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门子的170年:电气巨子成长记

2016-11-18匡济

看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西门子公司电报西门子

匡济

西门子的创始人沃纳在1866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发电机,它的出现,意味着电之力将全面进入人类文明,比如电灯,比如电梯,再比如高铁……

这是一个电的时代。

这里所谓的电,是来自于发电机的那一种,而不是天上的闪电。那么发电机是谁人所发明?教科书上说是法拉第。然而,从法拉第那台原始发电机的发明到发电机所发的电能运用,还有数十年的光阴,以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的努力。

他们之中格外努力的一位,叫做西门子,后来西门子建立了一家公司,也叫西门子。

西门子公司创始人沃纳·冯·西门子。

电之力初体验

西门子,全名沃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1816年12月13日出生于今德国汉诺威盖尔登,其父母是当地贵族的佃农。

有资料称其父受过高等教育,还曾参与拿破仑战争,也算是“文武双全”。不知何故,如此人才不去谋个一官半职,却要隐居于乡间当佃农,过着贫困的生活。

他们一家人口众多,前前后后一共有十四个子女,沃纳则是其中的老四。

当时拿破仑刚刚败亡,连年大战之后的欧洲,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建筑行业十分热门。沃纳在中学时代便立志去学建筑,而且立志高远,要读当时顶尖的柏林建筑学院。由于该学院的学费高昂,沃纳最后只能放弃,希望通过参军、读军校建筑专业的“迂回”方式来实现当建筑师的梦想。

沃纳随后进入当时德国最强诸侯普鲁士之军,兵种为炮兵。这是当时的高技术兵种,可优先进入普鲁士军事学院学习。沃纳参军后不久便被推荐入学,主修炮兵与建筑工程,内容则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

他在这里接触到了许多当时的前沿科技,并对其中一项兴趣特别强烈——电学。

虽然早在五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从电鳗那里知道了除了闪电还有另外一种电的存在,但人类对于电的研究在18世纪才开始有所突破,比较著名的先驱包括富兰克林和他的那只大风筝。在富兰克林逝世后大约四十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打开了“人造电”的大门。

此后大约九年,三十四岁的炮兵军官沃纳因为在一场决斗中担当“裁判”,被军事法庭判处五年监禁。对于正在从事电学研究的他而言,这件事造成的重大后果是——从此可以在牢房中安安静静地做实验了。

沃纳在狱中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一种电镀金银的技术,也就是运用电解作用给餐具弄上一层金膜或者银膜。在当时这可是了不起的发明,在热衷于享乐的贵族圈中有极大市场,故而很快就有一个商人闻讯后跑到监狱中来,向沃纳买下了这项技术在德国范围内的使用权,代价是40个金币。

沃纳第一次感受到了电之力的价值。

受这个上门商人的启发,他为自己发现的电镀金银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利用第一桶金购置更多的研究设备。就在他准备将监狱实验室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时,狱卒告诉他一个消息:国王念你是个人才,特赦你提前出狱。

电报技术的锦绣前程

出狱之后沃纳继续在军队中服役,此时电学领域的又一先进技术进入了他的视线——电报。

大型强子对撞机,西门子公司参与过的最高科技项目。

作为第一种大规模推广开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革命性意义的电学技术,电报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在沃纳开始产生兴趣时,电报业已经开始兴起,比如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即摩斯密码,Morse code)发明者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就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电报公司(莫尔斯电报传递公司至今仍存在),盈利状况很不错。

据说沃纳的第一台电报机是用一个铁制烟盒、一块锡板、几块铁片加上一截铜线制作而成,主要优点就是结构简单,便于批量化生产。不过沃纳长于发明,却短于制造,这方面的工作他交给了好友约翰·格奥尔格·哈尔斯克、一位擅长制作精密仪器和机械产品的工程师。在这位好拍档对电报机进行一番改良后,沃纳的天赋之中另外一项技能被点亮了——企业家的天赋。

短时间内就能传递过去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传递的信息,沃纳凭此就感觉到电报将是一种全球性科技,而不仅局限于某一国某一地,特别是在军事上、政治上具有非凡意义。因此他并未将自己的理想设定于建立一家德国版莫尔斯电报公司,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家全球化电报公司。

1847年10月1日,在一个有钱表兄的巨资赞助之下,沃纳和他的好拍档哈尔斯克在柏林成立了一家名为“西门子-哈尔斯克”的电报机制造公司。

西门子公司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意气风发的沃纳在创业之初却意外遇到阻碍,预定的主要客户普鲁士军队对于电报毫无兴趣,尽管普鲁士王室还请他去搞过关于电报的讲座。大约也是受此影响,沃纳本人在公司成立后几个月,便匆匆退役,离开了军队。为了维持经营,公司不得不生产一些诸如水表、铁路警铃的东西来谋利。

1848年的欧洲革命挽救了公司,这一年普鲁士政府出于镇压革命的考虑,委托西门子公司铺设了一条电报线,从柏林到法兰克福,全长五百公里,系欧洲第一条远程电报线路。

大约一年之后,从革命中诞生的德国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选举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为德国国王,一个小时后这个爆炸性消息就传到了柏林,传到了威廉四世的耳朵里,让正计划一统全德的他心花怒放。虽然由于时势限制,威廉四世最终放弃了国王称号和提前一统德国的机会,但他从此成为了电报的铁杆“粉丝”,对西门子公司也是青睐有加。

西门子公司前程锦绣。

沃纳也就有了机会来实施他的全球化战略,将自己的弟弟卡尔·威廉·西门子派往英国,从卖电报机开始,进入广阔的海外市场。

1900年的西门子一处工厂素描图。

当时落后的沙俄也对电报产生兴趣之后,沃纳的另一个弟弟卡尔·海因里希·冯·西门子出现在了圣彼得堡。

就在西门子兄弟大展拳脚之时,又有阻碍出现,而且此次阻碍之严重,几乎让公司夭折。

在威廉四世大力支持电报业的情况下,普鲁士的官僚们立即盯上了这块“蛋糕”,与西门子公司产生利益冲突,搞到后来竟然将政府所有订单都给取消了。若不是海因里希从圣彼得堡及时争取来一个大单,只怕西门子公司的历史会止步于此。

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大单,一万余公里长的电报线路,从靠近北极圈的芬兰一直延伸到靠近地中海的克里米亚半岛,除了修建之外,还签订了“长期售后服务合同”。由于西门子公司表现出色,沙俄政府后来又将其指定为首席电报服务商。

威廉也在英国打开了局面,争取到了又一个一万余公里的大单,修建一条从英国伦敦到印度加尔各答的电报线,其中大半都是海底电缆。西门子公司以高标准完成了此项工程,从此名声大噪。

发电机有多重要?

而沃纳则在经商的同时,继续搞他的电学发明,在1866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发电机,这台机器属于能真正发电给人用的那种,它的出现,意味着电之力将全面进入人类文明。

比如电灯。

没有具有实用价值的发电机作为电力来源,灯泡造得再好也是白搭,大规模的照明系统要求大规模的发电设施。早在白炽灯泡投入使用之前,沃纳就已经用一种名为电弧灯的装置作为照明工具,配合他的发电机,点亮了柏林的夜空,继而是圣彼得堡的夜空。在爱迪生改良的白炽灯泡出现后,沃纳又将其进一步改良,制成使用寿命长得多的金属灯丝类型,畅销全球。

又比如电梯。

在发电机出现之前,也有“电梯”,那是靠蒸汽机驱动的,需要在当年某栋高档写字楼中安上一个硕大无比的锅炉房,所以还是叫“蒸汽梯”比较准确一点。1880年沃纳在一次工业博览会上,展示了一种完全用电力驱动的、真正意义上的电梯,从此人类居住文化的趋势就变成了向上发展。

再比如高铁。

沃纳的弟弟与得力助手卡尔·威廉·西门子。

早在一百三十余年前,沃纳就已经有了高铁之构想。在1879年的柏林贸易博览会上,他设计的电力机车时速超过70公里,在彼时喷着白烟的蒸汽火车普遍只能跑30至40公里的情况下,这无疑属于高速。在沃纳于1892年离世之后,继承他事业的西门子公司工程师在1903年造出了时速高达203公里的电力机车。

此乃当之无愧的高铁,其记录保持了整整三十年。

在沃纳离世之时,西门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跨国集团,近五千名雇员中有超过一半来自海外。

在他离世之后,西门子公司在西门子家族的执掌之下,继续依靠电之力的驱动,乘风破浪。

产业枝繁叶茂

1903年西门子公司成立了一家名为西门子斯科尔特的分公司,两家公司雇员接近三万五千人,居当时全德企业排行榜第七名。

同年西门子公司与德国通用电气合资成立一家无线电通讯公司,其名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目前是全球顶级电视影音设备制造商。

1919年西门子公司又与另外两家公司合资建立了一家照明公司,其名为欧司朗,现为全球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

同年西门子公司开始与刚建立不久的苏联政府合作,参与了诸如第聂伯河水电站在内的许多重要工程。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列宁在技术方面的主要助手、托洛茨基的好友克拉辛就曾是西门子沙俄分公司的高管。

1925年,西门子公司开始涉足电子医疗设备领域,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用于癌症筛查的PET-CT,核磁共振仪等。

1939年,二战前夕,西门子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电气工程公司。

作为一家德国的公司,西门子公司在二战中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厂房和设备、大约五分之四的资产,以及全部的海外分公司,因为盟国将这些分公司全部没收了。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一年,奄奄一息的西门子公司只能靠生产洗脸盘、饭锅来维持生存。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西门子公司就开始在重建铁路、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迅速复原,到了五十年代,西门子公司的知名产品已经从锅碗瓢盆转换成了心脏起搏器、计算机、半导体、家电

1994年,为了模拟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的原始状态,一个耗资超过百亿美元,集结了全球近万名科学精英的项目启动。14年后,一个当时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机械装置被制造了出来,名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其力量十分惊人,以至于民间有谣言称此物能产生可毁灭地球的黑洞。

德国法兰克福,西门子公司制造的高铁列车停在铁路线边。

西门子公司是唯一参与其中的企业。

企业家的良心与科学家的理想

赚钱是做生意的一大目的,但绝非唯一目的。

这句话很适用于西门子公司,已经走过近一百七十年历史的它,长期从事着最具赚钱能力的生意,它也确实赚了不少钱,但掌控它的西门子家族,并未仅仅将其当做一棵摇钱树。西门子家族用这棵树干了许多其他的事情,赚钱,不过是其中一根枝干而已。

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因于创始人沃纳的科学家精神。他首先是一位在电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其次才是一位创立了卓越公司的企业家。而真正的科学家,绝非埋首实验室的呆子,或者图谋不轨的狂人,他们的理想,是用智慧来造福全人类。

沃纳曾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些富得流油的资本家手中有一大批巨型工厂,在那里充斥着奴隶式工作方式,这恰好证明他们丧尽天良,更不是科学突飞猛进的目的所在。同样毫无根据的观点是,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导致人类倾向于唯物质化,让人类因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而傲慢自大,并因此丧失一些精神上和道德上的东西。我们越是深入了解到自然那永恒而和谐的规律之中,我们越是自感渺小,所知甚少,并更加谦虚,并因此更加积极的努力探究获得更多的知识,由此才能带来智慧的进一步提升……”

这是他的科学家精神,也是他做生意的原则。

在此原则影响之下,西门子公司很早就开始形成一种“家庭经营哲学”。而这个“家庭”所指的范围,并非只是掌管公司的西门子家族,而是广及西门子每一个员工。所以西门子的掌门人有一个独特的称谓,在英文中叫做“head of thehouse”——一家之主。

对于员工而言,最关心的问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工作时间的缩短,一个是福利待遇的提高,这也是工人运动中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导致了历史上的许多次的大罢工。

在沃纳创立西门子的年代,常规的工作时间是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雇员只拿低于10个小时的工资,没有保险之类的福利,遇上工伤或是疾病可能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生活失去保障。

西门子公司却“特立独行”,早在1S73年就开始实行9小时工作制,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属罕见。1891年又缩短为8个半小时工作制,虽然距离如今8小时工作制还有半个小时的差距,但对比当时欧洲的其他公司,便可以知道其进步之大

此外,在德国政府都还没有开始搞社会保险时,西门子公司也早早地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在创立后不到两年,公司就设立了员工疾病保险基金,34年后德国政府才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开始强制企业为员工购买疾病保险。在公司成立25周年时,西门子公司又建立了退休金和抚恤金基金,这大约也是当时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创举。至于基金的来源,则是出自于西门子家族和沃纳的好拍档哈尔斯克的捐赠。

公司更为贴心的一项福利制度是“公司度假村”。所谓公司度假村,就是由公司出钱,在旅游胜地选购风景秀丽之地段,修筑度假村,供员工度假之用,第一个度假村在1910年开放。至于员工食堂、健身房一类的设施更是早就建立了起来。在这方面有一位特别用心的西门子家族成员,名为赫尔萨·冯·西门子,她是沃纳的小女儿,在加入公司之后,主要工作重心就在于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在她推动下,西门子建立了“儿童之家”,也就是属于员工子女的幼儿园。她还推动建立了心理咨询和关爱女性员工的制度,其中甚至还涉及如何调解家庭矛盾。这些一百多年前就在西门子公司广为实施的制度,在今天一些大型企业中都并不多见。

两则故事与西门子的“商道”

对于以上描述,有人可能仍然存疑,认为恐有企业成功后的“洗白”之嫌,且听下面这两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在一战结束后,爱尔兰赢得了民族独立。不久,爱尔兰的执政党提出了电气化的目标,因为爱尔兰缺少煤炭做能源,又不想一味依赖煤炭储量比较丰富的英国。于是找来西门子公司合作,主要的项目则是在香农河上修建一个大型水电站,有了电,才能实现电气化的目标。

这个项目难度颇大,主要工程量包括修建超过100公里铁路,为10余条河流改道。西门子公司克服诸多难题,在接手之后大约四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项目。项目极其成功,在当时被视作与巴拿马运河一样的工程奇迹,并荣获许多国际大奖,比如埃菲尔铁塔得过的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大奖。

看起来,西门子这次将名利双收。

但公司方面却并不以此为喜,反而有所忧,乃至与爱尔兰政府还起了冲突。

原来按照西门子的本意,是要给予参加工程建设的五千余名工人,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工资与福利,因为他们劳动强度与风险远高于平均水平。但爱尔兰政府不同意,因为按照合作协议,西门子只负责技术事务,劳工事务由政府管理,也就是说劳工工资由政府发放,发多少是政府说了算。

西门子公司帮工人提出加薪建议。爱尔兰政府则以控制成本的名义加以拒绝。

西门子公司并未作罢,和工会联合起来向爱尔兰政府施加压力,结果则是政府起用更加强硬的人物,主管劳工纠纷问题,工会被解散,带头组织者被逮捕。

西门子在很不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这—项目。

还有一个关于西门子与中国的故事。

西门子很早便进入了中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公司员工的身影便出现在了一些沿海口岸城市。1880年清朝驻德使馆二等参赞徐建寅受邀参加了西门子家族的宴会,随后西门子开始对华出口电气设备,并开始在华修建发电厂、铁路,开采煤矿。到了民国时期,西门子在华设立了分公司,总部在上海,多地有分部,其中北方分部设立于北京,后于1925年迁至天津,天津分部的负责人名为拉贝。

六年之后,拉贝根据公司安排,到南京开拓业务。又过了六年,中日战争爆发,在日军逼近南京之时,这位本在秦皇岛休假,还有纳粹党员身份做“盾牌”的西门子员工,并不急于回国避险,却冒着生命危险,匆匆返回南京。

当他发现狂轰滥炸的日本飞机尚且不敢轰炸西门子公司所在的大楼后,他立即打开公司大门,让许多中国百姓进去避难。南京沦陷之后,他又与一些外国友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建立了一个国际安全区并任主席,竭尽全力庇护了20余万中国人。其所著《拉贝日记》后来成为了日军在南京暴行的铁证之一。

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善待我三十年之久的中国遇到了磨难。穷人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们不是正面临着被集体屠杀的危险吗?我们难道不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吗?”

将沃纳在回忆录中所写那段话拿来对比一下,会发现拉贝这些义举的动力,除了英雄般的人道主义精神之外,还有西门子的企业精神。

那就是西门子崇尚的商道。

猜你喜欢

西门子公司电报西门子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基于西门子SMART系列PLC关于99套模具选择的实现
传“电报”
西门子公司处理炼油厂和石化厂废碱液的新技术
“博大精深 同心致远”的西门子公司
西门子 分布式I/O Simatic ET 200AL
西门子引领制造业的未来
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范例——学习《关于平津战役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