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呐喊》的悲剧性刍议

2016-11-26吕俊锋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呐喊悲剧性悲剧

吕俊锋

鲁迅《呐喊》的悲剧性刍议

吕俊锋

国民性的深刻暴露,灵魂的无情解剖,是伟大作家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的核心所在。鲁迅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将独立、平等、民主等一系列启蒙思想与人物的悲剧性深深融为一体。其中,创作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呐喊》在我国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不但刻画出了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而且描绘出了当时充满悲剧性的社会现实。

鲁迅 《呐喊》 悲剧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悲剧的本质就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间的相互矛盾与冲突,其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必然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悲剧就是将人类认知中最为有价值的一些东西毁灭,然后把人性中最为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作品《呐喊》作为现代小说的鼻祖,将生活于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人们的悲剧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悲剧渊源

鲁迅对生命、人生、历史以及社会都秉持着悲剧化的认知方式,这是由于它们的真实存在方式蕴含了不可抹灭的悲剧性色彩,且这种存在方式触及到了对文学悲剧艺术有超强感知力的作家——鲁迅的敏感心灵与意识。

一部优秀艺术品的问世,必然少不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而要恰到好处的诠释出这种融合,就必须要求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修养、艺术修养与人格修养等。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我在青年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变成了《呐喊》的来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广大民众对现实社会的感知多处于顺从、无奈、消极、悲观之中,鲁迅先生最初也是如此,但由于怀揣着各种“美满”梦想,其最终突破了重重枷锁,并用自身觉醒不断警醒世人,深刻地展示出了其对悲观意识的独特发现与认识。[1]然而,时代与生活强加给鲁迅的沉重负担,促使鲁迅尽管有着清醒意识以及对道德的理想追求,但依然要承受着异于常人的重量,尤其是他越是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就越是无法做到洒脱。对鲁迅而言,其对旧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新兴思想抱有极大期望,但同时他也很清楚自己根本无法彻底摆脱旧传统的压力与影响。所以,黑暗与光明的纠结、冲撞及矛盾,使得鲁迅先生的思想闪烁着强烈的忧郁神色与悲剧特征。

二、悲剧艺术

鲁迅是我国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从其作品《狂人日记》伊始,便开启了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步伐,因而鲁迅有着冲破传统创作手法与思想“战士”的称谓。鲁迅将其成熟的文学艺术构思,深沉的文学文化思考,精妙的文学语言天赋等都融入到了《呐喊》的创作之中,使得该部作品充满了悲剧性的文学艺术特色。

鲁迅在小说《呐喊》中不但通过悲剧精神与悲剧题材来展现作品的悲剧性,其还通过一系列的巧妙艺术向广大读者传递作品的悲剧性。鲁迅在创作《呐喊》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悲剧艺术有对悲凉背景的描绘、对作品结构的梳理、对悲怆语言的运用、对精准细节的处理等多个方面。[2]比如,在《呐喊》中鲁迅对乌鸦、狗等具象化事物的描述,有意营造一种阴冷的独特感觉,进而勾勒出一幅悲凉景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乌鸦一直被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因而当我们阅读到有关乌鸦的句子时,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不祥的悲凉感;狗的叫声则常常能够打破暗夜的寂静,从而渲染一种寂寞与空虚的存在。总之,鲁迅笔下的《呐喊》无论是从背景色调与感情氛围视角去看,还是从人物命运角度去体会,都彰显出了浓烈的悲剧性艺术色彩,对我国文学领域中的悲剧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学习与参考。

三、悲剧精神

《呐喊》是以一种比较激烈的写作手法揭露当时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让广大读者体会到了身处那一历史时期的普通大众的各种悲剧性生存状态。其根本目的在于唤醒生活于当时的人民大众,鼓励他们要勇于向不公平的社会与命运做斗争。小说《呐喊》通过对各色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描写,绘制出了充满悲剧意义的生命之歌,传达出了作品的浓浓悲剧精神。

鲁迅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有着深刻认识,其敏锐地观察到了封建社会思想对黎民百姓深入骨髓的精神毒害,而当时的普通大众却浑然不知,这就是鲁迅在作品中所想要表达的最大悲剧。曾经鲁迅提到过,封建社会的所谓文明无非就是富人对广大穷人的欺凌,即使得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吃人”现象逐渐成为大家所公认的常态。同时,鲁迅非常清楚造成普通大众麻木不仁的国民性的主要原因,并对之进行了强烈抨击,企图唤醒广大国民的真、善、美人性。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鲁迅先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被掩埋在深深的悲观情绪之中,对社会也更加失望。这一系列变化,都促使其作品更加深刻,文中的人物命运也更加悲惨,也更加深了其竭力改革国民性的愿望。因此,品读《呐喊》这部小说,总能让读者体味到浓重的悲剧精神。[3]

总而言之,在《呐喊》中鲁迅对人物的悲剧刻画入木三分,不管是从选材方面还是从人物描写方面,都能流露出浓厚的悲剧色彩。鲁迅先生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为我国的小说创作开拓了新局面,并确立了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本文即从悲剧渊源、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三方面对《呐喊》的悲剧性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1]蔡晓东.《呐喊》《彷徨》悲剧性新解——近代制度文化缺失谈[J].绥化师专学报,2004(01).

[2]孟秀珍.《呐喊》《彷徨》的悲剧性综论[J].太原大学学报,2001(03).

[3]吴俊.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个性心理研究之一[J].鲁迅研究月刊,1991(01).

(作者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吕俊锋(1981-),男,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文。

猜你喜欢

呐喊悲剧性悲剧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画家的悲剧
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近视的悲剧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