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锡尼古城:“一堆石头”留下的重重玄机

2016-11-18章夫

看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特洛伊半岛狮子

章夫

希腊神话里流传了两千年的传说之城迈锡尼,十九世纪才在伯罗奔尼撒半岛重见天B,这座千年古城,在十年战争中扮演了“人神会战”关键角色。

形如墓地一般的迈锡尼古城,屹立于一个十分奇特的山丘之上。两面大山相拥,中间突兀起一座小山,四面悬崖,只此一条道可上,前面是一片开阔地,这样天设地造之境,非上天所赐莫属。这里像一个硕大的磁场,所到之处,四海翻腾云水怒,一番天翻地覆之后,迈锡尼古城池便灰飞烟灭。

古城最大的特点是低调。低调——这样极具迷惑性,也是为了有效地完成自我保存,避免逃过一拔又一拔盗墓者的光顾。或许正因为此,如果你是第一次造访,很容易就会错过这样一个地方。

01

鸟瞰迈锡尼古城。

我们所乘的越野车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山路上疾行,弯道连着弯道,山路倚着山路,崎岖难行。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忽视的地方,唯一让人有些意外的,是一堆看上去杂乱无章的石头,如果不是特别在意,一脚油门下去,这个著名的迈锡尼古城便会从眼前一闪而过。

车停在“那堆石头”的最底处,我们步行着向上仰视,约摸十分钟,来到一道山门前,几块巨大的石头组成的山门横亘眼前,一对狮子屹立山门的最高处,俯视耽耽令你畏惧三分。

山门的门楣上是两头相对的石狮浮雕,一公一母,这便是历史书上有名的“狮门”,我们早就看见过。狮子门就像一把开启迈锡尼的钥匙,打开了尘封数个世纪的大门。

考古资料显示,

“狮子门”建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它的门两侧的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条过道,加强了城门的防御性。“狮子门”宽3.5米,高4米,门柱用整块石头制成;柱子上有一块横梁,重20吨,中间厚两边薄,形成一个弧形,巧妙地减轻了横梁的承重力。横梁上面装饰有三角形的石板,石板上雕着一公一母两只狮子,狮的前爪搭在祭台上,形成双狮拱卫之状,威风凛凛地向下俯视着。

镶嵌在狮子身上的黄金面饰已被博物馆收藏,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石头上两只狮子的倩影。站在大门向下俯视,便有一道狮子门便可拒百万兵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内部出问题,从外部你很难攻破城池。

02

山上是一堆石头砌成的宫殿,起初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石头,组合成一个个迷宫,让你看不出个所以然……说实话,事先如果不做一点点功课,你定然就会觉得十分无聊。

借助迈锡尼城堡遗址博物馆的示意图,可一窥整个古城的构建情况——

城堡呈三角形,城墙周长900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墙用粗糙的巨石垒叠而成,其间不用任何黏合材料。墙的厚度平均达6米,最厚处达8-10米。

伫立平原之上,极目远眺,隐约可见群山环抱的高丘之上气势恢弘的城堡遗址。

迈锡尼古城遗址最有魄力之处在于路。而路,也是这座王城作为战争基地的最好验证。曲曲折折的路蜿蜒而上,看似近在咫尺,实同则遥不可及。

迈锡尼古城布局及示意图。

路很隐秘,走近之后,你才会深深惊叹其间躲躲藏藏的宽阔。透过两只大狮子往前直行,你千万不要只在乎眼前弯弯曲曲的路,进得大门的左边,就暗藏着玄机,竖起的石板组成一个圆形的凹槽,中间围着一个大大的圆圈,活像古老的太极图案,如果没有导游精心的解释,无论如何你也看不出个究竟来。

迈锡尼王朝按考古发掘又称之为竖井墓王朝。原来这是两个皇族墓地,经过考古挖掘,里面挖掘出大批迈锡尼文明时代的文物,在竖井式坟墓发掘出大量金器、银器和青铜器,其数量之多为世所罕见(仅其中一墓穴即有870件之多)。工艺水平也很高。今天留下层层叠叠的许多空廓,呈现在我们眼前。

也就是说,这个王城进门的第一道风景就是坟墓。这种格局与中华文明有太大的差别,让我们这些东方人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但这样的安排却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一个穷兵黩武的王朝的荣誉结构,容易激发起每一个迈锡尼人置生死而度外的情怀。看来,“为国家而牺牲的人,荣誉高于一切”的理念,早在迈锡尼时代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其实,墓葬里更多的是陪葬者。据悉,考古学家在墓廓里竟发现用金叶包裹的两个婴儿和三具女尸。不难看出,迈锡尼王朝除了对外用兵之外,还热衷于宫廷谋杀。一个墓坟牵连着一串故事,盲诗人的歌声慰抚着无数亡灵。这是荷马的迈锡尼。

从墓区向上攀登,道路越来越诡秘,绕来绕去都错综的石梯,像是进入了一个立体的盘陀阵,可见当年这里埋藏了无数防御机巧,只等进城的敌兵付出沉重的代价。

03

终于到了山顶,那是王宫。而映入眼帘的,只留下了平整的基座,一切似乎都在时间的注视下,灰飞烟灭。从上往下望去,一间又一间以石头为主角的小格子一样的地基,看得让人眼花,煞是壮观,可以看出,迈锡尼的建筑皆以巨石为架构,庞大及雄伟也就成为护卫及防御的代名词。厚达十多公尺的城墙皆以巨大的石块,被雕琢的铜锯成方形、重重叠叠地堆在一起。

站在宫殿的基座上,散落在地上的石头还隐约可见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石头,导游告诉我那是祭坛。“上至国王,下到庶民,皆视宗教祭祀为大事,将宗教信仰融合于生活之中。人神同在,这便是迈锡尼时期的最大特点。”这一番话让我领悟了许多。

再看那些坚固的城堡,许多暗门设在墙内的掩体中,有时设在下水道内,加强巩固及防御。术廊留下的大石石墩,与三星堆同时代的产物,但却有着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不由让人赞叹不已。这里十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与米诺斯王宫有惊人的相似。

放眼望去,眼下山河茫茫,尽收眼底。恍然问,可以洞穿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其间……也正因为此,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已经发现有上千个。

初识迈锡尼古城,是在余秋雨先生的随笔《千年一叹》中——

“说希腊的事,经常把公元前五世纪当作一个中点,但一到克里特岛,时间概念还要狠狠地往前推,从公元前三十世纪说起……”“希腊文明的早期摇篮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尤其是其中的迈锡尼,迈锡尼的繁荣比希腊早了一千多年。”“克里特岛孤悬在希腊南部海面,是希腊的第一大岛,我们去追索希腊文明更早的起点。迈锡尼文明是克里特文明传播到希腊大陆的中介,我们顺着中介回溯去寻找真正的源头。”

余秋雨帮我厘清了希腊古文明的时间指引。因而我们最先到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宫殿,然后再去那个叫迈锡尼的“中介”。

在古希腊文明史上,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迈锡尼都是一个“中介”,一个数千年文明史的匆匆过客。

其实,作为“中介”的迈锡尼城堡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要了解这座城堡的前世今生,必须借助城堡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和历史走向才行。“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特洛伊战争”便是两个醒目的参照系,让它们带领我们一步一步,从历史的天空中深入俯视这座古城。

先说说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古城就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核心地带。希腊是西方很多学问的源头,而伯罗奔尼撒半岛又是源头的重要表征。后世诸多哲学家、思想家关于西方文明源头的引经据典,都会指向这里。可以想象,几乎所有的学问家,都是风尘仆仆的考察者,他们来到这里顶礼膜拜,他们来到这里感悟灵性,他们来到这里接受洗礼……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越来越多的思想在这里碰撞,才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

历史走到今天,希腊文明的中心虽然聚集在雅典。超出一般世界史知识的是,希腊文明的早期摇篮,也在这伯罗奔尼撒半岛之上,尤其是其中的迈锡尼。如果你取道阿提卡进入伯罗奔尼撒,不经意会忽视希腊大陆和该岛之间还有一条狭窄的地峡——科林斯运河横越地峡,把该岛屿的一端和大陆相连。

威武的狮子门。

04

清晨,我们从雅典出发,沿着北岛海岸线西南行百余公里,经过峻峭的山路,就来到了科林斯运河处。这条运河在世界上虽不出名,但在希腊却是大名鼎鼎。这是一条长6000米,宽23米的短而窄的运河,由水平线到岸上有90米高,虽然很小,但它开凿时却是一项相当艰难的工程。我从上往下望去,由近及远越来越小,一辆轮船正穿行其问,就像一辆甲壳虫小车缓缓而行。站在横跨柯林斯地峡的铁桥上,可以欣赏到高80公尺,宽24公尺的狭长深水道,两边垂直切割,形状工整的悬崖地形,十分壮观。我到过苏伊士运河,这里的险要一点儿也不比那里差。

其实,我这里要说的,还不是运河的本身。而是运河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运河将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大陆分割开来,使得伯罗奔尼撒半岛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岛。科林斯运河是潮汐水道,连接科林斯湾和萨罗尼克湾,接通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是爱琴海群岛通往爱奥尼亚群岛及意大利的快捷方式,也构成了雅典通往伯罗奔尼萨半岛的大门。

再来说说“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起因,以阿伽门侬及阿喀琉斯为首的希腊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首的十年攻城战。根据公元前8世纪希腊著名诗人荷马史诗里的记载,希腊神话中,一场因绝世美女引发的人神交战,是最为人熟知的故事之一。

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而跟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国家发生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洛伊战争。然而,根据《世界通史》的论述,特洛伊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迈锡尼文明后期,残酷的王位之争愈演愈烈,城邦问的更是战争不断。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掠夺财富,亚细亚各君主结成联军,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振臂一呼,其他城邦群起响应,发动了特洛伊战争。

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载,希腊人血战10余年,仍然无法迫使特洛伊人缴械投降,最后是奥德修斯贡献的木马计帮助希腊人攻陷了特洛伊,这就是著名的“木马屠城”。

由于穷兵黩武,迈锡尼王城里留下了大量青铜制作的面具和武器。太多的征战,太多的杀戮,最后连王城也沦落为一个堡垒。与其他文明遗址相比,一度强悍无比的迈锡尼显得那么局促和单调,这真是一个干涩的悲剧。

古往今来,打仗都是靠雄厚的物质基础作重要保证。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得胜归来的希腊各国(以迈锡尼为首)无不疲惫不堪,财力空虚。虎视眈眈的多利亚人曾多次兴兵乘虚而入,终于在特洛伊战后60年入侵成功。自此,希腊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

一场战争拖垮了一个文明,这也是特洛伊战争备受关注的一个原因。

大约150年前的那个夏天,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发现了古希腊特洛伊城的遗址,通过大量实物的研究,他认定特洛伊的故事是真实的。这是一场人、神合一,进行了十年的战争,与“荷马史诗”传说中的故事高度吻合,得以证实。虽然后来很多考古学家持怀疑态度,但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敬,是不容怀疑的——那是一个诸神共舞的时代。

整个希腊都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找到了希腊历史的重要源头和根脉所在。

希腊神话里流传了两千年的传说之城迈锡尼,十九世纪才在伯罗奔尼撒半岛重见天日。这座千年古城,在十年战争中扮演“人神会战”关键角色。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希腊人的源头都是外国人给找到的。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宫是英国人发现的,而迈锡尼遗址的发现任务,又交给了德国人。

05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阿伽门侬的坟墓在著名的“阿特柔斯宝库”。相传“阿特柔斯宝库”是阿特柔斯父子埋藏财宝的地方,它位于距“狮子门”西南约500米的一个山谷中,一条长达35米的壮观的石头长廊通向这座传奇式坟墓的入口。

这里随处可见的石头崇拜,图腾。粗看上去是一堆石头,杂乱无章。越看越兴奋,激动。每一块石头都有灵性,沉默,数千年之后都会说话。

石头成了这儿天然的主角,其余所有的都成为配角,包括那个最初文明时代的国王。

我穿过石头阵,枕着石头组成的窄窄狭缝,侧着身子缓缓向前,想一睹其中有何宝物。映入眼帘的,长廊用石块精工垒砌,犹如两堵石墙。走廊的尽头是一个由巨石砌成的门,门的结构同“狮子门”相似,上面为三角形,下面为长方形。在博物馆的资料中,我同样找到了它们的精确数字,原来上下之间用横梁隔开的巨石,这块巨石长8米,宽5米,高1.2米,比“狮子门”的横梁还重80吨。整个石门棱角分明整齐,令人赞叹。

迈锡尼文明博物馆文物展出的文物。

经过这道门,就进入了一个直径15米的圆形大厅,大厅的造型很奇特,顶部由一系列打磨得很整齐的石块垒砌,石块向内排列直到中心相会,形成一个蜂窝状的圆顶。我知道,那应该就是有名的圆顶墓建筑了。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一个繁荣富强夹杂着穷兵黩武的“迈锡尼时代”早已远去,这块天空下的太阳,温柔而又吉祥。

猜你喜欢

特洛伊半岛狮子
美国“露西”任务将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特洛伊的沦陷:传说与真相
狮子的喷嚏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成语大穿越
My Hometown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