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生型“有为教育”的内涵阐释

2016-11-24冯艳云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康有为梦想教育

冯艳云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

内生型“有为教育”的内涵阐释

冯艳云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

“有为教育”的理念是康有为纪念小学全体人员在梳理康有为先生的教育影响意义并结合学校发展的步伐后逐步形成的。康有为纪念小学的“有为教育”指的是学校通过“鼓励为先、关注进步、引导发展、实现梦想”的方式培养拥有“爱国、担当、创新、梦想”等核心素养的健康人格之人。

有为教育;基本理解;核心素养

一、“有、为、有为”的基本理解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有为观

1.“有”字的基本理解

(1)古代汉语“有”字的解释

①示存在或出现。

如,曰:“有鲧在下,曰虞舜。”(《尚书·尧典》)

②示拥有、占有。

如,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尚书·皋陶谟》)

(2)现代汉语中“有”字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的义项有

①表示领有(跟“无、没”相对):有热情/有朝气。

②表示发生或出现:他有病了/形势有了新发展。

③表示所领有的某种事物(常为抽象的)多或大:有学问/有经验。

④表示存在:屋里有十来个人/桌上有几本书。

⑤表示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某种程度:水有一丈多深。

⑥泛指,跟某的作用相近:有一天他来了/有人这么说。

⑦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有人性子急,有人性子慢。

⑧用在某些动词的前面组成套语,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⑨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周。

⑩名词,姓。

2.“为”字的基本理解

(1)“为”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解释“为”为“母猴”之意。发展至今“为”的义项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本义,动词:驯象服役wéi。(本义已消失)

②动词:劳动,做wéi。如,造作,为也——《尔雅》。

③名词:成就,贡献wéi。如,有为青年,大有作为。

④动词:成,变成wéi。如,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⑤动词:当作,担任wéi。如,作为 为,治也——《小尔雅》。

⑥动词:是wéi。如,情为何物,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⑦助词:表示疑问语气,或凑成偶数音节wéi。如,颇为壮观。

⑧介词:表示目的,或表示被动wèi。如,为了,为什么。

⑨连词:表示原因wèi。如,为有牺牲多壮志。

(2)“为”字赋予的内涵

《墨经·经上》:为,穷知而悬于欲也。意思是说,“为”是一种尽可能地利用感知、认识、知识、智慧(“穷知”)的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又与人的欲念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它受制于人的欲念(“悬于欲”)。

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为”字从手从象,是个明显的象形字,像人牵着象,表示想让它去做某件事或从事某一活动的意思。就词性而言,殷商甲骨卜辞中的“为”字初文是一个心理动词;就词义而言,它不是表示“做”或“作为”“行为”,而是表示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将要做某件事或将要从事某一活动的意向。

(3)“为”的不同字体

甲骨文“爲”

金文“爲”

小篆

繁体隶书

3.“有为”的基本理解

(1)“有为”的字义理解

①有作为。如,[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公为人刚介有为,既下车,即以兴利除害为己任。”

②友为。相亲为友。有,通“友”。如,[汉]扬雄《法言修身》:“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③有所为,有缘故。如,[唐]于濆《拟古讽》:“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

(2)“有为”赋予的内涵

“有为”是儒家“孔孟之道”的倡导,儒家著作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是儒家学说的一个根本特征。有为即庄子说的有所待,待就是依赖于条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缘和合而成。由此可见,有为是持续不断、螺旋上升的动态形式。有为之核心是为,有是主观的、积极的、能动的生活态度,为是行动和实践,表示主体的每一次进步。总而言之,有为是指主体有奋发拼搏努力进取的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实现每一次的进步,最终在某个(些)领域取得建树或成就。

(二)西方文化的有为观

“有为”一词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promising,promise。英语

动词 promise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The Concise Oxfor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给出的词义主要有to make a promise和give pre-indication,seem likely to occur两项,其汉语的释义分别为:承诺,有希望或渴望。

(三)名人论有为

奋发有为,大有为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易系辞上》

“君子之欲有为於天下,莫重乎其始进也。”——苏轼《学士院试孔子先进论》

确定志向,就意味着要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二、有为教育的基本理解

(一)有为教育的内涵

有为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自主进取的教育模式或教育实践活动。从教育目的或价值取向上看,有为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进取,促进学生尝试进步,体验进步后的快乐,养成积极进取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张扬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借助“积极适应—主动发展—大胆创新”的主体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的教育。

(二)有为教育的外延

有为教育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优化教育,又是辩证统一地实现社会理想与个体理想的教育。

有为教育是扬长补短的教育,是“教师发现学生亮点、点拨学生成长—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激励”式的教育,它注重学生的分层教育,是倡导和践行“全体适应,个个发展,人人创新”的教育。它最大限度地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它的教育宗旨在于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这样的教育时刻促进人的发展,推进人的社会化,也就是促进受教育者实现社会理想个体化的教育。

(三)有为教育与成功学

所谓成功,即“主体达到预设目标的过程及所伴随的愉悦体验”。

所谓成功学,就是研究如何设计有价值的目标并研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功学关注的焦点是自我,是自身全方位的发展与完善。其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自我激励、自我暗示,通过这一途径,促使自己具有积极的心态,高度的自信,明确的生活、学习目标,准确的时间观念,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的自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科学分析自己的成败等成功必备的素质;激发自身无限的潜能并以高昂的斗志迎接生活、工作和人生事业中的种种竞争与挑战,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格品质。许多研究成功学的大师们认为:成功其实就是一种在追求中所体验到的幸福,一种奋斗的快感。成功其实并没有一种客观的标准,也不可以用财富及身价衡量或确认。成功应该是一种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能坚持这些行为者都是成功的人。

纵观成功学的培养目标与成功学大师们的实践证明,成功学与“有为”(是指主体有奋发拼搏努力进取的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实现每一次的进步,最终在某个(些)领域取得建树或成就。)的理念相通。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校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升每个青少年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让学生在智力与非智力方面均获得发展。成功学不仅是“有为”的另一种深化的阐释,而且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促进作用。

三、康有为先生的教育影响

康有为(1858—1927)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与其说康有为是政治家,毋宁说康有为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和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在推进我国建立新式教育制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专辟《教育家之康南海》一章写道:“先生能为大政治家与否,吾不敢知;虽然,其为大教育家,则昭昭明甚也。先生不徒有教育家之精神而已,又备教育家之资格。”

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反映出来的是除旧、维新、改革。他的“感国难、哀民生”体现了康有为先生的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

万木草堂办学是康有为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教育理想的重要体现。万木草堂的教育特点既兼顾了学生德、智、体等的发展(注重在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生活能力),又创新了“中西合璧”“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的课程体系。《大同书》是康有为探索人类未来世界的代表作,因此,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他在书中提出针对人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引导,将大同社会的教育分为前后衔接的五个阶段,而且每一阶段都以五育并重,“育德为先”作为教育重点;并且认为大同社会培养的是“人性皆善,人格皆齐,人体皆健”的新公民。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从变科举、兴学校、建立新式教育制度,到主张女子教育、兴办专业教育,以及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尤其强调德育为先,育德为本,大力提倡普及教育,重视实科教育,提倡并实行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形管效能等构成了富有创意、极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

四、康有为纪念小学“有为教育”的基本理解

(一)属于康有为纪念小学的“有为教育”

“有为教育”的理念是康有为纪念小学全体人员在梳理康有为先生的教育影响意义并结合学校发展的步伐后逐步形成的。

康有为纪念小学的“有为教育”指的是学校通过“鼓励为先、关注进步、引导发展、实现梦想”的方式培养拥有“爱国、担当、创新、梦想”等核心素养的健康人格之人。

图1 康有为纪念小学四大核心素养关系图

我校四大核心素养有三大来源:一是我校学生的特质,经过观察,我校学生在学习、生活、竞赛中呈现出了心怀梦想、创新能力强和责任心强等特点;二是我校开设的民乐课、棋艺课、书法课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学习,航模课程、OR课程、机器人课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康有为先生在“戊戌运动”中表现出的爱国、维新、除旧精神,他在《大同书》中所认为的大同社会应培养的是“人性皆善,人格皆齐,人体皆健”的新公民。

综合我校学生的特质、课程的主体特征、康有为先生的生平志向和教育理想,结合新时代康有为纪念小学的使命,我们最终把“爱国、担当、创新、梦想”确定为我校的四大核心素养,并把其作为我校办学总体目标中的重要元素。

在四大核心元素的关系中,我校师生以心怀梦想为出发点,以实现梦想为终点;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为是我校师生的基础行为和基础意识,“勇于担当”是我校师生的基础能力,“创新”是我校师生的核心能力。

在这四大核心元素的交汇融合下,我们希望最终培养出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的“健人体、齐人格”的“有为之师”和“有为之生”。(人格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二)我校有为教育的三大核心:想为 能为 真为

根据学习动机中“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论”,并结合我校有为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有为教育的三大核心形成互相环绕、互相影响、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它们具体表现为:

第一,想“为”:扬爱国、有梦想、求作为

第二,能“为”:勇担当、能创新、敢作为

第三,真“为”:健人体、齐人格、真作为

(三)有为教育的顶层理念

1.办学理念:立社会志 做有为人

阐释:“立”设立、建立、制定之意。“志”心意、志向之意。《为学》有解“人之为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做”成为、变成之意。《山坡羊 潼关怀古》有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我校有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有为”是我校师生每一次进步的结果,它又反作用于师生的人生发展,让师生用自身内在的“爱国精神”激发自己的梦想,从而有担当、创新地完成从社会理想个体化到个体理想社会化的自由转换,达到“健人体、齐人格”的真作为。

2.校训:成功每一步,有为每一天

阐释:荀子《劝学篇》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校有为教育的培养方式是“鼓励为先、关注进步、引导发展、树立理想”。每当师生走在校内的“有为大道”时,以身体的“行”影响内心的“意”,促使师生关注自身每一天的变化,从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3.校风:想为 能为 真为

阐释:“想为、能为、真为”三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它们是持续不断、螺旋上升的动态形式。“想为”指的是师生以爱国情怀为基础,自我欣赏、提出梦想,自我激励、树立自信的“求作为”动机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家用鼓励为先、关注进步、发现亮点的教育方式向能为阶段进发。“能为”指的是师生“担当、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注重的是每一位康小人的责任意识及自我才能的形成。“真为”指的是师生把梦想化为激励能力培养的动力后,师生发现自身的真才实干,并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达到“健人体、齐人格”的“真作为”。简而言之,我校校风的外化样态为:爱国意识强、梦想力量大、创新能力强、担当能力强。

4.教风:想教 能教 真教

阐释:“想教”指的是我校全体教师能够结合“立社会志、做有为人”的办学理念,有“树志向、明担当、做榜样”的意识和行动。“能教”指的是教师积极创新,努力研究适合自己学科的“有为教学模式”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结合我校的特色项目“羽毛球、茶艺、书法、合唱、民乐”等,形成“一师一技能、一师一风采”的局面。“真教”指的是我校教师在以德育促全员发展的教育观念下,把“爱国家、爱学生、能创新”作为必备品质,用欣赏学生的眼光,激励学生的方式,成为让学生爱戴的“有为之师”。

5.学风:想学 能学 真学

阐释:“想学”指的是我校全体学生在“立社会志、做有为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会自我欣赏、自我激励;在“爱国”的前提下,激发梦想,树立自信而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能学”指的是学生在我校“有为文化”的渲染下形成“担当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品质,并在学校开展的特色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技能。“真学”指的是我校每一位学生在为梦想而积极前进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技能展风采、以人格促发展”。

五、有为教育的七大方面

(一)有为文化

康有为先生在《大同书》中提到要想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康有为的素质教育思想中,环境熏陶是重要的教育方法。具体来说,环境有二:一是人文环境,二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熏陶重在道德的影响和智力的开发;自然环境熏陶重在发挥审美的功能和养体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康有为纪念小学,尊重康有为先生的教育地位,继承康有为先生的教育之志。康有为纪念小学是新时代的万木草堂,它继承着万木草堂中“万木森森一草堂”的教育理念,继续弘扬前辈们的“爱国”精神;利用环境熏陶的教育方法,孕育康小学子的梦想,使他们在有为文化中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康小人。在学校文化打造中始终以草堂精神为呈现点,力求在校园文化中营造整体的有为文化气息,达到环境育人的教育效果。我校的文化呈现出以下几点:

1.建造“有为茶香”茶艺室。茶艺室的建造灵感来源于康为先生在万木草堂讲学时茶不离手的情景,而万木草堂的风气中就有一种草堂茶风——中国茶道传统文化中的清尚之风与雅尚之风。我校建造的“有为茶香”茶艺室不仅起着传承草堂茶风的作用,而且还让师生在茶道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在品茶中学会摒弃浮躁,静心思考问题。

2.“有为墨香”书法室。书法室的建造灵感来源于康有为先生是一位对现代书法史影响很大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提出的“尊碑卑唐”和“尊碑抑帖”学说,终结了中国古典书法思想史,他著有书学名著《广艺舟双辑》。我校建造的“有为墨香”书法室不仅传承了康有为先生的书法成就,而且更加贴合我校“立社会志、做有为人”的办学理念。书法室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有写好字的愿望,写好字、做好人、有作为。

3.针对有为文化对班级教室进行重新命名。

4.丰富康有为纪念馆的内容,突出他的有为人生,如书法的成就介绍、游学的经历及成果、把其所教的弟子集结成草堂名人廊等。

5.把草堂的思辨元素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如把学校操场上的表演台变成辩论台,在校园里多设几处小讲坛等。目的是让学生有说出自己梦想的地方。

6.增加绿化的面积,体现学校里木和草的繁茂,特别是加种康有为先生钟爱的莲花。莲花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与我校培养目标中的“齐人格”有着较高的吻合度。

7.围绕我校核心素养中的“梦想”,把教学楼前的大榕树命名为愿望树,树上挂可开合、防水的透明的水晶球,每个班一个,每个学生用彩色的便利贴写好自己的愿望后放进去,班主任开学时挂上,期末总结时拿回来发放,让学生看看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二)有为德育

我校的教育观念是“以德育促全员发展”,结合《长兴学记》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育原则,我们确立了“人人参与、生生有为”的德育理念。学校德育工作以“内生型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德育应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围绕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爱国、梦想、担当、创新”而开展。以注重启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担当精神”为主,利用“有为之师”“有为之星”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其中少先队的核心工作是让学生懂得爱国的意义,用担当和创新能力做一个“健人体、齐人格”的人。参考《广州市阳光评价体系》中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对学生进行品德评定。

图2 康有为纪念小学“有为德育”体系图

(三)有为科研

有为科研指的是我校教师以科研课题的成功为职业梦想,在担当精神的驱动下,使用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科研课题形式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图3 康有为纪念小学“有为科研”体系图

(四)有为课程

“有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爱国、梦想、担当、创新”四大核心素养的健康人格之人。有为课程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人格和才能的培养上,基础性课程、选择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新型的“有为课程”结构,最终形成课程结构模块多种化、课程培养目标多元化、课程设置多样化,培养途径多渠道、成才平台多形式的“有为课程”样式。

图4 康有为纪念小学“有为课程”体系图

(五)有为课堂

有为课堂的教育教学始终以四大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以校

训“成功每一步、有为每一天”为导向,根据“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在“有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摸索富有本校特色,以自主课堂为特征的“有为课堂”教学模式。简言之,有为课堂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陶冶式”的教育方式,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师生用创新、合作的方式达到促进人格发展的教育效果。

有为课堂的教学模式目标指向明确,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最终达到目标。

1.环节一

想“为”:自我发现、提高兴趣

本环节指的是学生在接收到学习任务后,能够积极发现容易点和困难点,通过自助和合作的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2.环节二

能“为”:互助互进、培养能力

本环节注重的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重点、解决难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环节三

真“为”:吸收内化、精进精出

本环节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把外在的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本领,真正做到上课有成效、学习有收获。

(六)有为之师

“有为之师”指的是在“立社会志、做有为人”的办学理念下,教师有个人志向并为之而积极奋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爱学生”的品质欣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勇于承担科研任务,注重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注重自身担当、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机器人项目是我校的科技特色,多年来我校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奖无数。梁健强、符宝仪老师被评为科技奖辅导教师,杜丽芳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

在“有为之师”的打造过程中,勇于担当、科研创新已成为有为之师的主旋律,学校利用科研课题引领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今年本校教师申报并成立的课题就有23项,其中梁健强老师的《DIY废旧资源,促学生创新能力》获得市科技经费。李肖玲校长、李毓嘉老师被评为荔湾区第三届教育科研骨干,冯艳云书记,陈铮铮主任,杜丽芳、简慧娟、江慧、陈健君、黄燕萍等老师被评为荔湾区第三届教育科研积极分子。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字化教学的学习和应用,利用微课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于1994年成立信息技术科组“以科研促教、以兴趣促学”的发展原则,于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是教学研究与辅导学生参赛成绩显著。如:黄英华、吴玉兰老师在区课外阅读指导微课大赛中获奖。学校在2013学年获区素质教育优秀奖、体育教育突出奖、艺术教育突出奖、科技教育突出奖,是区内唯一能同时获得四个奖项的小学。

(七)有为之生

“有为之生”指的是学生拥有“爱国、梦想、担当、创新”四大核心素养的健康人格之人。具体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自己的梦想,能够树立自信、自我激励、积极进取,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养成“爱国意识强、创新能力强、担当精神强”的优秀品质,还能练就一身真本事。

本校少先队的核心工作是让学生懂得爱国的意义,用担当和创新能力做一个“健人体、齐人格”的人。为此,少先队开展了题为“心怀祖国诵经典,筑梦中华展有为”“弘扬先烈精神,树立有为理想”“秉承辛亥革命精神,志做有为‘四有’新人”“重走长征路”等专题活动。

活力英语、信息科学技术、体育、艺术等是我校的特色活动,它们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成果显著。如,我校在2015下半年到2016年4月的科技获奖合计117项,语言艺术队勇夺荔湾区经典美文表演大赛一等奖,我校学生参加2015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中获1金1银,1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和1个第七名;在2015年RCJ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公开赛暨中国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组)中,我校的机器人反恐项目,一个小组获一等奖(冠军),一个小组获三等奖,机器人舞蹈项目获小学组二等奖;在参加2015年广州市头脑奥林匹克联赛,获1金,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我校在第十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答辩活动中,9岁的罗晓雯同学所研究《关于废旧服装回收处理的调查》的课题荣获一等奖,并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称号。李昊然同学所研究《不同冲泡方法对柠檬茶中维生素C含量比较的探究》的课题荣获一等奖,并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的称号。

综上所述,从我校活动开展的性质、学生获奖的情况中可以看出,我校在学生的爱国情怀、梦想动力、担当能力、创新精神等的培养上已初具成效。

[1]杨光.关于康有为的教育思想[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43-45.

[2]李剑萍.康有为教育思想研究[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M].中华书局,1989:62.

[4]康有为.大同书[M].古籍出版社,1956:212-213.

[5]张莉.康有为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迪[J].益阳师专学报,1998,19(4):88-91.

[6]康有为.康有为学术著作选[M].中华书局,1998:550.

[7]马洪林.康有为大传[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l.

[8]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98.

[9]康有为.孟子微[M].中华书局,1987:51.

[10]康有为.南海康先生口说[M].中山大学,1985:89.

·编辑 杨国蓉

猜你喜欢

康有为梦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康有为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梦想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