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促进中医药院校理工类学生就业

2016-11-19张明辉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就业实践实训

张明辉

摘 要:近年来,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学习当中,每一学年作为一个阶段,针对每一阶段做好实验、实习和实训工作,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实践 创新 实验 实训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18-02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不断增加。中医药院校也由原来的单纯中医药类专业,增加了理工、人文、管理等专业。当前,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毕业则失业”,是摆在我们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经过10年的探索和分析,我们提出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学习当中,针对每一阶段做好实验、实习和实训工作,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把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新生入学后第一年,注重专业思想教育,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计算机专业是工程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的习惯,不断提高创新思维。

1.2 不断改进培养模式,根据实际需要,修订教学大纲和考核机制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改变原来学生实践学习是理论学习的补充的状况,根据需要,不断完善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培养方案。整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和老师互动,理论和实践并重,在为学生演示的同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上机操作进行验证,既巩固了理论学习内容,又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将学生平时实践性学习的考核成绩列入考核指标,并且不低于期末考核总成绩的50%。

1.3 做好实验指导书编写和利用,使学生明确每一堂课的实验内容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一般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往往落后于计算机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无法跟进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前沿技术。这就需要我们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参与过项目开发的老师经常编、修新实验教材,通过实践教材内容,巩固理论学习知识,提高新技术、新知识的驾驭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教材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避免实验课的盲目操作和低水平的重复。

2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阶段,加强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和综合设计,根据学习进度安排见习和企业参观。

2.1 重视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对硬件要求很高的,而且要紧跟IT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对设备老化、利用率低下的机房进行改造,积极筹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室,将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理念和技术引入到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跟上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模仿企业开发的模拟环境,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实践,不流于形式。

2.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对于计算机这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可以采用激励、优惠等政策,鼓励计算机专业老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或认证,或者去企业参加实际的项目开发。

2.3 改革课程结构,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增强团结合作的能力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课程结构,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接轨,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知识,更要具有创新性思维,团结互助精神。要对计算机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作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驱动任务教学法,设置一个任务,然后安排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执行任务,这也是符合企业项目开发的规律的。

3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大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专业课阶段,也是毕业实习前的阶段。采取案例教学,开展校企共建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逐渐应用开发案例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教师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资料,带到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同时布置任务,让学生到实验室完成。教师可以通过聊天群、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学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放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既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又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克服学校经费困难,专业实验室设备陈旧的困难,积极与优秀企业合作,共建网络、大数据、硬件等专业实验室。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校内提供场地和学生,企业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具有实战经验的指导老师。学生通过指导老师参与企业的大型项目的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实战开发能力,同时对校内的教师也是一个培训的机会,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组织学生参加软件设计、软件服务外包等各类国家和省市级大赛。充分利用寒暑假,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织有兴趣和专业技能较好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选拔,分组进行实战演练,积极参加各项比赛。

4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意愿,进行科学的分类,加强企业实训和毕业生创业、就业教育。

学生经过三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以后,一般对将来的就业方向都有明确的目标。在尊重学生意愿和整体考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对学生进行分类。对准备考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学生,安排他们在校内撰写论文、准备考试;对准备就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基础和兴趣,安排到各种企业实习、实训。

学校可以与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业务培训、人才互聘、资源共享、创业就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2.5+1.5、3+1”等办学模式,联合进行软件服务外包、云计算、物联网、金融信息、嵌入式、动漫游戏、电子商务、集成电路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各自的研究优势,建立彼此开发的研发平台,申报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与企业合作办学,可以增加软件开发实战、外语技能、实验技能、商务礼仪领域等实践实训内容,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结构,培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合格人才。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密不可分,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既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个人素质,还应具有适合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加强就业教育课程,在进行岗位职责、岗位技能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明确社会就业形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定位。

积极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增加社会阅历。鼓励毕业走出校园,尽快融入社会,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克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状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与校园文化的不同,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磨合期。

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对有条件、有想法的学生进行创业扶持。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对于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通过创业论坛、成功校友分享会、创业大赛等方式,不断加强创业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对于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高校,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必须与各行业、各领域的业务结合起来,认识到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校必须不断改进计算机教学,坚持完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保证学校的长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凯.基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学生管理思考[J].职业教育,2016(3):139.

[2] 王凤娥,朱昌星.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实验室建设[J].福建电脑,2016(1):64.

猜你喜欢

就业实践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