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北齐兰陵王
——以性格分析为主

2016-11-28王雪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北齐皇室

王雪(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再论北齐兰陵王
——以性格分析为主

王雪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前两年随着影视作品《兰陵王》的热播,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又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关于兰陵王的史料记载不多,散见于《北齐书》、《北史》、《乐府杂录》、《通典》、《旧唐书》及上世纪马忠理先生等人发现的兰陵王墓碑碑文等,其中兰陵王最脍炙人口的便是《兰陵王入阵曲》。史书上对兰陵王的记载很少,但是民间关于兰陵王的传说却有很多而且广为传播,他的形象深受民众爱戴和赞美,尤其是他为人称道的面具也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留给世人无限遐想。北齐兰陵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本文试从其性格方面来窥探一二。

关键词:北齐;兰陵王;皇室;低调

一、兰陵王之身世

据记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北齐兰陵王高肃(公元541年——公元574年),字长恭,又名孝瓘,是渤海条人(即今河北省景县境)。根据《北齐书》、《北史》记载:兰陵王是文襄王的第四个儿子,但马忠理先生在对兰陵王高肃陵墓与墓碑进行考察和研究后,证实兰陵王应为高澄第三子。因为在兰陵王碑文首行上清楚的记载“王讳肃,字长恭,渤海条人……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并且与《北齐书》帝纪八中所记“乾明元年……三月封文襄第二子孝衍为广宁王,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相同。因此本文认为兰陵王应为高澄的第三子。

兰陵王的父亲是渤海王高澄,那么他的母亲呢?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讲究门第出身,南北朝时期更甚,一个人的身份地位高低不仅要看其父何许人也,其母的门第出身也不容忽视和小觑。关于兰陵王的母亲,《北齐书》中记载“兰陵王长恭,不得母姓氏。”,又传说兰陵王为高澄和一小尼姑的私生子,高肃之母到底为何人,我们无从分辨,但是可以推测出她的身份极其低下,甚至于为人所不齿。这也使得兰陵王虽贵为皇室子弟,但他的地位却又显得十分尴尬。这种尴尬的身世对兰陵王的本人性格和处事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兰陵王的性格分析

性格也可称为个性或人格,曹日昌先生认为“人的性格不能直接地被观察到,但是可以通过他的言行和外貌表现出来。性格的外部表现为鉴定性格提供了客观依据。”即是说,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外部表现来鉴定一个人的性格。兰陵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性格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总体来说,兰陵王高长恭是一位温和善良的大将军,但是以邙山大战为转折点,分为明显的前后两个时期:即在邙山大战之前,兰陵王是一位低调的王子,之后则略显高调行事。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位低调略兼高调的皇室王子。

(一)为人宽厚善良。

兰陵王高长恭作为大将军不仅骁勇善战,还和以待下,在当时广有威名。《北史》记载:“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甜,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1]从中可以看出兰陵王对待将士十分体恤,与士兵可以做到同甘共苦。作为皇族,能够与将士一同劳作吃果,是极其难得的。同时,即使是对待自己的“政敌”,长恭也能做到宽容以待。史载,高长恭在瀛洲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兰陵王东山再起,领兵讨伐定阳之时,阳士深刚好在其军中从事,因此非常害怕兰陵王会借机报复于他。兰陵王听说后安慰阳士深说:“吾本无此意。”,可是阳士深心中仍然十分不踏实,央求兰陵王惩罚自己。长恭没有办法,只好“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1]。

(二)低调略兼高调的皇室中人。

纵观兰陵王一生,他基本上是一个极其低调之人。但是,深入推敲,他也有高调之处。以邙山大战为界,其后他基本上是高调行事。

“人的身体的自然特点,即影响个性的表现,也影响个性特征的形成”[2]。《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书.音乐志》中说:“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2];《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1]可见,兰陵王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在那个连年混战的年代里,作为皇室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由于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不免会受到敌手的轻蔑。就因为如此,他每逢出战时,都要“免胄示之面”,即戴着狰狞的面具以示人,以此达到威慑敌军的目的。试想,长恭的美貌应该不仅受到敌手的轻蔑,在生活中那些王公贵族也定会取笑于他。那么,在这样的生活中,必会养成兰陵王低调的性格,以低调的姿态行事,以减少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注意。

1.“平民化”般低调行事。他的低调人格在《北齐书》中有很明显的记载。“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2],作为北齐文襄皇帝的儿子,北齐的大将军,能够散尽仆从,独自一人,没有一点皇中贵族的架子,从中可以看出长恭行事的确是极其低调。

2.扬名后的高调之举。提及兰陵王,就不得不提著名的“邙山大战”。史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5];“周军奔遁,尽弃营幕,从芒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物,弥漫川泽”[6]。以上讲述的就是这次大捷,这场大战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从此长恭声望日高,这也使得北齐皇帝妒忌之心日甚。

在兰陵王威名日显之后,他自己也感觉到皇帝对他日渐刻薄。长恭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虽然他绝无二心,可皇帝并不一定相信。在他出任司州牧、青瀛二州的刺史时,一反他过去低调行事的习惯,高调的接受他人的贿赂。长恭的这一反常受贿行为使众人深感不解。细究之,这是他假借“贪财”的坏名声来自毁形象,以免自己“声望太重”而遭帝王的猜忌。长恭的心思被一个叫做相愿的下属尉官所看穿,相愿说:“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罚,求福反以速祸”[7]。兰陵王闻听此言,当即跪求安身之术。这种自毁形象以求安稳的高调之举,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高调行事的低调人格。

总的来说,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应该是一个低调的历史人物,偶然的高调行事,实是无奈之举。当然,关于兰陵王的性格是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去探究的,这对于我们深入分析其生存的那个特殊历史年代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李百药《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2]高玉祥 《个性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后晋)刘昫《旧唐书·音乐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4](唐)刘餗 撰,程毅中 点较,《隋唐嘉话,朝野佥载》中华书局,2005年

[5][6][7](唐)李百药.《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中图分类号:G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12-01

作者简介:王雪(199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学生,历史硕士,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

猜你喜欢

北齐皇室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皇家讲学会
《陆孝昇墓志》考释
皇室范儿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北齐长城考
《北齐赵炽墓志》试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