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大理念”引领连云港“十三五”沿海开发

2016-11-19古龙高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9期
关键词:物流建设

文/古 璇 古龙高

以“五大理念”引领连云港“十三五”沿海开发

文/古璇 古龙高

连云港沿海开发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务院审议为标志跃升为国家战略,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以五大理念引领连云港“十三五”沿海开发,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沿海开发的关键举措和路径选择。

一、以开放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先导区建设

(一)全面落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围绕核心区、先导区功能定位,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努力成为陆桥经济走廊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推动东中西区域产业对接协作,充分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资源要素,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加大东向开放,引进龙头和补链企业,提高先进制造业集聚度。加快创新政策和项目向外延伸,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深化“一体两翼”港口群合作,加快临港物流区建设,推进中西部无水港和物流园区等功能升级。积极参与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全面搭建海陆合作平台,构筑海上合作通道,打造东承日韩、西联中亚的“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依托陆上通道,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探索建设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等产业园区。

推进大陆桥过境运输。进一步深化与哈国铁、欧亚资源等更多国外企业的物流合作,共同开发陆桥过境运输的集装箱货源,扩大国际铁水联运规模,打造“连新亚”、“连新欧”集装箱班列品牌。加密开行连云港至阿拉木图的“连新亚”出口班列,依托阿拉木图辐射中亚国家;深化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开行“连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规划建设服务沿线国家的陆桥运输、中欧班列大型国际数据中心,逐步打造“信息丝绸之路”。

加快发展中韩陆海联运。充分发挥中韩陆海联运口岸试点效应,加大对中韩轮渡公司开展中韩陆海联运业务的扶持力度,复航“连云港—平泽”滚装航线。加大对防震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特种货源市场开发力度,争取中韩陆海联运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启动整车运输可行性研究。加快培育壮大港口甩挂运输龙头企业,做强陆海联运业务,做优甩挂运输业务。加强与中西部物流企业合作,争取中韩陆海联运车辆行驶区域向中西部地区拓展。积极拓展与日本合作,争取开通中日客货滚转班轮航线,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日韩与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战略节点。

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效应,深化争取中韩自由贸易先导区研究,推进自由贸易港区争取步伐。

(二)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航道、防波堤、锚地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维护,提升港口公共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赣榆港区15万吨级航道,实现30万吨级航道通达连云、徐圩港区,15万吨级航道通达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通达灌河港区。以专业化深水泊位和10万吨级以上泊位为重点,有序推进码头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

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公铁水各种运输方式齐全、内外衔接高效的港口立体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徐圩港区一突堤铁路工程、赣榆港区铁路专用线及与兖石铁路连接线、灌河港区沿海铁路田楼支线等进港铁路支线工程,加强港区与外围骨干铁路网衔接。依托国省干线公路网,加快疏港高速、快速或专用公路建设,改善港区公路集疏运条件,实现高速公路直通连云、徐圩港区,一级以上公路直通赣榆、灌河港区。加快构筑畅通高效的海河联运体系,推进连宿徐运河规划建设,提升灌河港区内河航道疏港能力,打通烧香河—骆马湖河道,提高通榆河通航能力。

建设集装箱干线港。打造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航班体系。开辟和加密集装箱航线航班,形成以国际近远洋干线和内贸干线为重点、以沿海内支线为补充的航线航班体系,实现近远洋航线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国家和地区全覆盖。发展至环渤海、华南沿海等内贸干线和内支线,建设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内贸枢纽港。推进港口与苏北、鲁西南等直接腹地区域的深度合作,加快直接腹地箱源集聚,打造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箱源组织体系。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快在内陆沿线地区布局“无水港”,实现“无水港”对陇海兰新铁路沿线主要城市全覆盖。加强港口物流合作模式创新,推进港口与中亚等地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合作,成为中亚地区国家集装箱出海的主要港口。提升集装箱口岸服务效率。适时启动马腰港区整合改造一期工程建设,打造成为集装箱专业化作业区,满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需求。依托临港物流园区,开展集装箱拆装箱、冷链物流等集装箱增值物流服务业务,提升港口集装箱运输服务功能。加强港口物流服务信息平台推广应用,优化口岸服务环境,提升口岸服务效率,以效率提升和服务改善促进箱源集聚。

实施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提升“一体两翼”港口群联动效率,加快主港区大宗散杂货向两翼港区转移。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出台相关金融、财税和人才等配套政策。建设航运交易平台,探索航运制度创新和改革,营造国际化的航运市场环境。加快集装箱运输网络建设,发展航运交易、航运经纪、航运法律服务、船舶租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国际中转中心,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增强对陆桥经济走廊配置航运资源能力。推进邮轮码头建设,发展邮轮经济。

(三)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强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建设服务以陆桥通道为载体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中心,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争取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上升为中哈两国的合作平台,建立双边定期沟通协商机制,积极申报设立由中哈两国政府主导建设的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构建中哈经贸合作、物流合作、产业合作的高端平台。依托该基地,建设中哈(连云港)保税仓储、大宗散货交易中心,加快港口与综合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的联动发展,拓展保税仓储、国际物流分拨配送、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国际物流和保税功能服务,强化对中亚、东北亚等国家的国际物流服务功能。

推动中哈合作全面升级。实现运输合作向贸易合作拓展,建设中哈物流基地多式联运中心,开展换装、分级包装、分拣加工、拆拼箱、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打造多式联运货物互联互通、自由转换、快速衔接的物流平台。实现物流合作向产业合作拓展,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门、能源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哈国小麦、农产品、固体矿产资源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推动有关企业在哈国开拓市场。

建设上合组织出海基地。推进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建设,着力打造辐射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市场、构建集多式联运、国际商贸交易、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服务、物流支撑服务及商务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国际物流园区。推进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内河港中云台作业区一期、中心货运站、家居建材分拨配送中心、超市物流分拨配送中心、电商分拨配送中心、日韩特色商品园、冷链物流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建设,打造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出海基地,打造中亚、欧洲国家与东亚及环太平洋沿岸国家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

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化布局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网络型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投资以及阿腾科里、霍尔果斯无水港项目建设。构建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打造连接中亚、国内中西部地区与日韩地区的大宗货物集散、交易基地。提供面向中亚、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货物中转、国际商贸活动、保税通关等物流服务。规划建设针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特色商品的展览、展示、交易洽谈、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商品商贸中心,建设物流交易所、大陆桥产品展览展示中心、中亚国家商贸集中区等功能平台,积极推动日韩、中亚国家专用物流场站、小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升物流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和服务水平。

(四)建设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

提升东部城区商贸服务功能。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承载主体在东部城区,要在保持连云新城规划连续性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控规及相关专项规划确定功能分区,完善公共配套,有序开发建设。针对国际商务中心的多元需求,坚持本地化和国际化融合、高端性和基础性服务并重,集中提供办公和生活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人才、治安等社会服务,形成标准化和特色化并举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学校,打造特色教育新高地。完善国际商务中心与周边区域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路设置,构建便捷高效、内外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制定国际商务中心发展扶持政策,广泛吸纳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尽快形成资本、信息、人才等汇聚高地,建立和完善招商合作和利益共享机制。

做大做强载体平台。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和交易平台。吸引高能级的投资贸易市场主体加快集聚,提升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等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贸易综合竞争优势。稳定发展货物贸易,加快发展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逐步建立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推动跨境电商走向专业化、产业化。鼓励具有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的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海洋极地综合体主体建成,航运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投入使用,做大做强连博会,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引进境内外企业总部、总部楼宇企业有重大突破。

(五)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软件和硬件建设并举,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突出沿海交通大通道、主枢纽建设和公铁水空管综合交通网配套衔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海港、空港、陆上交通枢纽能级水平,加快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国际国内交通枢纽地位,推进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二、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建设

(一)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系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以建设国家创新试点城市为载体,发挥科技创新的带动支撑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双创特区”。挖掘吸引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央企的合作,汇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金融资本、科研技术成果。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快扶持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提高创投整体竞争力。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创新集群。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培育大批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成为新制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地。

(二)加快工业创新发展

规模化发展优势产业。一是规模化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以“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清洁化”为导向,引进炼化一体化等大型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二是规模化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省级重大创新平台+企业自主创新平台”的创新平台发展体系。三是规模化发展新医药产业。推进新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建设“防、治、养”一体化的新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以国家新医药产业基地为载体,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重点,积极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天然药物、创新中药和先进医疗器械等产品群,推进新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努力形成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三是加快培育新信息技术产业,打造省内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基地。

优化发展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食品、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规模效益,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增强产业竞争力。

建设制造业集聚区。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整合、优化工业园区资源,合理确定特色园区主导产业,优化专业分工协作路径,延长做强产业链,提高产业链间协作配套能力,做好19个工业特色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三)构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

以市场化、产业化、集聚化、高端化为方向,按照突出重点、优化布局、提高比重、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并举,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实现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开放突破,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一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航运要素市场集聚,以培育建设大宗货物交易中心、海淘网为突破口拓展港口物流市场,延长港口物流产业链,提高港口物流供应链价值。通过内陆运河连入长江运输体系,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有效衔接。二是优先发展旅游业,打造国际知名滨海旅游城市。三是优先发展商贸流通业,结合区位优势融合生产企业共同“走出去”开拓域外市场,支持连云港市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型外贸等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做活跨境商品流通。创新提升重点产业。一是创新发展商务会展业,二是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三是创新发展金融保险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是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将连云港市打造为“一带一路”文化的展示中心、交汇中心、融合中心。二是培育壮大依托互联网的相关产业。三是培育壮大健康服务业。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以首席专家为技术支撑,以县乡农技人员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以新型职业农民为载体的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实施农业龙头企业的“品牌带动”战略,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集群。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设施蔬菜、特色林果、花卉苗木、食用菌、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丘陵山区高效林果产业带、中部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提档升级现代农业园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园区、用市场化办法经营园区、用现代科技提升园区,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六次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开放型农业,建设“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依托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海州湾海洋牧场”,提升海洋渔业,制定滩涂、浅海养殖规划,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扶持发展远洋渔业,推进高效设施渔业和休闲渔业开发,构建以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休闲渔业为主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做强海洋交通运输和现代港口物流业,完善港口运输服务体系,拓展港口流通加工等现代物流功能,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港。拓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不断提升设计建造能力和规模,加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海洋生物与医药业、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发展海洋商务服务业,推进沿海商务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涉海总部经济。培育海洋服务产业,提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统筹推进陆海生态环境保护、近岸有序开发和深远海空间布局。严格生态保护利用,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严格控制自然岸线,推进陆域、岸线、海岛、海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岸线和海岛自然生态。推行海域空间立体开发。

三、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

(一)建设国际性海港中心城市

推进城市组团开发,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东部城区为沿海城市带中心城区,依托海滨大道打造滨海特色轴,优化沿线规划设计,做足“海”的魅力,打造黄金海岸风光带。全面对接国际城市标准,构筑城市品质国际化的硬件基础和软件功能,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商务活动、法律服务、投资便利化等国际化水平,营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国际化城市功能环境。推进连云新城向海滨都市区城市中心迈进,完成8平方公里起步区开发,基本建成国际商务中心,基本完成50平方公里预留空间基础建设,为承载未来行政和商务功能奠定基础。依托海港打造城市特色商圈,做强港口商贸和国际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东部城区人气提升。

(二)推进沿海城镇协同发展

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一心三极多点” 城市轴线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实施沿海地区全域统筹、一心三极多点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全域规划编制、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提升沿海城镇带的辐射带动力、重点组团的发展承载力、特色城镇的要素吸引力和美丽乡村的功能支撑力,做强做大赣榆城区,做高做新徐圩新区、开发区,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提高沿海地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功能互补、设施互联、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海滨都市区。

加快沿海地区城镇功能组团建设,突出要素吸引力。赣榆重点建设海头、柘汪两个沿海城镇功能组团,灌云重点建设燕尾港镇功能组团,灌南重点建设堆沟镇功能组团,以沿海城镇组团为依托,着力打造沿海次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重点功能组团按照布局合理、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要求,综合考虑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和空间布局等因素,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培育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完善、社会事业进步的沿海城镇带重要战略节点。

(三)强化沿海港产城融合发展

以港口优势吸引项目落地,以产业发展拉动城市建设,形成“以港兴产、以产带城、港城互动”的良好局面。

四、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建设

(一)以先导区的率先突破引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加快先导区现代临港型产业基地建设。集中精力打造石化、精品钢两大大产业基地。构建功能完善的对外开放载体平台。按照示范区功能布局要求,加快打造先导区集聚优质和高端资源要素的保税、物流、滩涂开发、农业合作等开放合作平台。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大陆桥沿线地区进出口业务提供大宗商品展示、集散以及分拨配送等服务,构建起服务中西部地区开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升对中西部沿线地区开放服务功能。

(二)全面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共享示范区政策。“十三五”期间,要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发挥徐圩新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连云港区、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五大板块整体功能,推动示范区政策共享,全面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全面提升出海通道功能。健全口岸“大通关”体系,推进“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在大陆桥沿线节点城市合作建设物流场站,大力发展海铁、海陆等多式联运业务。充分发挥国家电子口岸的作用,加强港口、铁路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设具有通关、物流、商务等应用功能的大通关信息平台。围绕打造中西部地区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积极推进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整合发展,完善服务周边地区及内陆腹地的保税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建设面向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集中采购平台和连接中西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鼓励国外大型企业在示范区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生产、采购配送、商品交易中心,并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分支机构。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与中西部地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支持大陆桥沿线重要城市共建共用连云港港。完善合作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为中西部地区企业发展进出口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完善商务服务功能。在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重点建设航运交易市场和口岸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中西部地区驻连云港办事机构集中区。在徐圩新区云湖商务核心区建设大陆桥沿线地区产品展示展览中心,组织开展面向中西部地区的会展活动。完善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功能。

完善人力资源合作开发功能,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引导科技研发和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转让先进适用技术和专利、商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筑服务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技术合作和交易平台。

加快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合作建设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承接与转移基地。积极承接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重化工业转移,建设临港产业基地。依托现有高技术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辐射能力。

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宜业宜居宜游生态新高地建设

(一)发展循环经济

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广徐圩新区临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关键补链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善单个企业、产业链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种植、养殖、深加工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固体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推进生活系统和生产系统循环衔接。引领低碳循环发展。构建新型低碳能源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注重能源配售和消费领域智能化创新,加强对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发应用。建设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连云港清洁能源创新创业园徐圩新区节能环保科技园,建设新能源产业研发、装备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创建绿色交通城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立完善具有特色化、绿色化、低碳化的建筑技术体系。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相关服务设施加快建设。

(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提高整个经济结构中绿色经济的比重。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切实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在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推动园区和企业实施生态化改造,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推进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绿色化。

(三)科学开发滩涂资源

坚持以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为重点,围绕建设区域性综合枢纽港、新型临港产业基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沿海滩涂综合开发利用。加速推进沿海滩涂开发由粗放向精深、高效方向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引进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保留和保护一定比例自然岸线和典型滩涂、河口湿地,维护沿海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滩涂湿地的自然演变,切实增强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保留和保护一定比例自然岸线和典型滩涂、河口湿地,维护沿海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滩涂湿地的自然演变,切实增强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保护。坚持规划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全力实施大绿工程和全民绿化行动,着力推进郊野公园和街心公园建设,同步抓好道路、河道、社区、村庄等绿化,改造提升公共绿地系统,实现目之所及皆是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显山、露水、秀城、融绿”工程,重点抓好沿海海洋特别保护区、沿海重要水源涵养区、沿海重要渔业水域的保护,以及湿地保护性开发、植树造林、专类公园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沿海开发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施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和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计划,切实解决饮用水源保护、黑臭河道治理、PM2.5防控、土壤面源污染治理、连云港碱厂搬迁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坚持陆海统筹,建立部门联合监管陆源污染物排海的工作机制,编制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推进沿海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实施入海河口水质净化工程,深入开展城镇河道综合整治,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有效解决陆源污染问题。完善海洋生态体系建设。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海州湾渔场、徐圩港、赣榆港等近岸海域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多功能人工鱼礁群,开展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种群恢复与增殖,恢复海洋生态环境。推进海洋工程生态补偿工作,逐步构建政府、部门、企业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全力保障,将海洋生态补偿资金全部用于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

(五)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

滨海以连岛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核心,将大沙湾、苏马湾、在海一方、西墅、竹岛、前三岛及附近广阔海域组成集群式、多层次的“滨海-海洋”旅游体系;开发连岛、前三岛等海上垂钓、海上观光、海岛休闲娱乐游,建设具有高标准国际水平的海上运动中心;规划建设连岛与周边地区旅游交通与服务体系,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能力;注重开发针对中高端客群的旅游项目,早日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台山以世外桃源、万寿谷、云雾茶庄、法起寺、悟道庵、二桅尖、羊山岛等核心景点一线为主轴,融合山、海、港,凸显“海上云台山”特色,作为连云港“山海相拥”特色的重要载体,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区域性旅游新热点。海州湾旅游度假区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旅游基础和服务配套设施,打造大容量、大众化、综合性的亲海旅游度假区。

加快建设秦山岛游轮客运码头、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开展观光休闲及中高端海岛度假,打造“瀛洲仙岛”。按照将建成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设连云新城、赣榆港城、两灌新城等一批临海新兴城镇,形成一批具有鲜明产业、文化、资源特点的特色小城镇。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明确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建设、海域利用等规划编制,引导生态、环保、空间、产业、国土、海域等规划布局更加优化。

猜你喜欢

物流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打造物流“航母”,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启用公铁联运新布局!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