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2016-11-17任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任静

【摘 要】 积极心理学已成为世界性的心理运动,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提高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能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01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病态心理作出新的解读,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存在的某些潜在的积极的品质和力量。从而使人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是事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层次有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有很大的积极看待世界的潜力,如乐观、自我接纳、逆境中的心理弹性等。它强调人要满意的对待过去,幸福的接受现在,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二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塞里格曼对人类的人格风格做出了研究,包括有乐观、好奇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还有抑郁、烦躁等人格特质。积极人格特质加强的最佳方法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三是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积极心理学认为,构建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有利于个人积极心理的实现和成长。从而使人感受到最大的幸福的同时内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1】。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的分类上面,根据学科背景的不同,陈旭,张大钧将心理健康教育分为医学模式,教育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但是学术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念、作用等的研究非常少。我国学者对于构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实际经验,缺乏理论研究的支撑。

实践操作推广性弱,在高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如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协调,软硬件设施的的配备上都有实现的难度。而且我国高校之间差异较大,很多模式不具备推广价值,没有推广空间。要构建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推广性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社会对这个学科没有正确的理解和看待,很多人因为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导致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还认为,去心理咨询的就是有心理病,这样导致很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也不去咨询心理问题,更不会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构建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先树立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然后再主讲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最后要构建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系统,拓宽积极心理教育的途径,系统全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树立

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要靠理论的支持,才能长远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树立,需要人们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观、教育观和课程观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全校师生普及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让师生对心理学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我国当前模式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采用整合资源的方法,强调多方的通力合作,要求多层次、多角度的调动高校学生、教师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来探索和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平【2】。

(二)在健康教育中主讲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有研究表明,人类的活动是由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模式支配的,如果人长期接受一些消极的信息,那么它的潜意识也就会变得比较消极,反之,如果人长期接受一些积极的信息,那么它的潜意识也就会变得比较积极。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主讲积极心理学,让学生能更多的体验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指个体在经过一些美好的外界事物的刺激产生的愉悦、快乐、满意、自豪等的情绪,让学生逐渐掌握获得幸福的办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在遇到消极情绪的时候能够选择积极的面对。积极人格能够预防消极人格的破坏,能够维护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在积极人格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人格【3】。

(三)构建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系统

借助学校、家庭、社区等的力量全方位的开展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以及指导家庭教育,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正面的心理教育。但心理教育需要有系统的进行就必须借助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力量,包括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另外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是针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而应该鼓励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进来,组建一个庞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为实现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社区应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去基层宣传心理学知识,或开设家长学校,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构建,需要全体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参与、支持,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向上的发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征建议,为提高我国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作出重要的共享。

参考文献:

[1]黄建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4,04:247-250.

[2]屠鸣,李晓彧,魏春燕,邱建国,王媛.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59-63.

[3]张衡.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9:144-145.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