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2016-11-18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省份比例毕业生

受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7月15日在京发布。报告囊括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1284所高职院校发布质量年报外,还有262家企业向社会首次发布了《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

毕业生月收入连续五年增长

麦可思对2015届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毕业半年时,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为3409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月收入为3131元,相比2011届的月收入提高26.1%,连续五年增长。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也稳定上升, 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达61%,相对2011届上升17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增长明显。以2012届为例,毕业半年时月收入为2731元,毕业三年为5020元,增长83.8%。

五年来,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不断扩大。2015届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3.9%,比2011届增长了1.7个百分点,增幅达77.3%。高职毕业生不仅创业比例高,而且创业存活的比例也不断提升。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2届高职毕业生中,有47.5%的人三年后还在自主创业,比2008届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与民生相关专业点增速较快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面向第二产业的新增专业点数由2010年的2865个增加到2015年的4926个,增长71.94%;面向第三产业的由1466个增加到2997个,增长104.43%。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点增速较快,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五年内由20个增加到112个,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由9个增加到56个。

报告显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进一步提升,356所院校达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的优秀标准,比上年增加27所。其中,国家级及省级示范(骨干)院校240所,行业、企业类院校134所。

报告也指出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如部分院校生师比超过20∶1,个别院校竟然达到40∶1,专任教师年教学工作量超过500学时,影响了企业实践的开展和专业素质的提升。2015年,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30天以上的院校仅有270所,人均参加省级培训1周以上的院校仅有149所。

262家知名企业首次发布年报

今年有262家企业面向社会首次发布《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企业年报显示,超过85%的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有人力资源投入,增强了优秀兼职教师的供给;超过70%的企业在高职院校发展中有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发放学生实习津贴和师傅带教津贴,以及培训、课程开发和科研等;超过80%的企业在高职院校投入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场所,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近两成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建二级学院或教学与实训机构,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超过85%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专业课程与培训课程。

生均拨款虽建立但标准较低

报告指出,虽然31个省份都出台了高职生均拨款政策,但政策落地还有很大距离。295所地级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中,有73所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低于6000元,有20多所甚至低于3000元,涉及的举办方主要有河北张家口,山西运城、吕梁,黑龙江齐齐哈尔,辽宁阜新、铁岭、朝阳,安徽淮南,河南郑州、开封、洛阳,湖北黄石、十堰、随州,湖南湘潭、岳阳,广东云浮,贵州铜仁,宁夏吴忠,2017年要达到国家规定的12000元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高职生均拨款已超过12000元标准,山西、湖南、甘肃、河北、山东、四川、安徽、广东等地规定了分步达标的具体时间和经费额度;福建、浙江、吉林等3个省份提出要逐步达到本科院校水平。但有少数省份出台的生均拨款标准仅适用于省属本级公办高职院校;部分省份标准设置较低,湖北省的标准是2014年生均5000元,河北省是2015年6000元。

2014年,全国各地高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为10155.61元,相比2013年(9976.97元)增长2%。有16个省份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之上,但是各地差异十分显著,北京是安徽的7.8倍,安徽、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重庆、福建、甘肃等8个省份低于8000元。

与2013年相比,全国有18个省份高职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呈现增长态势,青海、广西、贵州、上海、天津等5个省份增幅超过15%。需要关注的是,湖北、辽宁、重庆、陕西等4个省份降幅超过15%。

高职院校招收农家子弟过半

为引导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对地方、对行业企业发展的服务贡献,今年报告首次推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榜单。

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分析2011—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可以发现,高职院校中农家子弟的比重逐年上升,达到53%。

报告还显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高职院校扎根基层、面向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30多万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率在95%以上的院校超过半数,就业率在90%以上的院校达1100余所。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比例超过50%的高职院校有700多所,到中小企业就业比例超过50%的有近900所,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超过10%的高职院校将近500所。

猜你喜欢

省份比例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22个省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