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踏实地的生活智者

2016-11-2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西北师范大学归隐本性

陈 凡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脚踏实地的生活智者

陈 凡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不断,战争频发,动乱的政局以及征战的社会使得文人们普遍感到了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哀叹命运难卜,福祸无常,悲剧基调笼罩着文坛。陶渊明以其超然不群的面貌屹立于文坛,在乱世中开辟出一片桃花源。

脚踏实地;智者;自然;心性

脚踏实地的生活智者,面对现实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归隐是他智慧的选择。在辞彭泽县令前,他也徘徊过,矛盾过。他归隐时想出仕:“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出仕时想要归隐,在诗中描写归隐的快乐:“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这是他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朱光潜在《陶渊明》一文中说:”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的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了调和静穆。“陶渊明不是没有思想上的矛盾,但他不断的思考,不断的选择,最终以智慧的态度把内心归于静穆。陶深谙儒家学说,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但他不拘泥,在现实面前他显得通脱,他能凭借着他的智慧坚持自我的本真,脚踏实地的生活。陶在柴桑的农村度过了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政治处境的尴尬,生性对自然的热爱,陶渊明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他坚决辞官归隐了。本性的真战胜了世俗的利,陶定有一颗赤子之心(纯真袒露,毫无矫揉造作之心),于是他达到了真的至美境界。他的诗歌是其自然本心的流露,天然去雕饰,至淳至真至美。

陶的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切写出自己躬耕之甘苦的文人。《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一位躬耕者的生活之美,只有真真切切的生活在远离世俗的乡间,实实在在地去体味乡村生活的静谧、闲适,才能将美丽的乡间生活跃然纸上。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他与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自然之中他获得新生,拥有新的生命力,他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地馈赠,自然与他的灵魂相通。他与自然之间的亲切感是他创作的源泉,自然之美,自然之心,使得他的创作充满灵气,生机勃勃。陶对自然的感受力超于常人,加之其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他的文章就成了自我本性的自然流露。《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在陶的笔下,躬耕生活是诗意的,我们丝毫不觉躬耕之艰辛。带月荷锄归,宛如行走于乡间山水的美景之中。但使愿无违,诉说着作者的自我追求,隐然含有对为官与农耕生活的对比,愿无违,其愿乃是崇尚自然,安贫乐道之愿望。

智者对“自然”地选择,“自然”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界万物皆按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与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朴自然,非矫励所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厌恶世俗,他的内心在一度时间里充满了各种互相交织的矛盾,各种思想不断交战、碰撞。他定是被世俗的琐事压抑了自我的本性,于是他热烈的渴望“自然”。在世俗面前不折腰(不为五斗米向乡间小人折腰),在世俗面前不同流,在世俗面前能保持自我的本真。他越是渴望“自然”,世俗于他来说就越成为牢笼。于是他逃离那牢笼,他的逃离就是智慧的行动,他努力的追求,追求泯去后天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政治处境的尴尬,生性对自然的热爱,是其不断追求返归“自然”的因,他所创造的悠然、恬淡、静谧的诗境则是他不断追求结出的累累硕果。他的诗歌滋养了他的心灵,同时也滋养着饱受世俗之苦的文人心灵,他给世代的文人士子在精神上筑了一个巢。陶无力改变社会的黑暗,所以他只能保持自我的纯洁,他也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是找不到正确的途径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他所创造的诗境也只能部分的达到,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然而,他毕竟也是心怀天下,他所创造的《桃花源记》想到的是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虽然桃花源只是一方空想出的乐土,但也足以见陶对天下苍生的忧虑,以及他心怀天下的胸怀。

文章之美与作家心性,“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是陶面对生死的态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的意象理性义当指庐山,联想意指归隐,然而它更深层的意义是诗人对于生死的态度,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表达了同样的真意。那就是淡然对待生死,不以生死为念的达观的态度。生于乱世,政治环境又相当的复杂,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的人。生活环境的复杂与多艰磨砺着陶的心性,陶用自己的智慧把苦难转化为一种态度,那是难能可贵的态度——淡然。当面对生死也可淡然处之,他的文章也就到达美的至境——自然流露之美,无我之境之美,达到一种”物我合一,浑然、超脱的境界“。

[1] 《陶渊明集》 【东晋】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1979年版

[2] 《陶渊明集笺注》【东晋】陶渊明撰 袁行霈笺注 中华书局2003年版

[3]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校辑 中华书局

[4]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 严可均中华书局

陈凡(1991.10-),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毕业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在读,西北师范大学,先秦两汉。

I206.7

A

1672-5832(2016)12-0005-01

猜你喜欢

西北师范大学归隐本性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草堂归隐
作品赏析(3)
天宫院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
赵玉兰作品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
羊质虎皮
本性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