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应用

2016-11-21刘克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是在实践中动笔

刘克仁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教学思想博大精深,语文新课改的诸多理念与之一脉相承,不能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其洗劫一空,其改革“革”断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关健词:叶圣陶 教学思想 应用 策略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欲其收效,欲令学生获得实益,最重要之一点在提高教师之业务水平。教师业务水平高,讲读课教得好,作文课指导得好,学生自能日进有益。”

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写作需要教:举一反三。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那就是他经过半个世纪的思考,而概括出来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至理箴言。这一思想最完整、最严密、最精确的表述是1983年6月他在民进外地来京参观教师茶话会上说:“刚才有一位同志说到我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后来我加了四个字:‘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觉得这样表述比较明白。是不是不教了,学生就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不再需要老师教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我们认为,中学生的写作基础比较薄弱,仍然需要落实扎实的“教”,需要学生扎实的“学”。我们在实践中,以“举三反一”的方式落实这种思想,即用作家作品举例、用教师的“下水文”举例、用优秀的教辅读物举例,这就是“举三”,即叶圣陶学生所说的“教”,然后让学生在借鉴中创新,完成自己的作文,这就是“反一”,即叶圣陶学生所说的“达到不需要教”。

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在《论写作教学》中,叶老又说:“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作榜样。因此教学就得着眼于:(一)所表现的作者积蓄,(二)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这无非要使学生知道,胸中所积蓄要达到如何充实而深美的程度,那才非发表不可;发表又要如何苦心经营,一丝不苟,那才算做到了家。”“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们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应用了“以读促写”的做法,让学生明白阅读材料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写作的生动范例,学生会带着写作的目的去阅读,从而敏锐地发现文本的妙处,这种阅读是动态的、不再是毫无目的的泛泛的一般领悟,这必然会促进阅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写作收获。

三.“教师下水”——多读勤写,为学生塔桥。叶圣陶先生20 世纪在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我们在实践中,坚持教师下水的工作。

四.“修改思想”——教学生做人。叶圣陶先生认为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第一要务是“修改思想”。“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一个人的思想有差错,写出的语言必然有毛病。因此,要指导学生先想清楚再动笔写。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提出的“立诚最为贵”的观点,是他数十年来一贯坚持、反复申说的主张。早在1919年他写第一篇语文教育论著的时候,就强调学生作文“必求合乎论理,而不贵乎虚衍。”到三十年代,他明确提出了衡量文章优劣的两根标尺,即“诚实”与“精密”。而所谓“诚实”就是“怎样想就怎样写”,“文章必须与写作者的思想、性质、环境等一致”,“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哪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也就是说,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懂得、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并不是舞文弄墨,随便说两句花言巧语来欺骗读者和听众”。我们在实践中,指导学生通过作文学习做人。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会师镇南咀小学)

猜你喜欢

教是在实践中动笔
在实践中理解和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毛毛雨
春天的雨
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
在实践中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多写创意日记激发动笔兴趣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