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聋人大学生交流方式选择的思考

2016-11-19曾乐平郑璇

教育界·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选择

曾乐平 郑璇

【摘 要】社会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使得大家对聋人大学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从交流的对象,交流的场景,听力下降时间,手语、口语及书面语水平等方面对聋人大学生交流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思考,并分析了影响其选择的原因。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 交流方式 选择

一、前言

听力障碍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俗称“聋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聋人进入高校接受平等教育,他们中有些一直就读于聋校,使用手语进行沟通交流是他们的首选方式之一;有一小部分是在普校里随班就读,来到大学接触了同类人后才开始学习手语的,渐渐的,手语也会成为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聋人使用的语言有两种,第一种是视觉空间语言,如该群体常使用的自然手语、手势汉语、哑剧式的表演、入学前在家庭内部自创的简单手势、短信、QQ、书写等;第二种是有声语言,即口语,这一方面取决于聋人的听觉康复效果,另一方面取决于聋人听力下降时间。有些聋人在高中时听力才下降,虽然之后未进行康复训练,但是仍然可以有清晰的发音。手语是聋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习得的“第一语言”,是为方便聋人交流而代替有声语言的交际工具[1]。有研究表明,提高聋校老师的手语表达能力是提高聋校教学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2]。

二、影响聋人大学生交流方式选择的因素

(一)交流的对象

聋人大学生不仅仅和本班聋人交流,还有社会聋人、听人、甚至外国聋人。本班聋人之间更多的是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混合使用,而孰多孰少则依据交流对象的手语而定,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名词或难懂词则会选择书面语;和社会聋人交流,他们更多的是使用自然手语和自创手语,有时加上默剧表演的形式;由于听人手语能力有限,聋人大学生为了传达其意思,选择了听人可以理解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际聋人走进来,越来越多的国内聋人走出去,其中不乏聋人大学生,当他们面对国际聋人时,经过一段适应过程,他们可以很快用手语进行交流,而这基本是国际手语和自然手语的混合。

(二)交流的场景

交流的场景主要包括课堂上和课堂下两种。课堂上,聋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倾向于使用笔谈,而和老师交流,因为时间、空间不允许,则很少选择笔谈。而课堂上会涉及一些专有名词或者较少使用的词语,所以使用纯自然手语也是不现实的,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混合使用是首选。有口语能力的同学会配合老师使用口语,如果老师也是聋人,则不使用口语,如果老师是听人则使用口语。课堂下,聋人大学生喜欢聊QQ,既可以快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除此以外,则要依据自身手语水平和对象的不同而选择是自然手语还是手势汉语或者是手写。

(三)听力下降时间

先天聋和0—3岁聋的聋人大学生在与聋人交流时以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混合使用为主,与听人交谈时以笔谈为主;4—11岁聋的学生在与聋人交谈时会选择手势汉语为主兼用自然手语,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混合使用,在与听人交谈时会首先考虑口语和笔谈;12岁后聋的学生,他们与聋人交流时和4—11岁聋的聋生选择一样,但是与听人交流时会以口语为主。听力下降时间影响着聋人大学生接触手语的时间、口语能力学习或退化时间、小学到高中就学情况、开始学习手语时间,所以,他们选择交流方式会有一定差别。

(四)手语水平

手语水平越好的聋人大学生,在与聋人交流时越集中于选择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混合使用、自然手语为主兼用手势汉语;在与听人交流时除了只会一点点手语的聋人以口语为主外,其他均以笔谈为主;无论自然手语好还是手势汉语好,与听人交流时都较倾向于笔谈。

(五)口语、书面语水平

口语非常好或者较好的聋人大学生在与聋人交流时会倾向于自然手语为主兼用手势汉语、手势汉语为主兼用自然手语,与听人交流时以口语为主;口语一般、较差、基本不会的学生在与聋人交流时倾向于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混合使用,在与听人交流时则以笔谈为主;书面语水平非常好的聋人大学生在与聋人交流时倾向于选择自然手语为主兼用手势汉语,在与听人交流时以口语为主;书面语水平较好、一般、较差、基本不会的学生在与聋人交流时倾向于选择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混合使用,在与听人交流时也是以笔谈为主。

三、影响聋人大学生交流方式选择的原因

一般的,说话者可能会在同一场所对同一个说话者使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语言、方言[3]。聋人还有“第二语言”——口语和书面语,并非仅仅为手语。他们是既有有声语言,又有视觉空间语言,所以聋人语言选择的范围更大。以下因素影响着聋人对语言的选择:

(一)自身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表达能力较弱,而其他表达能力较强;

(二)手语本身词汇发展的限制,有些专有名词平时较少用到,当聋人第一次碰到时就会自创或者使用指拼或者手写或者口语;

(三)为了迎合对方的手语水平,使得对方明白其表达的意思;

(四)外部环境对手语清晰度的影响也会影响聋人交流方式的选择。

四、结语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聋人大学生应根据交流对象的手语水平而适当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力求融入聋人和听人的社会团体。当然,他们本身的手语水平既受听力残疾程度、听力下降时间、学习手语时间、就学情况等因素限制,也制约着他们交流方式选择的广度。

【参考文献】

[1]郑璇.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I)[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06):578-581.

[2]吴铃.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09):45-49.

[3]孙晓春.日常生活中的语码转换与语码混合现象分析及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f140a896529647d27285226.html,2011-10-29/2013-2-23.

猜你喜欢

选择
合理选用实验材料提升自主探究实效
中小型企业投资方向选择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运用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选择投资基金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