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捉“妖”记

2016-11-18浦顿

看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叫魂平均寿命谣言

浦顿

坏消息是谣言在新媒体时代更加猖獗了,好消息是这个时代已拥有了超强的纠错能力——尽管花样种类不断翻新,但谣言的平均寿命已在大幅缩短,如何让“妖言”不再惑众?人类社会与谣言的斗争史,值得探究。

现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成为了潜在的记者和编辑——每个人都可以拍照、录像上传网络,但这种“眼见为实”在很多时候已被证明是靠不住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两年很多朋友圈、微博里各种“小孩被抢”的信息,最终在警方的介入下,绝大多数被证实是一场谣言。

有关孩子的信息最牵动人心,人们第一时间往往选择的是“传播”防御而不是求证。上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农村地区在夏天常常流传着“挖眼睛”的谣言,很多小孩晚上都不敢在外乘凉,父母也很担心。很少有人会想,眼球移植是非常尖端的技术。

再往前推100年,到19世纪80年代,西方医学刚传入中国,外科手术还是新鲜事,陌生的洋人进入传统的中国社群,引起警惕和恐慌,有关洋人“挖眼睛”和“摘器官”的传言不胫而走。很多西医诊所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不得不在室外进行公开的手术。

再往前推100年,1768年的时候,乾隆还是一位年富力强的皇帝,大清帝国正逢盛世,但是在全国却蔓延着一个“叫魂”的流言。流浪的陌生人抓住小孩的辫子,施以妖术,孩子的魂魄就会被带走。百姓人心惶惶,官员疲于奔命,皇帝寝食不宁。为了查出各种莫须有的叫魂案,乾隆与整个封建官僚体制进行了一场复杂的博弈。

再往前推很多年,放眼全世界,这样的传说或者“谣言”都以某种变体一直存在着。作为一种口头传播,谣言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甚至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媒体”之一。当人们想知道一件事情的真相或者细节而又无法知道时,人们就会谈论、议论,就会形成种种版本的“故事”,再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好事者也许会加上一些细节,“我的亲戚曾亲眼见到……”这样,谣言就披上了“目击者”的外衣。

谣言让人迷惑,也给人造成伤害。二战时,一些不利于美军的谣言,曾令美军的战斗力受到削弱。这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注意,一些学者加入进来,开始认真研究谣言的传播机制,专家力图找到对付谣言的办法。但是,他们发现,要想从根本上清除谣言,是非常困难的:官方要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这种信息要第一时间传播到每一个人那里,而每一个人都要对官方的信息深信不疑——而这往往是不可能的。

人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各种谣言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猖獗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时代也具有超强大的纠错能力——谣言的花样虽然翻新,但是谣言的平均寿命却大为缩短了,因为辟谣也变得更快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回顾谣言的历史,回顾人类社会与谣言斗争的历史,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猜你喜欢

叫魂平均寿命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灵魂与空间:金平傣族的叫魂仪式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
乌蒙山区的叫魂仪式管窥
谣言大揭秘
2050年,富国人均寿命120?
世卫称日本平均寿命全球第一
犬子宫蓄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