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提琴演奏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6-11-28项琳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音准节奏

项琳(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对大提琴演奏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项琳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大提琴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领悟、表现和再度创作的综合过程。演奏者在重现某一音乐作品时,不仅要运用娴熟的技巧,更要运用感情。因此,大提琴的演奏应当是感情和技巧的统一。

关键词:大提琴教学;音准;节奏;颤指;情感体现

大提琴演奏是对器乐音乐作品表现和再度创作的过程。演奏者在重现某一音乐作品时,不仅要运用熟练的技巧,更要运用感情和逻辑的力量。演奏者的肢体语言和大提琴发出的音响,以及由流动的音响组成的旋律、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等等,使听众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激情和理性。因此,大提琴的演奏应是技巧和感情统一,从演奏的形式上说,应当是理性和肢体的统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大提琴教学中的音准、节奏、颤指、音乐情感表现这四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大提琴演奏的音准

一个学习大提琴的人,从开始学琴起,在以后的生涯中都会遇到“音准”问题。音准是衡量一个人演奏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音准的训练,在大提琴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大提琴演奏要做到音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由于大提琴的乐器形制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大提琴指板较长,把位和音位的距离都较宽,需要较大的手指力量按弦。与小提琴等弦乐器比较,演奏时音准控制要困难。在演奏过程中,由于乐曲情绪的不断变化,按弦的力度不可能始终如一,左手的按弦力度的大小,松紧程度,使手指得触弦面积也会产生较大的转化。那么,如何解决音准问题呢?

(一)保证空弦音的准确。

大提琴演奏中手指所按的音高,都要以空弦的音高为基准,因此,空弦的音准十分重要。在定弦时,内外弦必须是纯五度关系。在较正空弦的音准时可用以下两种方法:①和声校正,即在定准一根弦之后,可用内外弦和声拉奏的方法来帮助校准另一根弦,奏出协和的五度和声来。②泛音校正,即用八度泛音定准一根弦之后,用泛音八度的关系来帮助校正另一根弦。

(二)纠正左手按弦的音准误差。

纠正左手执按弦的音准误差主要有两个办法:①通过手指在琴弦上的接触点的变化来调节按弦的音准误差。大提琴弦上的同一位置,如果用不同的接触点按弦,则会使音高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按弦时如果发现音略偏低,即可向下变化手指的接触点;否则可向上变化。②用滑音获颤指的方法把不准确的音高在瞬间调整为准确音高。以上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使之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但在平时练习中,应尽力减少按弦所产生的音准误差,加强音准的严格训练,要绝对熟悉个把位,既各音的准确位置,加强在左手的控制能力,并注意对保留指既保留把位的运用。

总之,音准训练在弦乐器上是首要的。解决音不准的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要靠平时的严格训练,靠手指的灵敏性、准确性,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灵敏的听觉来鉴别并校正各种不同的音准。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严格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标准。

二、大提琴演奏教学的颤指

大提琴是一种富有歌唱性的乐器,具有优美的音色;而其音色的变化与表现,却离不开颤指的作用。运用自如的颤指,既能给声音以活力,又能增加演奏的感染力,是弦乐演奏中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颤指对每个大提琴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之一。大提琴学生不仅需要颤指的正确方法,而且还必须善于在不同那个风格的作品中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使颤指为表现音乐内容服务,从而使演奏在听众中产生应有的艺术感染力。颤指的类型有三种:即手臂的颤动,手腕的颤动和手指的颤动。下面一一介绍。

(一)手臂的颤动。

手臂的颤动是以下臂为主,肘关节为轴,触弦手指指肚为指点而形成的摆动.运用手臂颤动时,必须保持手臂本身的放松,自然.手指关节要积极地保持本身应有的韧性和弹性,做到屈伸自如,协调手臂的动作.

(二)手腕的颤动。

手腕的颤动的技巧和手臂颤动相似,区别在于手腕颤动以手腕为主,以腕关节为轴,由于手腕带动左臂和手指的动作,它的力量来源是手腕。但要注意手腕的放松问题,整个左臂与手腕之间的协调关系,左臂各部位用力的主次关系以及各关节用力与放松的关系等。

(三)手指的颤动。

手指颤动的动作不像手臂和手腕的颤动时那么明显,它是以手指为主带动手摆动的细微动作。手指颤动的动力来自手指本身,手指颤动的速度快、幅度小,适合处理乐曲中的细微、微妙的变化。

总之,揉弦是对乐曲的一种美化和装饰,在情感的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揉弦技巧的选择及力度、速度变化,必须个根据乐曲发展的要求来决定。在音乐发展的高潮,需要强有力的表现时,揉弦速度则应快;反之,在音乐的发展的过程中,揉弦速度则可慢些或中速。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揉弦技巧,必须深刻理解乐曲的表现内容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而逐步达到运用自如。

三、大提琴演奏教学中的节拍、节奏与速度

节奏、节拍与速度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塑造师。正确的掌握作品的节奏、节拍、速度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提琴演奏中的节拍、节奏与速度,一般乐谱上都有明确的标记,对学生来说,主要不是如何选用的问题,而是怎样更好地把作品内容准确、生动、完美地表现出来。

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懂得乐曲中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各种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熟悉各种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熟悉各种节奏的基本速度。通过技巧上的严格训练与长期的实践,使之能在内心与手指上牢固的形成节拍、节奏与速度的正确概念与感觉。

节拍、节奏、速度与音乐的表现内容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首乐曲都不可能是纯技巧的表现,为此,学生必须在深刻理解节拍、节奏和速度及其变化在作品内容表现中的意义之后,才能达到生动、完美的演奏效果。否则,只是平淡、机械的掌握,是不能获得良好的演奏效果的。

一些学生在乐曲的节拍、节奏与速度方面不能自制,往往会出现慢则拖,快则赶的情况。演奏热烈、紧张的快速节奏时,容易随情绪的发展而将速度越奏越快。反之,演奏缓慢、舒展的节奏时又会随情绪的平静或深沉而越奏越慢,或者把后面相同时值的音符奏得比前面的越来越长。还有因演奏音符时值的比例失调,以致影响节拍、节奏的稳定。节拍中的强音不突出,导致乐曲缺乏起伏多变的节奏感而显得平淡无味。

四、大提琴的情感体现

情感表现是器乐演奏的最终目的。演奏者必须在全面理解乐曲的内容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想象力,注入个人的情感,再加上娴熟的技巧处理,便可使大提琴演奏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那么,如何丰富、提高乐曲的表现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指演奏者对音乐的音色、节奏、音调、风格、力度和整体结构方面所具有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演奏一首乐曲时,对上述几个方面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内心的音乐听觉来控制演奏的全过程。当然,由于学生对乐曲的体会和感受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对乐曲的处理就会因变化而变化。比如同一首乐曲,每演奏一次,就会有某些细微的差别,甚至还会有一定的即兴处理、一个好的大提琴演奏者,总是不断的把对音乐的感受积累起来,不断地创新,从而达到真实的情感表现。

(二)想象音乐作品的意境和画面。

演奏者要成功地演奏一首乐曲,必须用丰富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树立一个音乐形象,既所要表现的音乐画面,并以自身的生活体验为依据,使自己进入所想象的意境或画面中,这样才能把一首乐曲的形象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只有当演奏者完全投入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之中时,才可能把听众带到所表现的意境中去。

(三)熟练掌握不同乐曲的风格与表现手法。

要达到音乐的完美表现,必须熟练的掌握不同乐曲的风格与表现手法,准确地安排、应用大提琴的各种表现技巧。这里包含两个因素:首先是风格与手法,其次是娴熟的技巧。比如《江河水》,它是由二胡独奏曲改编的,表现的是旧社会被压迫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在这首乐曲中,大提琴模仿二胡带“棱角”的滑音、沉重的揉弦等表现出江水呜咽、如泣如诉和对黑暗社会悲愤哭诉的强烈感情。演奏中对琴弓力度的强弱变化与揉弦的结合,以及滑音的处理、运用,都要恰到好处。

总之,在大提琴演奏教学中,音乐情感性会刺激人的听觉系统,进而唤起丰富的情感。因此大提琴学生应具备对音乐作品细致的了解和分析,增强音乐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琴合一”的最高境界。

以上是本人在长期教学和演奏中的一些认识。总之,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说,要成功表现和再创作器乐作品,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左右手的技巧功底,更要运用丰富的情感,才能完美展现音乐作品外在的风貌和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司徒志文《大提琴实用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3.

[2]《大提琴演奏与教学文集》 [C]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4,5

[3]金良梅,大提琴颤指技巧探析[J] 艺术研究 1991年4期

[4]李明恒,大提琴的发音与运弓[J] 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学报,1982年1期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27-02

作者简介:项琳(1976-), 女,许昌学院音乐学院器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音准节奏
大狐猴也懂音乐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节奏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轻快漫舞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