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资源路上的追梦人——记环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平

2016-11-16孙志超

资源再生 2016年8期
关键词:王金平大连市企业

文 / 孙志超

再生资源路上的追梦人——记环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平

文 / 孙志超

王金平是环嘉集团的缔造者,也是全国再生资源行业的领军者。他16岁单枪匹马来到大连,靠一杆秤,一辆简易的手推车,一个挎包,开始了他的创业追梦之路。凭着骨子里的吃苦耐劳精神,勤奋好学的个性,秉承“挖掘城市金矿、打造静脉产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他敢打敢拼、勇于开拓创新,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过30多年的奋斗拼搏,如今企业已发展成一个年产值达200亿的再生资源产业王国。

作为一位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家,王金平董事长同时还兼任着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中国废钢铁协会副会长、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辽宁省公安协会监督员、辽宁省个体协会副会长、大连市人大代表、大连市政风行风监督员、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特邀监督员,大连市武协副主席、大连河北商会会长、大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大连软环境建设监督员等社会职务。2011年获“国家‘十一五’中国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十大功臣奖”、2014年“大连慈善家”,积极参与大连市慈善总会捐款及公益事业,并成立了大连市环保基金。

走进环嘉

7月,暑热难当时节,《资源再生》杂志主编到福建师范大学参加中国再生塑料产业链协同创新座谈会,与新当选的中国再生塑料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王金平不期而遇。老朋友见面格外开心,王金平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如数家珍,当谈到PE T瓶的高效利用时,翟主编深受感动,当即决定去大连看看,于是就有了笔者近距离了解我们本文主人公的幸运。

环嘉集团是一家从事环保循环、再生资源行业综合利用的国际化企业,总部位于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注册资本10亿元,现有职工3千余人,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0%,并已通过IS O9001、IS O14001、OHS AS18001认证。

环嘉集团在大连经营区域累计投资200多亿元,建设23个生产加工基地,现有加工车间100多处,分拣中心500余个,各类机械设备上万台套。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占地超过3平方公里,建设有商务部批准的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集散基地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交易品种最全,分拣技术最高、配送能力最强,服务功能最好的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基地。集团已经形成从再生资源网点回收、分拣加工中心、集散交易市场交易的“三位一体”完整经营体系。环嘉年回收、加工、销售、交易再生资源超1000万吨,交易额200多亿元,三年上缴税收十几亿元。

在采访中,环嘉集团董事长秘书张天媞驱车带着我们整整用了3个小时、却只走了集团一半的所属企业。周密的规划设计、整洁美观的场区、现代化的加工设施、形象气质俱佳的员工,这个集团化产业的规模和阵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震撼和冲击:这是一个全产业链、全方位、高层次、高起点、高标准的再生资源产业集群。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轮廓和未来走向。

张天媞介绍,环嘉所经营的再生资源种类有废旧钢材、废旧纸张、废旧塑料、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旧玻璃等千余品种,是全球经营再生资源种类最多、最全面的企业。集团创建的回收站点、分拣配送中心、集散交易市场“三位一体”回收体系模式,集团所秉承的“公平、诚信、共赢”合作理念,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得到了行业广泛的采用和赞许,给全国的同行做出了示范。

在“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的大潮中,环嘉集团无疑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他们已经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废塑料进口业务,并设有环嘉美国分公司及环嘉英国分公司,年产销量、包括进入公司交易市场的废塑料达到300万吨。

有梦想才会有奇迹

家境贫寒的王金平出生在河北魏县,父辈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品格,培养了他从小就自立、自强,敢想、敢做、敢闯,不怕艰难困苦的性格。他从13岁就开始从事再生资源的回收——成为被一些人瞧不起的“收破烂”的。从河北收到河南,又从河南收到辽宁。16岁那年,王金平只身带着一对手推车的车轮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因为改革开放而焕发魅力的大连。第二天便把从老家一路带来的两个车轱辘装上车轴,又从建筑工地上“找”了两块木方子当车把,上面搭上木板,自此开始了他“破烂王”的传奇生涯。从踏入这一行当开始,他就始终行走在逐梦的路上,并不忘初心地坚定地走着。

八十年代中期他开始推着板车走街串巷收破烂,那时的梦想是要多收破烂、多挣些钱,多为父母分担一些养家糊口的责任,多给老人儿子成熟了、懂事了的骄傲与惊喜。

九十年代初成立公司之后,他梦想着要把所有散兵游勇的回收人全都组织起来,让大家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在社会上有自信、有自尊,树立起这个特殊行业应有的社会尊严。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大连最好的五星级大酒店宴请回收行业的上万人聚会,目的就是要让这些被视之为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树立起充分的自信与自尊。

为了这些梦想,王金平付出了很多。

其他人有了钱,有的出去潇洒,有的经不起诱惑急切地要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王金平在创业之初曾十年没出过大连,甚至连一个合作多年、每年都供给对方3亿多元废料的客户,他从来都没有去过其公司,甚至没有见到过这个人,把省下的钱用在企业再生产上。

今天,王金平的成功,已直接带动了家乡五万余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而从环嘉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中走出来的身家上千万资产者,也已然不计其数,但他依旧保持着谦逊、朴实、务实、低调的作风。

他现在的梦想,是于“十三五”期间集团要在全国按照“八大地区组团”布局,成立八大区公司; 在“一带一路”沿途、沿岸国家成立分公司,在全国、全球推广环嘉品牌,推动集团全球战略布局实施。让中国的环保企业走出国门,纵横国际市场!

只有创新才能可持续发展

王金平董事长凭借在业内三十多年的经验,敏锐地意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站的更高,走的更远。当他看到聚酯瓶回收与国际贸易的巨大市场潜力,凭着对国内处理聚酯瓶片加工利用水平深入的了解,凭着他对PE T的高效利用与深加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目前国内利用现状的准确把握,他斥巨资引进了PE T回收分选高端设备,这些先进装备和工艺的应用,使环嘉集团的PE T处理能力和规模在全国同行中稳居前列,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先进的分选处理设备,生产出来的PE T瓶片没有销路,不得不辗转来到了环嘉的生产线,而经过先进装备再次处理之后,价格上去了,销路也不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用于生产化纤类制品如聚酯长丝等,被生产成为了服装、地毯供应国内外市场。效益从哪里来?当然是先进的核心技术与现代化的智能装备!如今的环嘉,已经成为高质量聚酯瓶片的主要供应基地——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2015年7月,环嘉主导与葛洲坝绿园公司合资成立了葛洲坝环嘉(大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此举开启了民营再生资源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的先河,预计2016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环嘉目前是东北三省唯一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和废钢铁主要基地之一。环嘉集团的废钢铁年吞吐量已经达到300万吨;同时这里也是东北、山东、河北、浙江等地造纸企业最大的废纸供应商,年产销量、包括进入公司交易市场的废纸超过了300万吨。大连,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上已经名声鹊起。说起大连的这些变化,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的几位领导都异口同声评价:环嘉的成功,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不断创新。

企业的自信最重要的是打造文化自信

走进环嘉集团庄重典雅的文化展示中心,厚重的红木展示柜里,陈列着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明清时期的瓷器和书法挂轴,以及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各种文物字画。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王金平先生三十多年来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过程中从民间回收得来的。琳琅满目的各色文物令人目不暇接。

随同我们一起参观的一位投资界人士十分不解:这怎么回事?来到展厅的入口,一辆四面用木板围合的平板车的双把已经磨出了锃亮的包浆,而一块小小的展示牌上,一位普通员工用碳素笔和简单的花絮图案把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娓娓道来:“三十多年前,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怀着一颗朴实的心,远离故土来到美丽滨城——大连,开始了他漫长的创业之路。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个充满机会的年轻城市;他用汗水和辛劳见证着自己通往成功的坚实决心;他用诚信赢得了众多人的尊敬与支持。记不清多少个炎炎烈日;也数不清多少个寒风刺骨的冬夜,他一直坚持着,一年、两年、三年……。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他却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创业之初可以没有文化——因为没有那个条件;但事业想要做大、做强,没有文化却是万万不行的。”环嘉集团正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去践行集团的企业精神。

王金平不仅如饥似渴地补充文化知识,而且他正在向再生资源的专业领域发出挑战。如今他已经能够做到“一眼”识别上千种再生资源——仅对聚乙烯型物料,就能细分出100多种!在信用成为稀缺社会资源的今天,环嘉设立客服部和监督电话,对个别不讲诚信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对有实力的企业和初创的、实力不济的企业一视同仁。诚信管理方式为环嘉集团在本行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构建和打造了持久牢固的客户网络平台。集团公司发展过程中,一直十分关心职工生活,尤其是取得跨越式发展之后,集团经常通过提高员工待遇,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有受尊重和获得感,使职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光荣和幸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企业家,王金平同志在企业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努力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捐助慈善事业。2011年向大连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成立了“环嘉环保慈善基金”,用于环保事业建设与发展。

Dream catcher on the road of renewable resources

猜你喜欢

王金平大连市企业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期民居人物——王金平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