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下中国高校校名翻译探究

2016-11-28刘星段钨金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翻译

刘星 段钨金(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概念整合理论下中国高校校名翻译探究

刘星 段钨金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大学校名可谓是一种无形资产,甚至有很多大学都对校名注册以保护其权威性,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凸显,中国的大学也在以积极的面貌走向世界。要达到有效的翻译,要求译者对中国及西方高校的命名规律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遵循翻译原则进行斟酌翻译。本文作者结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不同高校类别下的应采用的翻译技巧,以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本文的研究旨在对大学校名翻译进行总结,为中国高校名称翻译或组织名称翻译提供参考和范本。

关键词:大学校名,翻译,概念整合

一、引言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高校加快了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其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各个高校都有了自己的英文校名,自20世纪末至今,国内相关学术刊物都陆续发表了关于专家学者对中国高校校名英译研究所做出的文献。依据“中国高校校名翻译”和“中国大学校名英译”等关键词,依托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网 ,Google学术搜索的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至2011年6月,共有31篇相关文章。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也有一些高校名称的翻译比较混乱,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各高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按照概念整合理论,各高校对其校名中的的不同概念进行整合后,会产生认知上的层创结构的理解不同因而得出不同的翻译结果,因此本文从概念整合角度进行高校校名翻译探究。

二、概念整合理论

所谓概念整合,是指对两个或多个来自不同认知领域的概念有选择性的提取部分意义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复合概念结构。概念整合是认知过程中极为普遍的一种,在语义构建上起重要作用。

从传统上讲,认知科学家用“框架”进行归纳和整理,但语言运动是灵活多变的,概念整合理论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处理语言。那么,什么是概念整合理论?简而言之,概念整合即从认知角度下理解人们的思维与活动,尤其表现在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体现,它指的是以框架为结构的心理空间网络。两个输入心里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匹配,然后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投射到层创结构的整合空间;其次,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和结构有选择地进入整合空间,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原有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这四个空间的独特构成将概念整合理论娴熟地运用于语言诸方面的分析之中,从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去探讨形式和意义。

三、概念整合理论下的高校校名翻译

自20世纪90年代起,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与Turner创建了合成空间理论,它认为概念整合是一种认知过程,这在语义构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高校名称的启用通常来讲是新词组的合成,而新词概念整合主要由两部分合成构成,即“名词+名词”的合成以及“形容词+名词”的合成,从字面上看是十分简单的形式,但事实上却包含着复杂的语义关系。其中“名词+名词”的概念合成分为三类,即联合型,关系型和特征映射型。而另一种“形容词+名词”的合成其实是两个输入空间在环境信息和背景知识所构建的心理空间网络,整合后的新词又会被赋予新的语义。

结合中国高校名称翻译现状,目前我国内地普通高等学校共有1778所,不可能一一讨论。由于985工程院校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一类高校,其名称翻译也更为讲究和谨慎,因此,以985院校为代表研究中国高校名称翻译更具有参考意义。结合概念整合理论,可将39所985院校进行如下分类:

(一)地区名+学科名+学校。

这是十分常用的一种高校命名方式,据调查研究,有超过70%的校名翻译采用此类结构,这种结合基于关系型的新词概念整合。所谓新词概念整合,即前面的名词为了说明后面的名词而存在,例如“手机”一词包含“手”和“机”两个名词概念,二者从字面上并无关系,但二者合成在一起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通过对源语的分析,不难理解“手机”即“用手操控的机器”,这便构成了概念整合过程的输入空间1,接着通过译者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将其理解为“方便携带的电话”,此为输入空间2,随后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的投射到整合空间,为了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最终整合出新的概念意义“手机”即“移动电话”,因而应当翻译为“mobile phone”。

高校校名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来剖析高校校名中不同的概念。如“西北工业大学”翻译为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之所以得出此翻译并非词语简单随意组合而成,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认知过程和建构体系。根据源语背景信息可知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些信息组成的框架结构为输入空间1,新组成的框架结构又激活了译者头脑中所存储的相关百科知识,此为输入空间2,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性的投射到整合空间进行再重组,考虑到源语和译入语两种文化的不同,译者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自身心理世界的互动体验,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其中“西北”指代大学所在地理方位西安,处在中国西北部,因而译为“Northwestern”。由学校背景知识可知该大学属以工业为主的多科性学校,译者通过对学校性质类别分析,“poly”表示“多样的”,“technology”表示技术,二者合成“polytechnic”表示“多技术的”,以此指代工业,由于985院校为国家重点培养研究院校,因此在“大学”一词的选择上,选用“university”,由此得出“西北工业大学”译为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这样即便是目的语读者第一次耳闻这一校名也会清楚理解学校的位置,类别信息,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无处不在,在高校校名翻译上起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中西方文化沟通交流。

(二)地区名+学校。

研究分析得出在39所985院校中有10%-15%的校名翻译采用这类结构, 这种结合基于联合型的新词概念整合。所谓联合型概念整合,即将A,B两个成分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概念,既包含A概念,也包含B概念。而将此概念应用于高校校名翻译时,其分析结构相对简单,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并无太大差别,也就是在认知上形成了完全对等模式,翻译此类院校时,只须直译即可。

如东南大学译为Southeast University,吉林大学译为Jilin University,兰州大学译为Lanzhou University等都是由两个名词组合进而形成了新的语义,第一个名词表示学校所在位置信息,第二个名词表示学校所属类别,地区名与学校组合形成了新的名词组合,以划定学校性质类别。在39所985院校中有16所院校采用此结构。

(三)特色名+学校。

以这类结构命名的中国高校校名较少,但都具有特定意义,或为纪念某人某事,或有特定文化意义,这类校名是基于特征映射型的新词概念整合,所谓特征映射型的新词概念整合,即将一个名词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名词上进而产生新的整合概念,如“豆腐渣工程”译为“jerry-built project”,通过对源语分析可知“豆腐渣工程”指代的是残次的工程,此为输入空间1,加上译者自身理解为质量不好的建筑,此为输入空间2,二者相互映射到整合空间,通过组织,完善,扩展的认知操作,形成新的层创空间,即“由于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差等问题”因此,得出“豆腐渣工程”译为“jerry-built project”。

将此概念应用到高校校名翻译时,如中山大学译为Sun Yatsen University,从源语角度分析其历史背景及建校过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此为输入空间1,结合译者本身对大学的理解为输入空间2,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性的投射到整合空间,在翻译时将人名注入其中,以此纪念孙中山先生,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在39所985院校中有4所院校采用此结构。

四、结语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与国外一些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术文化交流,互派学者,学生留学等,高校的校名的英文翻译显示出其重要地位。高校的校名翻译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学校的特点,甚至包含其历史背景,而高校名称英语翻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外合作与交流。概念整合理论从崭新视角探究中国高校校名翻译,通过对校名概念进行分析并重新整合,并投射于心理空间,根据认知上所产生的层创结构差异而得出不同翻译结果,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给更多翻译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建议,使概念整合理论在中国高校翻译探究中得到充分利用,以期得到更加精准确切的翻译。

参考文献:

[1]Baker, Mona. Routi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Nida En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3]陈国崇. 大学校名英译漫谈 大学英译[J] 2004(7): 49—50

[4]耿殿磊. 中国大学校名英译研究 [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 (4):15—20

[5]马俊波. 论中国高校英译的标准化 [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 (3):8—12

[6]潘懋元,陈厚丰. 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12.

[7]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 外语研究,2004,(1).

[8]王正元. 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6).

[9]韦建华. 再谈高校名称英译问题[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2):33-36.

[10]张寒松. 国内外大学学科分类与学院设置情况简介 [J]. 贵州大学学报,2012(7).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22-02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概念整合理论下中国高校校名翻译探究“的资助,项目编号2015S30

作者简介

刘星(1991-),女,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学。

段钨金(1962-),男,汉族,内蒙古集宁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学。

Abstract:University names are the intangible assets, even some of which are registered in order to protect its copyright. Nowadays,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es more frequent than ever.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universities pace the way towards the world positively. To realize effectiv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acquire regular patter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llege names and translate carefully on the basis of appropriate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on the 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university name should be translated under consideration of the major settings and the university cultures. This research tends to enrich the research on university name translation by discussing translation skills and also calls for more researches for university name translation or organization name transl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name;translation;conceptual blending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