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区体育构建的可行性①

2016-11-28任崯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8期
关键词:学区可行性社区

任崯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辽宁沈阳 110102)

浅谈学区体育构建的可行性①

任崯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辽宁沈阳 110102)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教育学、体育学的双重视角出发,充分结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关理论,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涵义、特点及意义为切入点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来进一步阐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构建的可行性,旨在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零障碍构建搭建平台;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良好互动提供思路并指明发展方向;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学校体育 社区体育 可行性

1985年国务院颁布《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后,第一次将体育产业列入第三产业类,即提出体育产业便是服务业。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打破了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以下简称“学区体育”)各自为阵的局面,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联系更加紧密。但由于学区体育在构建中不只是形式上的简单相加就能产生“1+1>2”的效应,因此,要透过表象来探究事物的本质,进一步剖析学区体育之间的互动关系,深挖学区体育构建的可行性潜质。

1 学校体育的涵义、特点及意义

1.1 学校体育的涵义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

1.2 学校体育的特点

1.2.1 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健康人才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学校体育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在21世纪,学校为了达到体育工作中的目的和任务,将培养健康人才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

1.2.2 学校体育的组成要素多样化

学校体育的组成要素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类形式的体育比赛、早操和课间操、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学校体育组成要素的多样化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符合教育体制下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1.2.3 学校拥有丰富的资源

学校作为国家给予财政拨款的教育部门,随着国家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在体育场地设施购置、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专门人才引进、体育组织组建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家的标准和要求。

1.3 学校体育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强调学习体育专业知识、体育技术和体育技能,为培养学生进一步深造和步入复杂的社会奠定基础,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对于国家而言,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根本,对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社区体育的涵义、特点及意义

2.1 社区体育的涵义

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的社区为区域范围,以社区内的体育器材、设施以及自然资源为物质根本,社区居民共同配合参加的,满足社区居民娱乐、健身的需求,深化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为目的,而就近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2 社区体育的特点

2.2.1 健身性、健美性和娱乐性

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为成年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单一、目的纯挚,他们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成为运动员,也不是为了参加国家体育项目比赛,而是为了健康健身,追求姿态美、形体美、动作美。

2.2.2 自觉性、自控性和随意性

由于社区的构成人员复杂,造成社区人员对社区活动的选择不同,社区人员的自觉性、自控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2.3 社区体育的意义

对于社区人员而言,社会体育能够帮助社区成员有效地健身、健心,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思维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缓解肢体和脑力疲劳,提高睡眠质量。与此同时,提高了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建立了健康生活方式。

对于国家而言,社区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与实施的重要载体。社区体育的有序开展,将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3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根本,人才、教育、硬件是学校体育的三大优势,这是社区体育所不能及的。但是学校体育工作也存在不足,学校体育在宏观政策的控制和影响下,形成了一套固定化、遵守行政部门和国家教育主管机构的培养模式,以国家标准作为考量学生是否合格的唯一尺度。没有考虑到以因人而异的原则来对待问题,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伤害,忽视了学校体育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学校体育培养的人才要向社会输送,就避免不了学校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不是按照国家的意志,以分数来考量。但由于社区体育条件极其艰苦,没有足够的场地、设施,没有专门的指导人员,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以及人们体育消费的偏差问题,与学校体育的优势形成极大反差。但是社区体育能为体育教师提供新的实践领域,能为学校体育提供资金,能为学校体育检验教学效果。

4 学区体育多维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4.1 学区体育构建时间角度的可行性分析

从时间角度分析,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由于受到教学课程安排的影响,结合大学生自身的锻炼习惯,得知大学生锻炼的时间一般为早晨和晚上[4]。而社区成员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一般把锻炼的时间定为早上或者晚上。如果能把时间差利用好,学校和社区的体育资源将会获得共享,将会有利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4.2 学区体育构建空间角度的可行性分析

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实现专门性人才的价值。根据前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成员健身半径小于1km,1~2km,2~3km以及大于3km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5.62%、25.46%、6.61%、2.31%[2-4]。但是学校情况不同,学校往往集中、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另外由于学校拥有专门性的指导人才,这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桥梁的构建提供了现实的资源条件。

4.3 学区体育构建价值角度的可行性分析

从价值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对社区开放,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的“造血机制”,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学校的三大优势将有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使社会成员得到专业人士的科学指导,人力物力具备,体育运动的开展将水到渠成。

4.4 学区体育构建法律角度的可行性分析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不要只看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互补的表象关系,而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问题,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防范于未然。

5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两者均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了更好发展体育事业,服务体育事业,造福于人民,取两者之精华,去两者之糟粕,使两者补齐自身的短板,齐头并进,进一步实现学区体育构建的可行性。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J].体育学刊,1995(5):4-6.

[2]李娟,牛静.论学校体育与社区的互动[J].体育学刊,2005,12(3):95-97.

[3]张巧玲,张文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2):94-96.

[4]程慎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4):96-99.

[5]汪晓琳,胡俊胜.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结合——学区体育模式[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2):70-80.

G812.4

A

2095-2813(2016)10(a)-01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154

①任崯(1983—),男,汉,辽宁沈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学区可行性社区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社区大作战
学区房还能买吗
某车型取消后稳定杆的可行性分析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