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6-11-27中共壶关县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

支部建设 2016年1期
关键词:支书党组织党员

□ 中共壶关县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中共壶关县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

为查找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思路,县委组织部利用一周时间,走访好、中、差村33个,同农村干部、普通党员和群众多次座谈,开展了专题调研,深入地 进行了思考。

一、典型经验与主要问题

2014年底,我县共有基层党组织744个,其中农村党组织387个;共有党员16351名,其中农村党员10569名、女党员2411名。新一届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共1467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支书平均年龄44.3岁。按好、较好、一般、差分类,全县387个农村党组织大致比例为20%、50%、20%、10%。

(一)典型经验

近年来,我县坚持领导重视、创新机制、倾斜基层、大抓农村,深入落实《五化十条规定》《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全县农村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走访的近年来涌现出来的龙泉镇南关村等10余个红旗党组织来看,主要特点是:

1.有一个落实有力的好班子。村“两委”班子能积极主动贯彻连续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县委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些村班子成员老中青各占一定比例,朝气蓬勃,团结战斗,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许多村民由衷地说:“这几年生活这么好,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干部干得好。”

2.有一位务实创新的好支书。现任支书普遍担任村“两委”主干时间长,最少的三届,最长的32年。他们工作能力强,群众都愿跟着他们干。他们办事公道,能一碗水端平,群众基本满意。店上镇绍良村支书王金忠,心里装着群众,一心扑在工作上。村里一位80岁的老党员讲:“我们村的大小事情,不找政府不告状,直接找金忠就解决了,大家都相信他。”

3.有一支信仰坚定的好队伍。支部号召一呼百应,关键时候能拉出来、干起来,服务群众更不在话下。龙泉镇南关村一位年轻党员说:“去年村上拆迁我家损失大,但我服从支部领导,谁让咱是党员呢。”晋庄镇晋庄村党支部,每年组织党员集体劳动10余次,无论是春天清理蒿草、冬天路边扫雪,班子成员带头干,党员不在家属替,全靠自觉不用叫。

4.有一套科学管用的好机制。“三会一课”基本规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有声有色,党日活动每年平均15次以上;“四议两公开”、“五化十条规定”执行得好。百尺镇赵屋村前几年因为煤矿采空区下陷,民房出现裂缝,群众多次上访告状。村上一名党员讲,解决那次群众诉求,靠的就是“四议两公开”,他大大小小参加了各类会议30多次。

5.有一项增收致富的好产业。各村普遍有主导产业,如绍良村旱地西红柿、晋庄村谷子、南平头坞村刺绣等。群众工作热情,生活水平较高。桥上乡大河村的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开发青龙峡景区、漂流,建设地质博物馆、宾馆等,全村群众“农民变职工,就地当老板”,几乎家家户户盖上新房子、开上小轿车。

(二)存在问题

1.村“两委”班子斗气内耗,团结战斗作用发挥不好。在派性村和矛盾突出村,由于狭隘的传统家族观念或利益纠葛,加之村“两委”关系不顺、职责不清,个人积怨公开化、利益纠纷扩大化。支书主任不对嘴、不见面,公开相互拆台掣肘,全村冤冤相报、村情分裂、发展乏力。从分歧程度看,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拉帮结派型。在龙泉镇修善村,党员拥护支书,群众支持主任,支书主任各连选连任十多年。多年来相互告状、斗气怄气,主任不配合支书工作,支书不介绍主任入党,村上蝇头小利的事都抢着干,动真碰硬的事都躲着走。二是各怀心思型。表现为支书主任各有各的主意、各打各的算盘,表面上相安无事,暗地里相互扯皮。店上镇南梭村支书李福录,村上日常工作很少参与,领着主干工资不干事,还经常在党员大会上挑主任的刺。三是频繁更替型。表现为支书轮流当,下台就告状,谁上台告谁,一个也坐不热屁股。百尺镇西岭底村,五年换了三任支书。晋庄镇泉则河村,人口320人,11名党员几乎都当过村支书。四是支部不为型。表现为党员整体能力差,选出来的支书能力不如主任。村主任自以为是民选的,不服从组织领导。乡镇为了村上稳定,直接安排主任工作,支书成了“二把手”。村只任命副支书主持支部工作,工作中只管党务党建工作,经济工作和日常工作由村委开展,支部陷入从属地位。而这类村不是个别现象,大约要占到八分之一左右。

2.支部书记素质不高,带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好。一是无人干。突出表现在“老人村”、“空壳村”,这些村的年轻人“心野”窝不在村上、壮年人“心重”留不在村上,会挣钱的“心大”待不在村上,出现“无人选、人难选”问题。换届时“矮人堆里选高人”,或者“新班子,旧干部”,导致支书能力不强、口碑一般,群众看不上靠不住。鹅屋乡去年村“两委”换届,18个村有17个实现了支书、主任连任,平均年龄达到56岁,这一方面说明乡风文明、村情稳定,另一方面凸显无人可用的尴尬。二是不想干。有的把个人挣钱放在首位,工作简单应付、得过且过,“懒政”现象严重。三是不会干。有的干不了事、干不成事,做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尤其是近年来新当选的村委主任,也有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但没有在班子中任职的经历,就是不会干,遇到困难蔫了头。四是为己干。表现为只顾自己,与民争利。以发展党员为例,有的只发展自家或身边的人,其他人一概不发展,特别是对自己位置有威胁的村委主任。百尺镇贾家南底村,多年来在小圈圈内发展党员,支部形成“家天下”,群众十分反感。五是一人干。有的作风霸道,搞“一言堂”,村上大事小情全由支书一人说了算;有的坑蒙拐骗,恶人治村。一些村支部书记作风不民主,村上虽然富了,隐患也留下很多。六是违法干。有的侵占国家惠农补贴款物,有的随意编造虚假花名册骗取政府退耕还林补偿款,有的在办理低保、发放救灾款物中优亲厚友,有的在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等环节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甚至“小官大贪”、“苍蝇乱飞”,群众意见很大。前几年集店乡修建中南铁路征用土地,村集体突然“富”了。由于缺乏监督,村干部拿着钱什么事都敢干,一年内六个村的班子坍塌。

3.村党组织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一是“瘫”。有的村干部在城里居住,工作“走读”,不与群众见面;有的村级活动场所长期关门,有事不理事,群众办事得找好几次;有的村党员直接服务群众活动停滞,承诺践诺事项停留在嘴上、落实在纸上;有的村“三会一课”只做记录不开会,弄虚作假,发展党员程序都很难履行。2014年37个村召开党日活动平均3次,有6个村一次也没开。二是“软”。有的村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致富计划,发展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看摊守业思想严重,三年下来变化不大;有的村执行党的政策不坚决,失了民心;有的村号召力差,致富能人、强人等不愿入党,失了后劲。走访的6个村仅有7名在册后备干部,平均年龄46岁,且只有1名致富能手。三是“乱”。有的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好,远程教育设施找不到,陷入“吃干榨净”的困局;有的村治安混乱,小偷小摸、生气斗殴现象不断;有的村打牌赌博、吸食毒品成风,社会风气败坏。

4.党员队伍形象差,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一是总体结构不优。全县农村党员的特点是“三多三少”:年龄上老多小少;文化层次上低多高少;性别上男多女少。二是部分觉悟不高。受家族宗派影响,或被前任干部、村上大户操纵,少数党员对自己有利的事不吭声,稍微不对就背后鼓捣,任性地大唱反调、找茬生气。有的甚至煽动闹事、带头上访,成为村上的不稳定因素。部分党员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党性很差。三是日常管理不够。党员评议、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工作不开展,“一句话承诺”、党员联户、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等活动成效不明显;“四风”问题仍有不同程度存在,农村红白事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没有完全遏制;少数领财政工资的党员不愿按规定缴纳党费。四是流动党员“失联”。外出务工党员接近四分之一,大多成为流动党员,甚至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很少回村参加组织生活。

5.管理制度落实不力,规范监督作用发挥不好。一是民主决策成了幌子。对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等农村必议十件事,都很少按照“四议两公开”、“五化十条规定”研究、落实;有的村要么不办事、要么办事不开会、要么开会议而不决。二是“三务公开”扎架子。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详细、不深入,甚至移花接木、故弄玄虚。三是监督机制摆样子。有的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把关不严;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不了、不想监督,或者不敢监督,成为“稻草人”;有的村执行“收支两条线”、支书主任“双签制”等规定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不经审查、小组长不签字即下账和白条入账、账外账、不入账等问题;有的村乱上项目、举债上大项目,成为群众信访的导火索。龙泉镇三家村,上一届干部不切实际进行大规模的街巷硬化,之后因无钱结算,施工队到县乡连续上访闹访。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党组织管理不完全适应“三个新趋势”要求。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三个新趋势”。一是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组织多样化、价值多元化趋势下,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全适应。近年来农村出现大量专业合作社、私营企业、养老机构等,仅专业合作社一项,2014年底我县农村就有800余家,从业者达到4万余人。大量空壳村、老人村出现,党员大量外出也对村级党组织建设形成冲击。现行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无法实现对以上组织的有效覆盖,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二是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带动流动人口剧增、群众思想多元化的趋势下,农村党员管理机制不完全适应。当前,部分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意识滑坡,纪律和规矩意识较差,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对党的事业、集体利益考虑得较少,与“三严三实”要求差距较大;外出务工党员面临农村党组织管理太“远”、流入地党组织太“软”、流动党组织太“少”等突出问题,现有管理措施不全不力。三是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信息透明化、农村管理服务化趋势下,干部工作方法不完全适应。主要是各类社会矛盾引发的上访闹访等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呈现出触点增多、燃点降低、突发性增加等特点;网络信息技术使群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速度变快,社会负面新闻、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言论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对当前农村管理机制形成极大挑战。2005年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工作同群众直接挂钩的项目少了,干群关系脱节甚至对立的问题逐渐暴露。现在农村干部应对新常态的思想准备不够,能力储备不足,应对方式欠妥,工作方法滞后。乡镇工作繁重也是干部应对不力的重要原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护林防火、信访稳定、环境卫生、检查考察等,牵扯大量人力精力。乡镇党委忙于“灭火”,无暇“防火”,各项工作难以善始善终,各类隐患不能及时消除。

2.农村党组织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乡镇层面,一是主体意识不够。抓基层党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充分承担起“主角”责任。重经济轻党建倾向严重,热衷于搞以“硬件建设”代替活动开展,以“制度上墙”体现工作成效,或简单地以经济建设成效衡量党建工作成效。二是担当意识不强。有的乡镇碰到突出矛盾躲着走,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比如在解决村“两委”班子内讧问题上,习惯于无原则安抚、用利益交换,满足于搪塞敷衍、糊弄过关,很少从根本上想办法化解问题。从县乡考核体制来看,还存在不尽科学合理的地方,体现在集中考核多、平常考察少,硬件考核多、软件考核少,“面对面”考核多、“背对背”考核少等,不能实打实地考察乡镇是否真正抓班子、带队伍,基层党组织是否具体有效地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如乡镇干部千元百分考核上,有些乡镇就怕惹人、搞平均主义,走了形式。在农村层面,主要是受自身能力素质局限,少数农村干部“乡里狮子乡里舞”,缺乏长远眼光,满足应付当前,习惯按老规矩办事,法纪意识比较淡薄,对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思想重视不够,落实措施不够。如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程序把关不严问题,对新党员日常教育不严甚至不教育,考察不严甚至不考察,新党员质量难以保证。在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中,存在办法不多、渠道不畅问题,仅有对预备党员延期转正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或由纪委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罚等少数渠道等。

3.农村党组织建设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集体经济薄弱。据不完全统计,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占到80%以上,部分村几乎为零,村上日常开支全由支书主任往外贴,不少干部穷得打了退堂鼓。二是干部收入偏低。以一个1000口人的村为例,乡镇党委每年支付给农村支部书记的生活补贴约8000元,仅够养家糊口、支门应事,村干部稍微遇个大事就捉襟见肘。对任职9年以上的退职支书主任发放最多1800元的补贴。三是干部政治待遇偏低。据统计,近10年全县通过选拔考试成为国家公务员、事业人员的农村干部约40人,占同时期全部村“两委”主干数的不足5%,且仅限于高中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群体。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人数偏低,以人数最多的党代表来看,2011年县委换届时的400名党代表,农民党代表仅占26%,不及村“两委”主干的五分之一。四是党内关怀开展不好。村干部“权小责大”,工作任务多,村上鸡毛蒜皮的事都得亲自出面协调办,没有管事的权力,却要承担出事的责任。在整体待遇不高的现状下,对村干部进行及时关怀、表彰十分紧迫而必要。当前,对党员的表彰面窄,规格偏低,表彰对象确定形式也随机性强、不够规范。有的乡镇多年不进行表彰,应有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同时,对生病受灾、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机制尚未理顺,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员嘉奖不及时,对建国前老党员生活补助额偏低,这些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1.着力增强“两委”班子的领导力。一是化解干部矛盾,理顺“两委”关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工作制度,在全县农村组织开展“加强支部领导,完善村民自治,促进脱贫致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查找问题,深挖问题根源,解决突出问题,实现团结战斗。加强乡镇党委在抓农村班子建设,尤其是解决村“两委”干部内讧问题上的有力指导和有效协调。对干部内讧重点难点村,由处级领导牵头,建立纠纷化解责任制,着力解决“无力办事”难题。二是拓宽选人渠道,提升干部素质。以村为单位,以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为重点对象,建立村“两委”后备干部库。探索后备干部库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培训,优先推荐使用,持续“选能人、用强人、育新人”。强化“双培双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着力解决“无人办事”难题。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干部待遇。健全村干部待遇稳步增长和“一定三有”机制,逐步探索农村干部职业化机制。继续落实《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试行)》,定期开展“优秀农村带头人”评选活动,对连续三年以上受县级以上表彰的支书发放生活补贴;建立退职村“两委”主干生活补贴增长机制;采取省级统筹、市县配套的办法,每村每年保证2万元工作经费;整合发改、民政、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资源,采用镇村筹、财政挤、部门帮、党费补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留住人、激励人,着力解决“无钱办事”难题。

2.着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总结常平村、大河村经验,根据“空壳村”、“老人村”实际,结合资源禀赋、群众意愿等,采取建、撤、并等多种方式,推行“强村带弱村、一村带多村”组建模式。积极在流动人口集中地组建流动党组织,对我县流动党员加强有效管理,提高“双覆盖”水平。二是规范组织活动。严格党日活动,发挥好“引导教育党员,参与事务决策,监督事务落实”的作用。探索村民代表日,落实“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合活动日”实施计划,切实保障党员权利。畅通党员信访渠道,建立完善党内定期表彰和定期慰问机制,激励农村党组织争先进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三是建强组织阵地。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升级计划,做到村村整洁,个个规范,档案、版面、资料等一应俱全。加强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加强村级农民培训基地建设,择机开展道德讲堂、致富讲座、礼仪讲座、法制讲座等,不断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改造群众。

3.着力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一是把好入口关。深入落实发展党员六项制度(三推荐、三票决、三公示、预审、全程记实、面试),严格新党员教育培训和审批备案,发展高素质党员。继续实施“非党村委主任凝心提质工程”,对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的符合条件的村委主任,继续通过乡镇党委推荐、乡村共同培养,多渠道发展为党员。集中力量消灭近三年发展党员空白村。二是把好管理关。完善“两台账一记录”,规范党员档案机制,深入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活动,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把好处置关。及时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畅通党员出口,纯洁党员队伍。四是把好教育关。继续实施农村“领头雁”培训工作。把“第一书记”培训纳入计划,全面开展县乡两个层面的培训。整合好农村远程教育设施和文化活动设施,利用好“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平台,采用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纪律和规矩意识。五是把好服务关。推行“五代”服务措施,落实四访五小,深入开展党员“一句话承诺”和党员联户、包户帮扶活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水电路讯、吃穿住行、上学就医养老等最期盼的现实问题,积极变作风、办实事、解难事,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

4.着力增强政策落实的执行力。一要科学决策。建立完善以党支部书记为召集人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上,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原则,凡涉及集体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办法决策或实行支书主任碰头提议、“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后执行,让党员和群众真参与、真决策、真监督。二要规范运行。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开展“三务公开”,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两委”分工负责制,形成村“两委”目标一致、步调协同、沟通协商的良性互动运行机制。三要六权治本。认真总结“六权治本”试点工作经验,制定完善“一单两图两册”,依法确定村委会小微权力清单,着力实现重大决策民主化、小康建设精准化、便民服务优质化、三资管理规范化、三务公开常态化、班子建设团结化等“六化”目标,确保“将权力关在制度笼子里”。

5.着力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力。一是制订发展规划。结合全县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农村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公益事业等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思路举措,引领群众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实施精准扶贫。按照“四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双包双联单位帮扶作用,通过十种精准扶贫模式,完善工作台账,细化落实措施,推进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利用现有的集体资源,做大做强传统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群众更多地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非农产业发展中获利;大力推进大众创业、全民创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使群众享受到集体发展的好处。

6.着力增强抓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推进力。一是强化指导帮扶。建立全县农村党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农村工作;继续建强县处级领导农村党建联系点,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机关单位“双包双联”活动,加大对农村党建工作的直接帮扶力度;围绕五项任务,落实“五个一”要求,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强化干部培训,转变干部作风,优化乡镇职能,让乡镇干部从繁重的“灭火”工作中解放出来。二是强化考核实效。突出考德考廉,注重群众意见,提升考核实效,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四三三”考核办法,聚焦主业意识,强化责任追究力度考核结果运用,切实解决懒政怠政问题。三是强化工作落实。严格一月一培训、一月一例会、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次党务分析研判、一年两至三次观摩检查等党务工作五项制度,把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扎实落到实处。四是强化舆论宣传。综合运用县乡村媒体媒介,积极宣传农村红旗党支部、优秀农村带头人、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不断弘扬时代精神,营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县农村党组织整体升级、全面进步。

(责编:罗小丽)

猜你喜欢

支书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沈腾香:让“难坑”变“富谷”的好支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支书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