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哲学与反思

2016-11-28李佳曦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反思哲学思想

李佳曦(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浅谈哲学与反思

李佳曦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哲学是一门“爱智”之学,其本质是对智慧的追求,同时要求对客体不断地进行反思,黑格尔就称反思是“对思想的思想”。本文拟从笔者对哲学的认识入手,通过分析反思的本质及对象,总结反思的特性,得出哲学与反思的关系。

关键词:哲学;反思;思想

一、哲学初体验

哲学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科,中国的传统哲学观认为它是“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分析其中内涵,“判”、“析”、“究”、“通”、“为”无不体现着哲学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生的关注,通过阐释天、自然之物、人的关系、历史辩证的关系,让人类更好地创造生活。有学者曾质疑我泱泱华夏是否存在哲学家,笔者觉得可以借用我国当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话给予回复:“哲学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古代虽然没有“哲学家”这样的特定称谓,但先哲们的思想处处体现着哲学的光辉。哲学的本质是对智慧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诉求。哲学的出现,才让人更加学会思考,学会对美好与崇高不断的憧憬,告别自然界高级动物的身份,并进行反思,成为实实在在的人。正如马克思对人的定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哲学对人类的社会性指导,人不过就是灵长类动物的进化版。而想要作为“某种人”,就是要具有特定身份和从事特定职业,掌握特定技能和知识,但这并不是哲学所钟爱的“爱智慧”的人。

哲学的“智慧”不是教条的结论,不是既定的知识,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对科学前提的反思,对耳熟能详的现象的探索,对规律法则批判的前进,对古往今来真善美的思考。以辩证的角度看,哲学反对一成不变,反对人们躺在无人质疑、因循守旧的温床上憨憨大睡。

二、反思的实质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人认为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乍一看上去答案似乎正确,已包含哲学所思考的两大主题,但静下心思考,发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并不是以“思维”和“存在”为研究对象的,而是把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问题来研究。它的意义在于人们能否以哲学特有的思维去思考,如果将反思的概念简单化,哲学便退化到了常识、经验、概念这一层面。

那么,反思究竟是什么?在其最直接的意义上,我们认为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这表明,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的关系。而这种问题己经是一种现成的知识或认识,它可以是常识的、神话的、宗教的、伦理的、艺术的、科学的乃至哲学的,具体表现为概念、理论、思想、认识、精神等。哲学的反思就是对现成概念、理论、思想、认识、精神的一种思考和分析。

三、哲学反思的对象

“反思”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显然,“反思”的对象就是“思想”。“思想”是关于思想对象的思想,是人对表象的看法与认识。然而,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古代,哲学曾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也是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在近代,哲学曾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即“全部知识的基础”,也就是关于“世界”的最具普遍性的思想;只有当科学能为哲学提供思想的原材料时,“思想”才能成为反思的对象,哲学才能确认自己的思维方式及其反思对象。

有人或许会提出质疑,如果反思的对象仅仅是“思想”,那么哲学关注的范围会不会太狭隘了?物质世界,现实生活难道不在哲学关注的领域内?我们认为,虽然哲学“反思”的是“思想”,但“思想”本身却只能是关于“世界”的最初看法与思考,它早已包含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如果哲学直接面对“世界”,企图把“自然”、“社会”和“思维”作为自己的对象的时候,它会越来越陷人“无能为力”和“无家可归”的窘境。因为它并不是一门可以研究自然现象的具体科学。反之,当哲学被“驱逐”出它的全部“世袭领地”,由科学去完成对“世界”的探究的时候,“无家可归”的哲学却真正地实现“四海为家”。这样,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包括科学本身所形成的思想,便是哲学“反思”的对象,人们正是在“思想”中才能达到对“世界”的把握。

四、反思的特性

(一)超验性。超验性,就是反思活动超越经验的性质。它是哲学反思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性。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超越经验范围的思想方法是一切哲学的基础”。

“反思”的对象“思想”是来源于经验又超越经验的理性认识,它不同于黑格尔所批判的沉浸于经验内容中的“表象思维”,如物理化学等依托实证实验的经验思维,也不同于超然于经验之外的“形式思维”,如逻辑学的推理。它只是超越于经验之上的关于经验内容的思考,并不是简单地对经验对象的思考。在此,“经验内容”与“经验对象”一词之差,含义却相差甚远。

(二)批判性。批判性是“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包括物质形态的实践批判活动和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诸多矛盾日益显露弊端,这时作为“反思”的哲学就有必要不断批判现存的世界,因为“现实的才是合理的”,“反思”的观念为改变世界提供理想性图景和满足人的目的性要求,只有不断地完成思想逻辑的跃迁,才能实现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的变革。

马克思曾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反思”便是批判的武器,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终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的状态,从而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

(三)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反思”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多种思想共同批判的过程,避免把时代知识的中心作为统治哲学的统帅。它试图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原则,并以这些原则来勾画世界的整体画面,起到对时代精神的整体综合的作用。它既立足于各门具体科学,又保持着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超越性。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具体方面、各个具体层次和环节的研究越深入、越细致,哲学就越在实证的意义上被“驱逐”出各门具体科学的对象领域,哲学综合性在概括反思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越发显得必要和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新世界出版社,2004

[2]《哲学通论》,孙正聿,大学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72-01

猜你喜欢

反思哲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菱的哲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小包哲学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