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范畴现象对比研究

2016-11-19何芋江何晓涛

教育界·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英汉范畴语义

何芋江 何晓涛

【摘 要】基本颜色词跨范畴的现象普遍出现在英语语篇中和汉语语篇中,不同的语言文化会形成不同的颜色范畴,这就会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使用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简要研究了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法跨范畴现象对比和语义跨范畴现象对比。

【关键词】英汉基本颜色词 跨范畴现象对比 语法 语义一、英汉基本颜色词语法跨范畴现象对比

对于颜色词的研究,不应该立足于单词上,而应该立足于颜色词所构成的体系上,基于以上,本文分别研究了英语和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跨语法范畴现象,并进行了相关对比。

(一)英语基本颜色词跨语法范畴

英语中对于基本颜色词的划分比较明确,而汉语却没有具体的词类划分。在美国的英语语料库(COCA)中,能够检索到很多基本颜色词转为动词的例子,例如:Her cheeks involuntarily redden(她的双颊一下子变红了),将red这个基本颜色词转为了动词redden。英语的基本颜色词可以在语法上进行转变——名词转为动词。在COCA中还可以找到其他基本颜色词的这种变化。由此可见,英语基本颜色词这种跨语法范畴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人们通常将white、black、red作为最典型的基本颜色词,而在英语中它们可以形态化为whiten、blacken和redden。此外,在英语词典中,white和black这两个基本颜色词的动词词性被保留,而red在英语词典中则没有动词词性。在语法运用中,英语基本颜色词动化后出现曲折变化,会接-ed和-ing,而在情态动词后则要接基本型[1]。

(二)汉语基本颜色词跨语法范畴

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在《简明略语辞典》中有六个,分别是绿、蓝、黄、黑、白、红。而在《同义词词林》中则增加到了11个。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中通过检索能够发现颜色词跨范畴转化为动词的例子,但具有时间过程,且需要用“没”和“不”来进行否定。例如:

1.他看到树上的柿子还没红。

2.天色还不黑,他就着急地做了一桌的晚饭。

在这两个例子中,汉语的基本颜色词进入到句子中也可以转换为动词,同时可以加“不”和“没”来进行否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汉语基本颜色词前面加上“非常”“很”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时,则颜色词仍然作为形容词,而不是动词,例如:他的脸真的非常红。而汉语基本颜色词加上“了”“着”等功能词时,则可以作为动词,例如:树上的苹果红了。

二、英汉基本颜色词语义跨范畴现象对比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基本颜色词在语义上也存在跨范畴现象,同一种颜色在各自的语言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引申意义和感情色彩。具体来说,基本颜色词的内涵意义可以分为正面内涵意义、中性内涵意义和负面内涵意义,一个基本颜色词可能会同时含一种、两种或三种的内涵意义。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跨范畴现象也有着差别。以“red”和“红”为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语义跨范畴现象进行对比研究。

除了基本一致的颜色范畴本身意义外,在汉语中,“红”的内涵意义主要有:①象征喜庆、吉祥,例如“过年我买了一条红围脖”“大红灯笼高高挂”等;②象征成功或受人重视,例如“人红是非多”“开门红”等;③象征我国革命,例如“红军”;④象征红利,例如分红等;⑤象征美丽,例如“红粉佳人”“红颜知己”等;⑥象征窘迫、烦恼等情绪,例如“面红耳赤”等;⑦象征耿介、忠义,例如“红脸关公”等。

从汉语中“红”的跨范畴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红”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正面内涵意义较多,而负面内涵意义只有一项。

而在英语中,“red”的主要内涵意义有:①用来代表鲜血、战争、恐怖:例如“red battle(血战)”“red army(恐怖集团)”等;②用来表示危险和灾难,例如“red alert(空袭警报)”;③用来象征债务,例如“in the red(亏本经营)”;④象征暴力革命,例如“Red(贬义的共产主义革命)”;⑤用来表示愤怒,例如“red rag(激发人愤怒的东西)”;⑥表示淫秽,例如“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⑦代表喜庆、欢乐,例如“red-letter day(喜庆之日)”[2]。

从英语“red”的内涵意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正面内涵意义只有⑦一项,剩下的全都是负面内涵意义,与汉语中“红”的内涵意义截然不同。这就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了,汉文化中“红”趋向于正面内涵意义,而英文化中“red”趋向负面内涵意义。这种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语义范畴的不同根本原因还在于基本颜色词的双重特性,例如“红”和“red”既有灿烂热烈、美丽等正面联想,又有血液、灾难、愤怒等负面联想,再加上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英汉中“红”和“red”在跨语义范畴现象中的有差异。这也是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语义范畴现象呈现差异化的根本原因。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跨语法范畴现象和跨语义范畴现象两个方面对比了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跨范畴现象。在跨语法范畴现象中,英汉颜色词都能够动化,但也存在差别;在跨语义范畴现象中,由于文化背景以及颜色词的双重特性,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语义范畴现象差异明显。

【参考文献】

[1]薛亚红,杨忠.颜色词与颜色词理论[J].外国问题研究,2013(01):75-81.

[2]陈文萃.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象似性[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01):52-55,65.

猜你喜欢

英汉范畴语义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语言与语义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