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子体操对完成难度动作和专项能力的关系分析

2016-11-28王艳吴梦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8期
关键词:体操专项运动员

王艳 吴梦云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女子体操对完成难度动作和专项能力的关系分析

王艳 吴梦云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体操是一项需要美、难度与能力结合的项目。纵观当今国际体操技术发展趋势是更难、更新、更稳的走势。运动成绩获得的核心,全凭难度动作的数量、完成质量、创新能力为决定性要素。无上限的难度技术分,已成各国优秀运动员追求突破难题。参照近年国内、外优秀运动员难度动作运用状况,运动成绩取得的相应结果,认为难度动作不断地创新、发展其核心作用是运动员专项能力问题。

体操 难度选择 发展

通过对单跳项目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与归纳,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自2008—2016年新的国际体操规则实施后,纵观国内国际各类比赛难度技术发展情况,更难、更新、更多难度和连接组合方向走势。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重点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成套动作编排中获取尽可能高的难度价值分和连接价值分,借此取得竞争中优势地位,也就是D分(技术难度分)将在争夺各项金牌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无上限的难度价值因素,已成各国优秀体操运动员迫切追求,设法突破难题,促使教练员、科研队伍改进调整训练思路、方法和手段想尽设法创新单个、组合连接间的难度动作价值,数量、质量等加分因素,从而拉大优秀运动员间参赛中实力的差异。

1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以上综述的是2008年新规则实施后,国际体操赛场出现的技术变化现象,笔者在文中将论述的是新规则后,新趋势发展中带来的新的思考问题,那就是高难度的追求、产生、完成必定需要优秀专项综合能力强的运动肌体条件去完成,要求是非常全面而综合性的。我们的众多训练对象,在难度发展工作中普遍存在,经过多年长期努力,结果确事与愿违。并非每个运动员,训练对象都能胜任和适宜。尤其当前,因为专项能力差异会决定难度系数的不匹配。从而与训练目标的不相宜,最终努力多时却无功而返。所以如何分析女子体操对完成难度动作和专项能力之间的关系,将是我们新的思考问题。

2 结果与讨论

在新规则的改变下,国际体操新的技术、新的难度创新、连接技术、编排领域发生着新的变化。运动成绩获得的核心,全凭难度动作的数量、完成质量、创新能力为决定性要素。无上限的难度动作不断创新发展的前提,必须是运动员具备一定水平的综合专项能力。

个人认为,体操技术的变格是有需求的、必须的,否则会缺失新意和生命力,缺失新意也将会失去在奥运众多项目的地位。应该说,新规则更鼓励运动员重点追求难度动作价值观,给了个人明确的信息。给个人奋斗目标更明确的追求,其核心因素非常明确,即是众多创新难度突破,拥有多者为优,强者可胜。更给了教练员与运动员极为明确的方向。

因此,设法用更科学的训练思路、方法,针对不同的专项能力运动员实施训练方案,能让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更科学有效地选择难度动作。更是作为一名优秀体操教练员当今需认真思考解决的。

2.1 通过赛事分析及讨论

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6块金牌,最终结果中国队获2块,美国队3块,朝鲜队1块。我们从团体单项预赛成绩中,可以看到,预赛中我国运动员发挥出色,除全能外,在4个单项上各据第一位。而美国运动员同样出色表现,在各项紧跟其后,几乎分列2、3位,形成非常激烈的竞争态势,而且之间分差极近,两个队间实力水平相差无几,可在2天后的各项决赛,中国女队分别失去有绝对优势的跳马、平衡木和自由操。笔者分析如下:

程菲并未参加前天全能决赛,体能方面应无问题。跳马的踺子“后直体900°”难度竟出现前程加力不足,因动作高度不足造成坐地失误,痛失金牌。事后总结主要原因,因求胜心引发的心理压力过大,造成动作变型、失误,这是典型的心理能力不强大问题,缺乏应有的自信心。继而在自由操决赛中又无法排除跳马比赛的阴影,求胜怕失误,心理未能冷静处之,在完成第一串动作“720°旋翻”和结束串动作“屈二周旋”动作中,均出现用力过猛,未运用常态的技术要领,先有两大步移动,后有坐地失误的出现,再次失去稳取的自由操金牌。平衡木决赛李珊珊同样给人压力,无法放开完成动作,心理压力极为明显,最终同样金牌不保。如此重大比赛,如此高水平能力运动员,最终无法把控动作,缺乏自信导致金牌旁落。2008年奥运会后,程菲和李珊珊也许因受挫或伤病等原因,从而提前在黄金期结束了体操生涯。

奥运大赛,各方面压力确实大,这是共存的问题。美国队肖恩、柳金同处之难题,她们却在处于落后,又面临对手失误,明白眼前形势情形中,心理的反差应有更大压力产生,为何结果反向?充分说明了中美运动员在综合能力方面的差异所在,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也是值得我国教练员受启发去探讨解决的课题,尤其是优秀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必须全面而又强大。

2.2 我国女子运动员目前存在的难度发展与能力差异现象

纵观近几年全国锦标赛和全运会现场,我国优秀运动员姚金南、商春松、黄慧丹、范依琳、王岩、毛艺、刘婷婷、罗欢等全能及单项难度完成情况来看,中国女队仍为一支国际强队,有较高不俗的高新难度组合,具有较强又熟练的完成能力,且动作质量到位性好,姿态控制能力显强。但从深度评析,个人项目难度发展的差异,不平衡还是明显的。姚金南是全能强项运动员,而在近几年只走单项。黄慧丹同样各项逐步减难度参赛,只有商春松是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全能运动员。而新生代几位优秀尖子,同样出现单项尖却又缺全能实力。老队员无法继续保持跟上新的潮流趋势,新队员无法多项目并进发展成强势。个人认为,除了教练因素、个人伤病状况因素、年龄体能、积极性因素外。其中根本核心的问题,在发展中众多运动员无法跟进新趋势,个人综合专项能力问题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包括两个方面:(1)运动员自身专项能力欠全面,有缺失;(2)训练系统如何保持专项能力,与加强专项能力的问题无法很好解决,或未得到高度重视所致。难度动作选择与完成的期望值大小,笔者深深觉得专项能力问题确为关键,往往在不能量力而选择情况下,无论学习时间多久,技术要领多到位,运动员积极性多高等保证作用情况下,最终也会因完成动作过程中,因缺高度、速度、留空体位不到位等原因,长期不能掌握或成功率过低,难有熟练性,稳定性不高而最终放弃,浪费了宝贵的训练时间,导致教练和运动员很受挫。所以,长期训练积累的经验总结,体操界专业专家对专项能力的要求认知标准,虽暂无相对统一标准,但经验中已形成较为相近和成熟的量化标准。

2.3 专项能力是可确定最终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专项能力是可确定一名体操运动员,最终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对所缺各项能力努力作后期改善,虽有某些要素的明显提升,但终究难有本质性的强化和改善,但投入的精力却是大量的。甚至出现伤害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2006年上海全国锦标赛,浙江女队运动员王燕,在高低杠比赛中,由于明显的成套耐力较差,加至平时显现的心理抗强能力较弱,在完成最终“屈体后空反二周”下法中,打杠后摔地造成严重胫椎骨折,险些造成恶性伤势。该队员就因明显存在专项能力两大要素较为缺失。一是无氧耐力差,平时无法练多套,后半套差于前半套。二是心理上明显惧怕难度动作风险,所以一旦前期体力损耗较多时,习惯性在后程中怕做下法动作。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加至耐力能力的问题,致使无法按正常技术要令完成该下法动作,因动作中作用力的变异,造成最终的伤害事故,其后期本人体会和现实是相符的。但恰恰王燕这名运动员是力量、暴发力方面能力极强,全能水平很高。各单项难度水平为本队前二,但终因耐力能力,心理素质能力不匹配,无缘优秀运动员行列。给个人和队伍带至损失,教训极其深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绝不盲目,适个人专项能力要求选择难度动作。实事求是,客观地因人而异加以选择,在考虑发展同时,更须考虑实效性和可行性。

(2)难度动作选择须区别对待,既要有常规共性难度,更须依据考量各人能力状况,作个性化发展。

3.2 建议

(1)对个人专项能力优秀突出的运动员,虽具少数,应更加重视其的发展工作,打好扎实有利,全面发展的技术,能力基础。

(2)利用好新规则,给各类型运动员更多发展空间,除了依据区别对待,因人而宜发展难度原则,同时要想方设法走好单项发展之路,同样能给专项能力不全面的运动员创造奇迹。

(3)必须加强提倡更科学化训练的要求,教练员自身需加强业务方面提高,加强学术研究,对难度选择与专项能力因素的关系,要有深刻认识。同时,科研部门建立体操运动员专项能力前期测评工作体系,创立相关能力项目和相应数据化标准,帮助教练员解决好该难题。

[1]黄燊.体操(高等学校教材)[M].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7.

[2]马更娣,维小燕.谈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J].四川体育科学,1994(4):22-26.

[3]刘林生.世界女子竞技体操格局及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1):18-20.

[4]刘林生,李春光.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趋势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7(4):100-102.

[5]韩华.第3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体操的优势和差距[J].中国体育科技,1999(1):35-37.

G803

A

2095-2813(2016)10(a)-018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181

猜你喜欢

体操专项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头脑体操
运动员
头脑体操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