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件始末 南海仲裁案: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2016-11-26

台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管辖权仲裁庭外衣

事件始末 南海仲裁案: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外交部照会中国驻菲大使馆称,菲律宾就中菲有关南海“海洋管辖权”争端提起强制仲裁,并声称其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

表面上,菲律宾提请仲裁事项条条紧扣《公约》,是寻求仲裁庭依据《公约》作出相关认定和解释;实质上,仲裁内容的核心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和海域划界问题,前者不属于《公约》调整范围,后者已被中国于2006年的排除性声明所排除。简而言之,菲律宾提请仲裁的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菲律宾试图借助法律手段非法侵占中国岛礁主权及海洋权利的政治野心。

菲律宾提请的15项仲裁事项,可简单归纳为三类。针对这三类仲裁事项,中国外交部2014年12月7日受权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逐一予以反驳:一、只有首先确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才能判断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利主张是否超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允许的范围;二、南海部分岛礁的性质和海洋权利问题与主权问题不可分割;三、中国在相关海域采取行动的合法性基于中国对有关岛礁享有的主权,以及基于岛礁主权所享有的海洋权利。

中国政府发表的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以及仲裁庭对本案明显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

仲裁庭没有理会中方立场主张,于2015年10月底裁定对菲部分诉求拥有管辖权,使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精心编织的政治谎言正式披上了法律的外衣,堂而皇之地以“国际法治”的形式在世界舆论中发酵。

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公布了所谓“最终裁决”。持续42个月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猜你喜欢

管辖权仲裁庭外衣
神秘的外衣
普遍管辖权问题研究
地球的外衣
新加坡扰民邻居被下“驱逐令”
形式主义的“外衣”
关于如何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文献综述
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洋葱头的 神奇外衣
浅议我国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