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铭记国家疼痛 磨砺民族斗志

2016-11-27耿银平

支部建设 2016年1期
关键词:斗志铭记抗战

□ 耿银平

铭记国家疼痛 磨砺民族斗志

□ 耿银平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78年前的这一天,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如今仅存百余人亲历。我们悼念亡灵,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对国家精神、民族斗志,也是一次深重的磨砺和唤醒。

让疼痛,激活精神思考意识,增强觉知力、凝聚力。人人都不想承受疾病和疼痛,因为它会带来痛苦。但是“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它也能从反面带来预警和提醒,我们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发展方式,让我们不得不进行痛心疾首的反思和纠正。比如,中国近代苦难和屈辱多多,与妄自尊大、闭关自守不无关系。看不到外边的精彩世界,就容易呈现偏执型傲慢和自大。距离国际先进技术和世界潮流越来越远,自然就会遭受屈辱。所以,今天,心痛的我们要以历史为鉴,增强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能力,增强登高望远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就是在风和日丽的环境中,也要摆脱慵懒浮躁、心不在焉,激活独立、自主、积极、奋斗、勇敢和担当,达成广泛意义上的“价值共同体”、“精神共同体”,为国家进步,打下牢固的精神根基。

让疼痛,唤醒时不我待的发展力,富国强兵强民,努力作为。触摸民族的屈辱,我们终于找到了疼痛的源头:敌人很有战斗力,我们的反抗力也太弱,几乎达到了弱不禁风的程度。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我们的落后和落伍。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谈不上民族的尊严。没有雄厚的经济后盾,自然就不是敌人的对手。这种国家疼痛,对每一位国人,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敲打”和“唤醒”:拯救国家和民族命运,只有靠我们自己;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只有向前和向上的力量。唤醒更多民众,扔掉分歧,达成共识,以国为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防科技实力。

让疼痛,倒逼出万众一心的抗争力、斗争力。据报道,抗战中,中国国民死难3500万人以上,数字还不足以证明战争的残酷性,台湾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为我们提供了让人震撼的“灾难的细节”:八年抗战是血泪流离,“8月15日起,日机开始轰炸南京,我的母亲在机场对面的中央医院分娩……医院在强震中门窗俱裂,她抱着婴儿赤足奔往地下室,得了血崩之症”。恐惧成了常态,每天早上出门儿,连能否平安回家都不知道。她一家人也开始逃亡,“火车顶上坐满了人,都不肯下来,要逃出南京”。令人窒息的疼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终于让斗争和抗争精神得到迸发,“中国不亡,有我”,成了抗日救亡的口号,无论是正面战场的国军,还是敌后抗日的八路军、游击队等,都为拯救国家危亡作出了无所畏惧的担当, “举国鼎沸兮,全民总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法国作家古列久感叹说:“民族的精神,在受到侵略时突然奋张起来,成为一道新的近代的中国长城。”释放出令人震撼的战斗力。他们用生命和家毁人亡的代价,阻止了中国厄运的继续下滑,终于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国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让我们铭记国家的疼痛、民族的屈辱,努力把家国,安放到那个叫做幸福和安全的地方。

(责编:罗小丽)

猜你喜欢

斗志铭记抗战
以昂扬斗志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心中的党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以越战越勇的斗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运动套装也时尚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