的表现,而这种功利性正是体育的教育价值所不能允许的,因为,它不具有体育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这一本质特性。正如布伦戴奇所说:“奥林匹克主义的真正目的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优秀的运动员在赢得几块奖牌、打破一些记录瞬息间的荣耀,而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在业余规定的最高原则下的成长过程。”[8]他认为业余性涉及到奥林匹克思想的目标与价值的传播,“业余性”也是奥林匹克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他教育人们“体育是一项运动,不是一种生财之道,从事体育运动本身就是收益。”这种业余哲学与令人压抑的物质主义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1.2.2 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布伦戴奇在体育运动方面始终推崇体育运动的全面性的训练。他总是积极支持“现代五项和十项比赛”这样的项目,认为具有全面性的运动项目能更好的培养运动员多方面的才能。

布伦戴奇还强调要培养运动员成为具有全面才能的人,而不是一个只有专长的人。强调运动员不能以体育为生,运动员要有一项谋生的技能。他说:“体育是一种娱乐活动、消遣、游戏、休闲活动,它是自由的、自发的、愉悦的,是一种为了乐趣而从事的活动。而不同于你做的工作,目的是为了挣钱。”[8]这种业余的体育思想,能将人们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迁移到其它领域。

1.2.3 重视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布伦戴奇认为现代教育过分重视人类在智能上的培养,却忽略了体能锻炼和道德价值上的教育。他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培养青年人基本的道德素养,同时可以将这种素养转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他说:“只有智能而无品德是危险的。以诚实、公正、无偏袒、始终如一和人的尊严为基础的公平竞争和良好的体育精神,这种道德上的精神上的价值,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这些价值能在体育友好的田野上发展起来,它们也一定会被其它领域采用。”[8]

1.3 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特征

1.3.1 注重体育与文化的结合

萨马兰奇认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可展现的最好形象是“文化和体育的结合”。[8]这一思想与顾拜旦的体育要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思想一致。他认为国际奥委会有责任培养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对艺术文化的兴趣,也有责任让艺术家和哲学家更接近体育和奥林匹克问题。在此思想下,国际奥委会扩大了文化委员会的职责,制定了文化与艺术活动计划,目标是填充体育和奥林匹克生活在文化领域的空白。其中,对国际奥委会影响较大的方面有,成立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和国际奥委会图书馆,重建了新的奥林匹克博物馆,这对世界奥林匹克主义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组织奥运会过程中,注重主办城市安排文化制作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已成为突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文化特征的特殊机会,是当今全球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1.3.2 提倡性别平等的观念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社会对女性体育权利的重视,妇女参与奥运会和增选女委员被逐步提上了日程。萨马兰奇有更强烈的性别平等意识,他非常注重妇女参加奥运会。在他任职期间,妇女能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幅增多,同时他也注意到妇女在国际奥委会的决策层中的地位,努力的提高女性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的人员比重,使得社会性别意识在国际奥委会政策决策中逐渐主流化,妇女体育在这一时期快速的发展起来。

1.3.3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提出“健康环境中的健康比赛”,从此,国际奥委会更加关注体育领域中的环境问题。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文化不可动摇地根植于自然。”[8]从上世纪90年代,国际奥委会开始邀请体育运动中的领导人思考体育运动对环境的责任问题,国际奥委会提出了绿色外交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应用。首先,1992年,国际奥委会将生态考虑纳入奥运会城市申办报告的准备和分析之中。其次,通过提倡,世界体育界对于体育运动和环境之间的冲突意识在日益增长,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员之间达成共识的愿望迹象鲜明。

1.4 罗格的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特征

罗格任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世界政治格局稳定,全球经济增长迅速,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奥林匹克运动所领导的各项体育赛事频繁举行,其倡导的理念和价值也深入人心。但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世界性体育运动的兴奋剂泛滥,竞技体育的过度商业化[9,17]。全球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育发展现状令人担忧。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足,肥胖人群比例增大,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增多等世界性的青年教育问题摆在了国际奥委会的面前[10,18]。国际奥委会作为世界体育的引领者,其当代的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特征也较为鲜明。

1.4.1 推崇“更人性”的教育理念

随着国际奥委会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规定的修改,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专业化和职业化,运动员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针对体育世界存在的这一普遍问题,罗格主席提出对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要更加的人性化[11]。“更人性”体现在对至高无上的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完美地展现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更人性“首先是参与体育过程中的人性,是人们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而不是竞技成绩。其二,“更人性”是对运动员的全面关怀。符合人性,尊重人本,与其他体育目标一样值得人们去追求。罗格提出的“为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时顺利走向社会创造条件”的主张,正是符合人性的主张。

1.4.2 注重全球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

罗格主席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问题。早在作为欧洲奥委会主席的罗格就已经尝试青年人的文化教育活动,提议创办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罗格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活动,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创办了青年奥运会[12]。

青奥会是集体育、教育、文化为一体的世界青少年的体育盛会。其目的是让青少年参与体育,促进交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促进世界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青奥会的创办是为了振兴全球青少年的体育,引领全球青少年参与体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13,20]。

1.5 巴赫的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特征

1.5.1 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巴赫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时间并不长,但在其演讲以及公众的谈话中可以窥视到其教育思想。2014年,巴赫在南京体育学院进行了题为《让体育回归教育》的主题演讲,其中提到“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14]可以看出,巴赫比较关注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体育所起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实际上巴赫的这句话正反映出,奥林匹克运动未来所重视的体育的教育价值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体育回归教育还包括体教结合的思想,第一是让运动员受到良好的教育;第二是让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和赛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巴赫在公众场合多次强调,在数字化时代里,太多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奥林匹克运动要吸引广大的青年来参与体育运动。

1.5.2 《奥林匹克2020议程》所体现的新的教育思想

《奥林匹克2020议程》共出台了40项新的改革举措。涉及到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有将可持续理念引入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保护干净的运动员、加强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教育、进一步加强体育与文化的融合、加强道德规范、提倡男女平等、拒绝性取向歧视等[15]。

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发展

当代的奥林匹克运动更注重与其他国际社会组织的密切联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合作,共同为国际社会的建设增添自己的力量。国际奥委会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广阔,从仅仅的体育运动领域,扩展到关注全球人类的健康、环境、文化[16]。这与体育本身的特征有关系,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

2.1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包括健康、干净的理念。健康是指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健康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健康的体育比赛;促进健康的人际交往。“干净”是指对人们在竞技运动中的道德行为加以规范,对体育运动中不良行为的惩处,如使用兴奋剂、足球运动中假球、黑哨以及赛事组织中的贿赂问题等;对“干净”运动员的保护与支持,褒奖公平竞赛的运动员等,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终极关怀。

2.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奥林匹克运动始终致力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国际社会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包含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歧视。通过在公平、公正合理的规则下,鼓励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竞争,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国际奥委会的一百多年来的努力,在体育世界里,公平、团结、友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随着时间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消除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3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提出将“可持续性”理念引入奥运会的方方面面,将“可持续性”理念引入奥林匹克运动日常项目。可见,在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在体育运动中要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既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又要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例如:在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中,北京奥组委提出的预算运营金额是15.6亿美元,比上一届冬奥会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鼓励使用原有的奥运场馆,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了创新思想,尽量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另外也提倡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

3 结语

奥林匹克运动仍然是当今世界体育的引领者,归根到底是其弘扬的体育价值与理念体现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随着职业体育、商业进入奥运会,引起人们更多关注的可能是竞技成绩、赛事的观赏程度,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内涵宽泛而又具体,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等理念正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思想中新的内容。

[1] 熊斗寅.一定要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J].体育学刊,2008,15(7):12-14.

[2]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1-2.

[3] 魏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人本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5):12-15.

[4]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36-138.

[5] 熊斗寅.论奥林匹克主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6(3):32-35.

[6] 熊斗寅.教育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J].体育与科学,2003,24(6):13-15.

[7] 顾拜旦著.詹汝琮,邢奇志译.《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115-118.

[8]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一百年思想、主席、成就[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8:第一卷78,95;第二卷77,82,78;第三卷44,274.

[9] 任海.论国际奥委会的改革[J].体育科学,2008,28(7):3-25.

[10] 王成.南京青奥会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26-29.

[11] 王润斌.当代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报,2015,49(2):5-11.

[12] 孙葆丽.奥林匹克教育新趋势:倾听青年人的心声[J].中国教育学刊,2011(3):89-92.

[13] 孙葆丽.青奥会和奥运会与经济互动关系之比较[J].北京体育大报,2013,36(5):1-6.

[14] 让体育回归教育——来自巴赫善意的提醒[EB/OL].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08/20/c_1112155863.htm.

[15] 《奥林匹克2020议程》40条改革建议简要[EB/OL].http://new.163.com/15/0407/09/AMJC88OU00014AED.html.

[16] 李树旺.国际奥林匹克研究现状分析——以首届国际奥林匹克研究大会为样本[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2):20-25.

[17] 任蓓.奥林匹克精神的当代传承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5):16-18.

[18] 慈鑫.青奥会给中国奥运战略指出改革方向[N].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0-08-16.

[19] 杨嘉民,潘凌云.论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逻辑结构[J].体育与科学,2012,33(4):19-21.

[20] 刘玉.奥林匹克精神的迷失与回归——物质奖励利弊谈[J].体育学刊,2014,21(1):29-33.

(编辑 任丹)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ZHAO Song,BAI Chunyan,WEI Biao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Olympic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lympic Games always adhere to the educational values of Olympism, and have different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Coubertin proposed the Olympism and advocated the educational values of sports games; Brundage insisted that “amateur” is one of the basic foundations of Olympic education, and he also emphasize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Samaranch emphasized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culture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Rogge developed an educational idea of becoming more humane, and paid attention to the healthy lifestyle of global youth; Bach focused on promoting the values of sport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the contemporary Olympic Games are more diversified, and advanc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lifting humanistic spirits, such as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lympicGames;EducationalThoughts;Stages;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GG811.219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6)02-0027-05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YJA890031)。

赵松,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zsdtdx@163.com。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Shanxi 037009

2015-12-01

G811.219

A

1001-9154(2016)02-0027-05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