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水路虾舞歌》探湘江流域虾舞

2016-11-28何慧玲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人间 2016年10期

何慧玲(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从《水路虾舞歌》探湘江流域虾舞

何慧玲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虾舞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是渔猎生活的反映,也是捕虾捕鱼的艺术化与形象化的再现,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本文试图从水路虾舞歌,探索湘江流域虾舞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文化多元性,做好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工作,丰富体育项目类型,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湘江流域;虾舞;水路歌

湘江,湖湘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湖南九嶷山脚的黄金水系,蜿蜒穿行于湘中大地的群山峻岭之间,千百年来,这条古老的大河和与之交汇的众多支流,共同刻画着秀丽富饶的三相大地。虾舞是流传于湘江流域,自春秋时代开始,经唐代、宋代流传至今。由于现代体育冲击,迄今现仅有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偶见虾舞表演。

在湘江渔民的行话中,搭伙行船叫做帮船。而在一起讨生活的船工,自然也就成了湘江河里的船帮。虾舞是产生于劳动中反映内陆水系古老渔猎、水运生活原生态风俗,是船帮人群在捕鱼猎兽丰收后和在节日庆典等活动中的一种庆祝形式,气氛热烈欢快,表现了人们对战胜自然的自信与欢快;是将渔猎生活中捕虾捕鱼的生活情节形象化与艺术化的再现,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歌颂,体现了渔民与水的密切关系;也是渔民船帮祈求平安吉祥的独特方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表演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寓音乐舞蹈艺术与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虾舞也根据人们的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越来越具有艺术美感,趋向大众化、形象化,舞虾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参与人也越来越多,元朝时期虾舞基本成型。虾舞起源于船帮的古老技艺,在过去艰难的行船岁月中成立专门的虾舞队,保留船工们的文化记忆。到清代,虾舞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清代光绪年间湘江船工们编著的《舞虾水路歌》从潭市到上海,祖辈们没有里程表,根据常年来往于湘资沅澧四水,来往在长江,根据距离长短,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产,编了这首歌,相当于里程表。数百年来,在船工们漫长艰辛的运输线路上,虾舞不仅丰富了他们单调的生活,还成为了船工们自我宣传的有力手段,同时也生动记录了船工虾舞队,航运途中停船上岸、舞虾灯的情况,还描绘出了清末湘潭船工,经湘江出洞庭湖,沿长江直下上海的艰难历程,也体现出当时水运的热闹繁华。

潭市有个观音阁,买米包盐不上坡 买起米来包起盐,一板桨几闹西田

西田老上靠老船,老板架的抽底船 石狮江来磨斗滩,发风落雨靠泥湾

新竹剪刀哑子口,十二月开花梅子湾 缺齿托头搭山枣,人字一横下大滩

大滩有个狗头坝,十个艄公九个怕 朱靖渡下跃子岩,芭蕉港内出松紧

载船松柴摇一摇,下面就是杨金桥 杨金桥开船慢游游,纵石垴上是孤洲

学门前下唐家滩,七星三分铜钱湾 乌鸦前夹乌子嘴,炭把河下文家滩

石潭十里南北塘,姜畲街上好姑娘 落笔渡来寻笔港,沿家河来听兑响

左一湾来右一湾,湾出河口是湘潭 出了湘河一帆风,父母丢在九霄云

石嘴垴上杨梅洲,窑湾女子爱风流 湘潭又叫小南京,码头弯船有人喊

日里不离人和马,夜里不离灯万盏 湘潭本有杨梅洲,凿子斧头不停留

十八总哦大码头,梳头粉哦胭脂油 颜色好看香味足,送给妹妹好梳头

湘潭十里文昌阁,跃子岩上把酒喝 易家湾来有昭山,青洲鹅洲巴焦滩

枯石猴石南湖港,西湖桥上石拦杆 长沙一栈到铜官,青洲营田磊石山

鹿角城陵矶下水,亚南茅埠石头关 嘉鱼牌洲金口燕,黄鹤楼中吹玉笛

左边生成龟山头,右边修成黄鹤楼 龟山头来蛇山尾,盐船停靠塘阁里

汉口三十望青山,请问阳罗弯不弯 阳罗不靠条直走,团风把住三江口

三江口来口三江,好比黄洲对武昌 巴河水扫南系燕,道士袱下水忙忙

韦杨挂口齐洲燕,马口彭塘对伏池 五色龙坪新管镇,杨塘二口往九江

九江本属江西管,路通两京十三省 九江开船慢游游,八里江中把票收

横坝堤下金钩廖,好过彭泽对小姑 马挡跳过鸡公嘴,华阳镇下水真流

其阳台下黄石矶,安庆铜陵对铁堤 李仁把住纵阳口,迟洲水扫大通矶

铜陵老乡到狄港,扳子矶来下繁昌 旧枭把住风矶套,芦席夹下往三山

指往山来三个夹,山山正在大江边 江里蟹海上了坡,簸箕娘娘浪来梭

芜湖有个抽灯厂,大小官船还钱粮 一级二级四华山,东梁西梁彩石山

烈山打马江阴镇,大圣关下往南京 南京宝塔高又高,草难夹内出盐包

燕子矶下回流水,黄皮挡下浪滔滔 两眼小小望高山,仪镇河下把船弯

仪镇不靠条直走,前面就是瓜洲口 瓜洲对岸是镇江,东壁大港三江营

高港连成路好行,一直往下赶路程 鹅鼻嘴下老海坝,操舵人员不要怕

青天礁来石头多,船靠左侧放心过 狼山镇下白卯河,潮水上涨水淹坡

七丫口下浏河口,走过焦山就是海 船艄靠右往下走,前面就是吴淞口

进了吴淞莫心慌,内河就是黄浦江 上海港口船又多,船靠码头好上坡

多不多来少不少,这本水路说完了

结语

从《水路虾舞歌》中看出,虾舞的流传面之广,有水运船帮的地方就有虾舞。湘江流域虾舞是湘江河里的船帮渔民们,在跑船的过程中慢慢共同创造形成与传承而延续下来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习惯。祖辈生于斯长于斯,在这条湘江河里共同生活,共同经验事物,是在同一艘船上的生命共同体。虾舞运动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我们有义务进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军阳,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4.

[2]王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1(34):27-29.

[3]李万虎,浅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Proceedings of 201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ICSSE 2012) Volume 10:Xia men,FuJian,China,2012:12-27.

[4]张现成,苏秀艳,杨凯.新农村建设中幵发乡村体育旅游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01):18-23+27.

[5]湘潭船帮工人.舞虾水路歌手抄本[N].清光绪年间.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s140082.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虾舞运动的继承及改革创新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21-02

作者简介:何慧玲(1991—),女,汉族 ,湖南郴州人。湖南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