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笙的构造种类及历史演变

2016-11-21王飞

剑南文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发音乐器

□王飞

浅谈笙的构造种类及历史演变

□王飞

引言:笙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构造上又简单到复杂,种类颇丰。笙在古代礼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周代到汉代,笙都是重要的流行乐器。经过唐宋时代的改良,笙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尤其不如现代社会,笙被进一步改良,已经为大型乐队重要的伴奏乐器。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无论吹气还是吸气都能发出乐声,音色清晰透亮,善奏和声,是世界最早使用自由簧的管乐器。

一、笙的构造种类

笙构造比较复杂,按部件分可分为:吹嘴、笙斗、笙苗(又称笙管)、笙角、簧片、腰箍等部件。现代笙,吹嘴是铜制,已经与笙斗含在一起了,二者合为一体。笙斗多为圆形,也有方形,上有很多插孔,用于插入笙管。笙管是笙的发音部件,上端有长方形或亚铃形发音孔,下边有圆形按音孔,下端与笙角相接,笙管长短不一,发音有高有低。笙角多为红木或黄柏木制成的锥状体,插人到笙斗内的部分镶有簧片。簧片现多为铜制,长方形,根部固定在簧片板上,前端震动发音。腰箍是捆在笙管中下部的带子,用于固定笙管。笙是巧妙利用两种振动配合而发音的,一种来自于是大小薄厚不等的簧片振动;一种来自于长短粗细不定的管中空气振动,这两种震动的配合就发出美妙的声音。

笙的最初形式很简单,原理与排箫相似,没有簧片和笙斗,只是用木框或绳子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组成一个能发出和声的乐器。后来受到叶片震动发音的启示,在竹管中增加了竹质簧片,用空腔的葫芦来做笙斗。隋唐以后吹奏者觉得笙斗体积过大而且不结实,吹奏费力,于是改为木制。再后来经过不断改良,逐渐形成用不易生锈的铜制作笙斗。我国现存最早的实物笙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匏笙,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批战国初期的笙。这批笙,笙斗是用葫芦制作而成,笙嘴是圆箭形的木制品,笙苗呈前方后圆的卫列式排列,在笙斗和笙苗上涂有黑漆朱描图案,虽历经千年,仍清晰可见。笙苗中有用竹制成的簧片,簧数为14、16和18等偶数,与古籍所载笙的簧数为奇数(13、17、19等)不同,为研究早期笙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另一处保存较好的实物笙是北京智化寺存留的明代十七簧笙,笙斗用牛角制作而成,高51厘米,其中笙斗高8厘米,直径达8.5厘米。还有一件十七簧笙,存放在故宫博物院,为清代宫廷所用的,通高51.4厘米,木质笙斗,另置一长吹嘴,上绘龙纹和云纹,笙管也刻有纹饰。

笙的种类很多,外形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长嘴的有短嘴的。笙的簧数也由13、14、21簧、24簧、26簧、27簧、32簧、36簧和51簧,目前应用较为普遍是传统17簧笙。现在又出现扩音笙、加键笙、转盘笙、低音笙和排笙等新品种,克服了传统笙音域不广、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机。此外改良的36簧中音抱笙、24簧低音抱笙、排笙和键盘排笙等越来发挥出笙的神奇魅力。中音抱笙和圆笙相似,因体积大,要放在膝上抱着演奏;而低音抱笙需要放在木架上演奏。排笙是台式的,由键钮控制笙管发音,用脚踩的风箱为笙辅助吹气,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演奏。键盘排笙利用笙和芦笙的发音原理,把风琴的键盘装置改良到笙上,组成四组音域,共51个键,手指技巧与风琴基本相同。这种大型笙,多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为戏剧、歌舞伴奏。

二、笙的历史兴衰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乐在中华文化早期,作用巨大,周朝后期孔子时代,孔子最不满的就是“礼崩乐坏”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笙是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乐器,《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而在大约3000年前出土的商代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这里的“和”就是小笙。《诗经》的《小雅?鹿鸣》中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在周代笙是当时很流行的乐器。“笙”一度成为一种官职。《周礼?春官》中记载:“笙师,……掌教(歙)竽、笙、埙、龠、箫、篪、篴、管。”“笙”是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乐器的官名。西周时期按制作材质不同,乐器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的八音。《史记?五帝本纪》:“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春秋战国时期,笙和竽成为乐队中重要吹奏乐器,在周、汉的文献中,大量记载着笙和竽两种乐器。他们同为匏类乐器,竽比笙大,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记载:竽为36簧,笙13簧。簧少体小者为笙,簧多体大者为竽。

隋唐时期竽仍旧存在,但已不常用了,在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清乐中,都采用了笙来演奏。唐代出现许多笙的演奏名家,都技艺超群。这一时期,笙出现19、17和13簧三种,后来又出现了改良的17簧义管笙,并流行甚广。这种17簧义管笙在17簧以外另备两支“义管”,在转调时可选用不同“义管”来达到不同曲调的效果。那时的笙音域不广,演奏中遇到音不够时,常借音吹奏。不像现在改革后的笙,既能吹奏雄健有力的曲调,也能吹奏优美抒情的曲调,具有丰富表现力。所以“义管”在当时的作用价值巨大。

到了宋代,笙因为体小灵便,又出现不同数目簧片的笙,而普受欢迎。《宋书?乐志》中记载:“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竽则消声匿迹了,在教坊十三部中,只有笙色没有竽色。明、清以来,流行的笙多为17簧、14簧(方笙)、13簧和10簧。现代民间使用的笙有13簧、14簧、15簧、17簧等多种,以14簧、17簧最为流行。

(黑河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发音乐器
学乐器
乐器
乐器也疯狂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au”
Playing with “ar”
Playing with u_e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