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导向

2016-11-28陈智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8期
关键词:新式探析导向

陈智峰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试析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导向

陈智峰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新课改进程中,大学体育有必要摒除不合适的思路,采纳新阶段内的需求导向。这是由于,大学体育课培育出来的新式人才应能吻合真正的行业需求,唯有如此才能顺利予以就业,落实自身价值。需求导向更契合真正的社会需要,有必要推广采纳。该文针对大学体育解析了需求导向下的课改流程及方式,结合课改的实际,探析了需求引导下的体育课改革。

大学体育 课程改革 需求导向

相比于其他课程,高校设置的体育课表现为独特性。体育课应能引发兴趣,灵活设置各课节的体育内容。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拥有厚重的热情,尝试着接纳各课节新的体育知识。由此可见,需求指导下的体育课改应能把控课改的新方式,注重拓展现有的课改范围。明确需求导向,培育出来的人才才会适应激烈的市场就业,密切衔接了在校阶段及后期的就业。改进后的大学体育也应采纳需求导向,把需求导向融入日常体育课的范围内。

1 新课改下的需求导向

对于大学体育,新课改设定了新阶段内的需求导向。构建体育课程,唯有依托于需求导向才能落实并发展。从内涵来看,需求导向融合了体育学科及全方位的需求,这种基础上才能指引学生去摸索探究,重设体育课的根本理念[1]。从体育课的本体来看,大学体育应能注重于根本性的需求,构建体育课的方式也更加具备指引性。详细来看,大学体育课有如下的新式需求导向:

首先,是社会的需求。在大学系统内,体育课被看作分支,应属于子系统。设置体育课,就要吻合新式社会需求,培育出全方位的体育人才。落实这种目标,要依托于日常课程作为载体。设置体育课程,才能从全面入手来提升总体水准,符合课改需求。受到多样的制约,现今体育课仍没能完全摒除常见的应试路径。课改进步的过程中,有必要强化平日的锻炼,培育最优的健康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培育优良的日常锻炼习惯,符合现今的总体社会需要。

其次,是学科的新需求。对于体育学科,要注重于根本原理的传授,同时也不可忽视常规锻炼。这是由于,承载体育知识的载体即为课程。在课程体系内,体育课也被融入其中且构成主导科目。体育课更注重于技能,教师应能传授日常锻炼身体必备的常识以及方式。若忽视了需求,那么很易混同体育训练及日常课程。从学科角度看,体育课兼备了人文及自然两类的特性,也要注重技能。若要适合根本的学科需求,那么唯有改进现今的体育课[2]。

再次,是学生本身的需求。从学生角度来看,体育课是为培育更优的健康素质,并且增添未来就业必备的体育能力。经过比较可知,现今较多大学设置的体育课并没能够完善,与根本目标相比仍有差异。把握这种差异,就要解析多层次的学生需求。实际上,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育课需求不仅停留于喜好及兴趣,更加注重培育健康素养。从总体来看,体育课对应着的需求拓展至个性化及多层次的新需求。同时,还需紧密衔接于新阶段的网络技术,符合技术的指向。

2 课改的总体思路

从现今阶段看,高校内的各年级学生都日益拥有了成熟且完备的心态。面对体育课,学生也尝试着采纳独立的视角来探析它的根本价值。学生表现为更高的独立认识,注重独立见解。然而,这种趋势下也很易暴露出偏激的认知趋向,没能明辨是非。改进体育课程,就要结合真实的心态及需求予以改进。这样做,才能吻合市场的总体需要,学生也可获得满意[3]。

2.1 积累学科知识

最近几年,课改正在快速推进,与之相伴的体育课也摒除了常规思路,尝试着去创新。从需求导向看,应当摒除粗放的常见思维,增设规范式的系统需求导向。某些师生觉得:相比于专业课,体育课积累起来的科目知识并非很必要。只要拥有了学分,即可应对各阶段内的体育测试。然而,这种思路仍呈现为偏激性。唯有积累了多层次的学科知识,院校开设的体育课才会吻合终身性的体育锻炼需要。掌握体育科目的锻炼技能,不断接纳终身锻炼的新思路。

2.2 强健自身的体魄

面对新的形势,各行各业都表现出更激烈的竞争趋向。在校学生虽没能参与到职场内的竞争,但也承受着较大压力,觉得身心疲惫。在这种状态下,多数学生逐渐接纳了这种新认识:有必要经常健身,这不仅关乎各年度的学分,更密切关系着基础性的身体素质。若没能拥有最健康的体魄,就很难真正去应对现今的激烈竞争。大学的阶段内,学生拥有可供支配的较多时间,更注重自主选取用来参与锻炼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才会培养出更健康的体魄[4]。

2.3 适应未来就业

在就业市场中,较多行业都关系到体育素质。在校阶段内若能注重塑造健全的体育素质,那么即可顺利过渡至将来就业。从校园目前的状态看,健身房等场合吸引了更多师生前来参与,这就折射出根本的意识变更。适应现今市场内的顺利就业,就要培育针对于体育课的浓厚爱好,未来在选取职业时也会拥有更高的把握。

3 探析具体对策

新式需求导向下,师生都应接纳引导性的课程需求。经过全方位的改进,体育的新式课程才会契合需求导向。设置课程的流程内,有必要重构并且拓展成套的体育课组合,增设更广范围内的拓展训练。为适应多层次的学生需求,重组及改造后的新式体育课应能体现为典型化,从全面入手来协调体育课及其他各科目,为学生提供可用的指导[5]。例如,针对日常运动可以配备必要的建议,设置运动处方,这种处方包含了健美类的、有氧运动类的、养生以及减肥的方式。

具体在落实时,也应注重学生本身的自主性,尝试着去调动这种自主性。面对多样的丰富课程,更不可忽视体育课的人文关爱。为了符合多元化,就要设置更有个性的多样课程体系,转变为课题性以及小型化的体育课。例如:目前各年度内的较多学生都面对于缺失锻炼的难题,这将会带来体型偏胖等弊病。结合日常的实际,就要妥善搭配多样的课程环节,指导学员怎么去有效锻炼、有序搭配营养。这样做,可以协助学生去解决困扰性的长期健康难题。

此外,延伸出来的体育课应当覆盖于多层次的重组模式,重构原有的体育课框架。对于此,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可以配置灵活的课时。应当因材施教,适当开设竞赛类的篮球课,让学生尝试竞技性的游泳等项目。采纳网络的新式技术来适应需求导向,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构建互动的网络课堂。

4 结语

从目前来看,需求导向式的体育课改已经拟定了根本目标,这种基础上也设置了匹配的日常教学。然而不应忽视,体育课采纳的需求导向仍没能达到完善,有待长期的改进。若要调动兴趣,就应从根本上变更思路,适应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未来的课改中,还需细化精确的学科需求,适当融合体育课及其他科目。与此同时,还需配备多元性评价,综合选用多样的灵活方式用来授课,构建多层次的课改体系。

[1]陈磊.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的整合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1(2):75-78.

[2]柳春梅,李志宏,任平.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5):44-47.

[3]陈磊.论大学体育课程的需求导向[J].体育科学研究,2011(5):73-76.

[4]温建勇.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0):177-179.

[5]周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改革高职体育课程[J].科技资讯,2013(8):212,214.

G8

A

2095-2813(2016)10(a)-008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088

猜你喜欢

新式探析导向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CFG桩在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新式茶饮”,你爱了吗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大学生新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应用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