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尕那:今夜星光灿烂

2016-11-18龚永年

参花(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扎尕那石林队友

龚永年

引子

这一生看到的最雄伟壮丽的山景,是位于甘肃迭部县的扎尕那的景色。这段穿越行程之艰险曲折、惊心动魄,不可言喻,只有走完全程的队员才能体会得到;即便是只走了半程的队友,也见证了扎尕那的辽阔、苍凉、壮丽、凄美。永远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山人队长,不停地挥动手中的红旗在前方召唤,队友们迈着或坚实、或飘忽的脚步,翻越过一个又一个垭口,一幅幅全新的山景就像舞台上不断开启的大幕,在我们眼前渐次打开:有时是一望无际、辽阔无垠的草场;有时是举步艰难的泥泞沼泽;有时遍地乱石如天上繁星洒落人间;有时满眼是地层陷落留下的断裂带和泥炭层;有时阴云密布,天色愁惨,山峰隐现,似有鬼哭神嚎;有时阳光灿烂,一马平川,天高地阔,令人豁然开朗……

这里神奇而诡异的山形地貌,又像在寓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从纯真无瑕、天真烂漫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时代,进入到开始初尝人世风雨但不失美好青春记忆的大学阶段,直至走上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人生恰似这漫长的旅途,或一路顺风渐入佳境,或屡遭挫折锲而不舍;或春风得意功成名就,或误入歧途坠入深渊……总之,可谓是喜怒哀乐,五味杂陈,令人心荡神驰,惊魂摄魄。高原旷野的左右两边,还忽远忽近不时出现或狰狞、或雄浑、或凶险、或祥和的奇特山景,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有人拍到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峰,在白色祥云的衬托下,活脱脱就是一位仰卧着的威严而又不失和蔼的山神形象,眉眼、鼻梁、嘴唇、头发无不惟妙惟肖。走出无人区后我们才感悟到,原来这里的每座山都有一个山神,每座玛尼堆都有一位神灵。一路上之所以有惊无险,平安顺利,正是有着诸多山神与神灵在冥冥之中不离不弃地守护、庇佑着我们。

尽管这一路走得格外艰辛,但带给我们更多的还是惊喜与感慨。扎尕那的险峻与至美融为一体,一路上不断激发起队友们探究秘境、奋力向前的勇气。原先相对集中的队伍,前后渐渐拉开几公里长的距离,大家全然忘了这里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更不知道已经进入一个当地藏民只在七八月间才偶尔到此放牧的原始地带,夜晚甚至还有嗜血成性的高原狼出没其间。事后有人总结说,大家之所以自我感觉良好而没有衰竭崩溃,很可能是高海拔造成的极度缺氧导致头脑高度亢奋,像吸了毒品一般飘飘然,这才会有后来难忘的迷途经历……

一、渐入佳境

2015年10月6日,上午8:30,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东哇村村口

一辆挂着“川AC”牌照的旅游中巴从迭部县城青年宾馆门口开出,向着西北方向疾驰。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中巴在县城西北28公里处的益哇乡东哇村村口公路边缓缓停下。30位来自东南沿海福州市、手拿各式数码相机的驴友,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举起相机对准前方的大山和迷人的藏族村寨连连拍照,拍了几张又继续向前奔跑,都想抢占最佳拍摄位置,赞叹惊呼声和“咔咔”的快门声响个不停。眼前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大山,随着晨雾渐渐消散,阳光从云缝间透射下来,巍然耸立的连绵山峰下,隐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山坡上除了层叠错落的藏族民居,还有藏传佛寺特有的金碧辉煌的金顶和洁白无瑕的转经塔。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扎尕那。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这是一座天然的石城,其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又似一座天然岩壁构筑的城堡,山势险峻,景色绝美,堪称一个至今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即使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发旅游业的时代大潮下,这里也仅仅是初步开放,连门票都没有,只收取10元景区垃圾处理费。简陋的收费凭据的反面,印着扎尕那景区大致的旅游路线,一部分还是虚线,表示该段线路尚未开发。

早在100多年前,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委托,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来到中国,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科学考察探险活动。1876年至1928年间,来到中国西北地区的外国探险队多达42支,但深入到甘肃迭部山区的只有约瑟夫·洛克一人。在藏族向导的带领下,他深入到这片西方人从未涉足的神秘土地,探险寻秘,细致观察,写下了大量日记,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至今仍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他在日记中感慨地写道:“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并且。他将迭部称作“植物金矿带”和“香巴拉世界”。但这里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荒原上,完好地保存着古代山谷冰川侵蚀地貌,强烈风化所形成的泥石滩以及冰斗、角峰、悬崖巍然耸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

让我们的视线回到这支共有30名队员的团队。在福州山野风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的“醉美川甘线:川北-青东-甘南13天环行”的这支临时团队里,既有驴龄长达20多年、当年是福建省登山协会会员的老驴友,也有刚刚加入这支队伍的“新驴”,这些“菜鸟”临行前仅参加过为这次远足而组织的几次“磨脚”(爬鼓岭、白云洞、北峰古道),有的人甚至未参加过一次“磨脚”。但是此刻,所有队员都被扎尕那天然、原始的绝美景色深深震惊了。经过前两天乘中巴从海拔500米的成都市一路爬升到海拔3800米的青海久治县,又经受了环绕海拔4000米的年宝玉则神山和仙女湖的18公里徒步跋涉的艰难考验,大家逐渐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正处于渐入佳境之状态。不知为什么,有着20多年户外登山活动经历、经验丰富的山人队长,竟然要求大家轻装出发,自己也把抓绒衣、绳索、头灯等徒步穿越必备用品留在中巴车上,甚至连对讲机都没带,背包里只装着红旗、口哨、午餐干粮与水,就这样带着这支男女各半、年龄不一、驴龄新老不齐的队伍上了山。谁也不知道,一个不可知的巨大危险就从此刻开始渐渐向他们逼近。

2015年10月6日,上午9:00,扎尕那景区入口

沿着东哇村简陋的山区公路前行约半小时,就来到了进山口,开始踏上沙土上坡路。沿途尽是巍峨耸立的山崖、怪石嶙峋的荒坡、色彩缤纷的森林草场、潺潺流动又清澈见底的溪水、悠闲吃草的牦牛和犏牛……这让队员们眼花缭乱,兴奋不已。酷爱摄影的“弓箭”不时回望着身后来路,看到远处山岩在阵阵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陡峭锋利的山峰与柔曼飘动的云雾相得益彰,心中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拿起手中专为此行新购的高级数码单反,拍下了一幅又一幅美景,同时也用手机拍摄作为分享之用。队伍很快来到一处断崖边,脚下是一块巨大的球形石和汹涌奔腾的溪流。三分之二(人名)健步奔上巨石,手持绘有福州山野风俱乐部标志的红旗,摆出一个个潇洒的POSE拍照,其他队员见了也纷纷攀上巨石留影。

2015年10月6日,上午9:40,扎尕那景区老虎口

进山继续前行半个多小时,便到了导游图上的第一个景点——老虎口。这是一块高数十米、宽数百米的巨大红色砂岩断崖,形似猛虎,一个黑黝黝的天然岩洞酷似虎口,故名“老虎口”。越过老虎口之后,一重重气象万千的山势在众人眼前渐次展开:脚下是奔腾不息的溪水与千年不变的怪石,上方是红黄绿蓝层次分明的灌木与树林,再往上则是青白灰黑颜色各异、形状千奇百怪的山岩与断崖。其间云雾缭绕,气势磅礴,众多山峰有的像利剑直刺云霄,有的像天兵天将俯瞰大地,有的像雄鹰展翅鲲鹏腾云,有的像山精树怪张牙舞爪面目狰狞。

崎岖的山路上忽然响起了急遽的马蹄声,骑在两匹黑马背上的是两位肤色黝黑、剽悍精干的藏族青年。他们经过队员们身边时放慢了速度,热情地问大家要不要骑马上山,这自然被我们这群热爱徒步旅行的驴友谢绝了。随着青年骑手一声吆喝,两匹黑骏马迈开四蹄,矫健地奔上山坡,很快消失在队员们的视野中。

2015年10月6日,上午10:00,扎尕那景区一线天

在山人队长的召集下,原本拉成一条长蛇阵的队伍渐渐汇拢,到达了导游图上的第二处景点——一线天。这里实际上并不是以往常见的巨大山岩中裂开的一道狭缝,而是一条两座高山中夹着溪流的险峻小道。穿过一线天,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顶白色帐篷,帐篷上方飘着袅袅炊烟,一位面容和蔼的藏族老奶奶正在那里卖奶茶。走在前面的开路先锋和三分之二先品尝了一杯,兴奋地招呼后面的女队员:“喂,快过来,这奶茶5元一碗,味道很不错!”小林、疏影、如如、茉莉等女队友纷纷上前品尝,还端着奶茶碗摆出POSE欢乐地合影。

过了一线天,接下来的山路开始变得陡峭,队员们也逐渐放缓了步伐。队友中,老队员勇者的内弟小鱼是个阳刚帅气又快活的聋哑人,半路上不知从哪里寻得一根“金箍棒”。此时为了给大家鼓劲,他一路摆起了孙悟空金猴独立、手搭凉棚眺望前方的经典造型,把大家逗得哈哈直笑,一时忘记了高原登山的疲劳。队伍中不乏摄影爱好者,纷纷眼疾手快地用相机或手机拍下这些精彩的瞬间。

愈往上行山路愈难走,景色也愈发迷人。远处高耸入云的山峰,由远而近层层叠叠的山岩、树林、杂树、灌木,它们按照青灰、墨绿、翠绿、金黄、鲜红的层次,色彩鲜明地展现在驴友们面前。此时此刻如此美景,队员们已不再惊呼出声,而是在心中默默地惊叹这大自然的造化,不时停下脚步用相机拍下这绝美景色。尤其是第一次参加山野风俱乐部户外徒步活动的新队友,都深深感激山人队长经过大半年时间精心策划了这条路线,庆幸自己加入了这次无悔的旅程。

2015年10月6日,上午12:00,扎尕那景区神王庙

又经过1个多小时的徒步,队员们翻越过一座高峻的山头,沿途经过一处瀑布,即第三个景点小瀑布,再走不远就来到了第四处景点——神王庙。这是一处巨大空旷的山坳,在一大片平缓的草地和灌木中间,有几块天然巨石和碎石堆砌的巨大玛尼堆,五颜六色的经幡在玛尼堆上迎风飘扬,横跨两边高山的几条跨度极大的绳索上,五彩风马旗正猎猎舞动。队长让大家坐下休息,补充能量,同时聚拢落在后面的队员。队员们如释重负,纷纷放下背包找干净地方坐下,拿出食物和饮料开心地吃喝说笑起来。曾当过兵、有着丰富野外生存经验的队友橘子当即制止大家高声喧哗,说经幡之处有神灵,万万不可惊扰,以免带来不利。没想到他一语成谶。

大家吃饱喝足,准备起身出发。放眼对面山崖,左右展开的两爿山岩好似雄鹰张开的巨大翅膀,环绕四周,我们分明感到自己正处身在一座由巨大山岩构筑成的天然城堡中。大家以为这就是进山时垃圾费收费凭证导游图上标出的石林,经验丰富的山人队长说:“石林还在前边,石林前面还有石城。大家再加把劲儿,到达石林我们就回头。”回想起来,这也许就是队长上山时把对讲机、抓绒衣、绳索、头灯等徒步穿越必备用品留在中巴车上的原因吧。

2015年10月6日,下午13:00,扎尕那景区

沿着缓坡前行约1小时,队伍来到了一处山坡,路边出现一座石头堆砌的小玛尼堆,队员们纷纷上前照相留影。此处山势愈加险峻,锯齿般连绵不绝的山峰中,不时冒出一两座突兀的尖峰,似猛兽的獠牙,又似直刺天穹的利剑,不时惊起队友的感叹。这时天空忽然阴沉下来,紧接着下起了小雨,队友们纷纷打起雨伞或戴上帽子。几位队员看时间不早了,建议返回,队长看了看阴沉的天色也同意返回。可是刚回头走了没多远,碰到了走在后面的队友老关。他一向爱跟队长调侃打趣,此时见队长回头,便说:“怎么下点雨就不敢走了?你这胆小鬼!”老队员老理也走过来说:“山里天气就是这样,这雨一会儿就会停的。”队长正犹豫间,一路走在后边陪伴爱人的老队员勇者也跟上来了。他对队长说,昨晚在宾馆洗漱时,碰到几个从扎尕那游玩回来的人,他们说从前面的石林、石城、大峡谷下山,不走回头路,而且一路上风景更美,只是途中有几处45度的下坡,路比较难走。队长综合考虑了一下,对大家说:“那好,我们往前去石林,走到石林就回头或者绕一圈下山,走不动的人可从原路返回。”

队伍回头走了不一会儿,遇到一个10人左右的驴友团队,正蹲在路边围成一圈吃着热气腾腾的方便面。一位骑黑马的青年藏民经过他们身边,那匹大黑马闻到方便面的香味,怎么也不肯往前走了,伸长脖子低头想吃驴友手中的方便面。青年藏民拉紧缰绳,笑着对那伙吃方便面的驴友说:“你们吃什么这么香呀,连我的马也想吃呢。”

队长走上前,问青年藏民到石林怎么走,藏民答说:“还很远,前边路不好走,有岔路还有陡坡,要去的话我可以给你们带路。”队长问:“带路要多少钱?”藏民说要200元。队长觉得多了点,看看导游图,石林应该就在前边不远,于是决定自己走。队伍又继续前行,果然小雨很快就停了,大家的劲头又高涨起来。但谁也不会想到,队长刚才做出这个决定时又犯了一个错:不该因为200元带路费而不请藏民带路,尤其是对这一带地形完全不了解,又没带对讲机、头灯、干粮、御寒衣物等徒步必备用品的情况下,而且队伍中还有这么多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新人。他始终认为,在他20多年户外登山经历中,这只是一个轻松的轻装徒步旅行,下午完全能够回到村口,顺利完成今天的旅程。

猜你喜欢

扎尕那石林队友
坑队友专业户
扎尕那少年
遭遇“熊队友”怎么破?
相约在石林
扎尕那(外一首)
扎尕那印象(摄影)
不怕神对手,就怕萌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