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办实事推“三万”深耕扶贫强根基

2016-11-25湖北省襄阳市三万办公室

领导科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襄阳精准活动

□ 湖北省襄阳市“三万”办公室

兴办实事推“三万”深耕扶贫强根基

□ 湖北省襄阳市“三万”办公室

“三万”活动是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以农村发展为主的活动。活动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主题,通过开展“七送”(即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送项目、送服务、送温暖)活动,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构建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六大”目标,即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感情大增强,干部综合素质大提高,工作作风大转变,农民实惠大增加、基层干部精神大振奋,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即工作组覆盖全省26018个行政村、工作队员足迹覆盖全省1062万农户),突出“四个在一线”(即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做到“五个进农家”(即党员干部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信息技术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使党员干部下基层成为农村政策的宣传队、社情民意的调查队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队。

第一轮“三万”活动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第二轮“三万”活动为“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第三轮“三万”活动为“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三万”活动都为“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以“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为主题。

“三万”活动启动以来,湖北省襄阳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把“三万”活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厚植产业发展之基,扎扎实实兴办实事,全力以赴促进脱贫,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全省精准扶贫研讨班上,任振鹤副省长对襄阳市强力督办、狠抓落实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在全省推广。

一、周密安排部署,高位组织推动

2015年9月,襄阳市研究了把扶贫攻坚与“三万”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并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以精准扶贫为主的第六轮“三万”活动。2016年,第六轮“三万”活动正式启动后,按照省里的部署,襄阳市加大力度推进“三万”活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秦军市长亲自带头,多次深入联系点实地调研、明察暗访、现场督察,每到一处都仔细检查帮扶措施,督办工作进度。市“四大家”负责同志深入全市广大农村访民情、送真情、解难题,有力地指导、推动了全市精准扶贫和“三万”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各部门均按要求把“三万”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细化任务,压实责任,挂图作战,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切实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在了实处。各级工作组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效地融入了农村和农民,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二、统筹安排资源,实现三个聚焦

1.“人力”聚焦,精准派驻

南河流域是襄阳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为助力精准扶贫,襄阳市“三万”工作队采取优势资源定点集中派驻的方式,把180多个市级工作队全部集中派往南河流域的南漳、保康、谷城三地,进行定点精准帮扶。其他市(区)则参照省、市工作队的组派方式,自行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同时,对于扶贫攻坚的重点村,不惜力量,实行省、市、县、乡四级工作队多重派驻,协同攻坚。

2.“财力”聚焦,强力支持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的总体要求,借鉴前五轮“三万”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筹措资金。新一轮“三万”活动全市共筹集资金18.2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南漳、保康、谷城三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5%以上、其他四个区(市)按15%以上,增列本级专项扶贫资金预算。

3.“物力”聚焦,“添砖加瓦”

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单位职能和系统资源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如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的“百企帮百村”活动、市妇联开展的“家庭知识走进秦巴山南河流域”活动、团市委的“大手牵小手”活动等。此外,襄阳市还开展了电商扶贫、卫生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贫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坚持问题导向,主攻产业扶贫

秦军市长到保康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明确指出,要深入千家万户了解实情,把老百姓可以用来发展的资源搞清楚,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脱贫路径,针对“症状”开好“药方”,真正做到因户制宜、精准施策,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为此,各级扶贫工作队充分立足当地实际,精准研判资源形势,坚持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地帮助驻村地培育高效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现代服务和光伏发电等主导产业,探索出了六种产业扶贫模式。

1.“藤上结瓜”模式

坚持市场引领,企业带动,结合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基地,走“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路子。

2.“进城入镇”模式

即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在城市、城镇、中心村修建商业门面,在工业园区修建标准化的工业厂房,整体出租,租金收入量化分配到贫困户。高新区米庄镇围绕服务区内企业生产、工人生活,大力建设标准厂房、商业门面、蓝白领公寓等,通过房产租赁带动村主导产业发展。

3.“资产收益”模式

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专项扶贫资金和整合的其他涉农资金投入龙头企业、光伏、乡村旅游以及矿产开发等,由这些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枣阳市政府与华润公司合作成立枣阳市精准扶贫开发公司,并与华润公司组建合资公司,之后把每个贫困村30万元的统筹资金,集中用于参股华润电力风能开发公司枣阳白鹭风电项目,年底由合资公司支付当年红利,扶贫开发公司依据年度脱贫计划,将红利分配至各贫困村。

4.“村企共建”模式

依托镇村资源禀赋,引入有经济实力、有经营能力的市场主体,走“以企带村、以企促村、村企互动”的路子。宜城市胡坪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胡坪村为中心,流转土地8000余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就业岗位800个,辐射带动周边3000农户增收5000万元,同时,村企共建带动胡坪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当地村民提供“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良生活环境。

5.“三产”融合模式

以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培育农业内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老河口市袁冲乡郝岗村充分利用引丹大渠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贫困户在丹渠沿线打工,户平增收5000余元。

6.“三资”(资源、资产、资本)股份合作模式

老河口市薛集镇马岗村充分利用村集体107亩鱼塘、40亩堰塘、流转的贫困户土地等资产,成立新渔村农业服务公司,发展鱼业养殖业、香菇和苗木种植业,贫困户参与公司分红并在公司务工服务增收。

四、创新自选动作,抓好环境整治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清淤、疏挖、衬砌渠道2904.8公里,清淤扩挖堰塘2823口,整修泵站、机井1783座,水毁修复534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35万亩,新增旱涝保丰收面积11.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1.9万亩。

1.“绿满襄阳”行动深入推进

以基地造林绿化、乡村道路绿化、四旁植树、庭院美化和水系绿化为抓手,深入推进“绿满襄阳”行动。全市完成造林绿化86万亩,通道绿化2120公里,四旁植树1720万株。

通组连村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2015年全市已经实现2594个行政村100%通水泥(沥青)路、100%通客车,今年全市重点解决撤并村通畅和农村公路向易地移民安置点、规模以上自然村延伸,共完善农村路网建设3719公里,添置农村客运车辆325辆,优化农村客运线路159条。

2.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

各地大力开展贫困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绿色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城市今年29个贫困村中有10个贫困村被评为清洁乡村。

五、强化检查督办,确保责任落实

全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各工作组吃住在一线,工作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构筑了巡回督办、专项检查、联合督办、片区监督的“四维”立体督办模式,铁面督办,严格考核,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1.层层联动,巡回检查

市“三万”办下设三个检查督办组,分阶段、分重点地开展检查,上下统一,三级联动,全面推进“三万”工作。

2.突出产业,专项检查

由市扶贫办牵头组成专班,对兴办实事项目进行专项督查。保康县今年先后开展专题督查20余次,印发县委大督查通报20余期。

3.铁面督办,联合检查

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办室、“三万”办、扶贫办开展联合督办,暗访为主。2016年3月21日,市委、市政府根据联合督查情况,集体约谈了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市属新闻媒体对被约谈的单位及个别长期没有对接的工作队进行曝光,警示效果很好。

4.片区自查,“贴身”监督

以县(市、区)为单位,划片管理,将内部监督和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宜城市推行指纹打卡考勤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履职尽责意识。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襄阳精准活动
襄阳市第七中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精准的打铁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