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价值

2016-11-16赵扬陈朝霞何川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救治院前急救

赵扬 陈朝霞 何川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92例进行研究,依据患者是否接受院前急救划分为Ⅰ组47例(院前急救组)、Ⅱ组45例(非院前急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发症及各项指标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 Ⅰ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Ⅱ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发病至诊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并且并发症发生风险小,患者死亡率低,可使得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高危胸痛;救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8.0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igh-risk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92 cases of acute high-risk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were studied,based on whether to accept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emergency is divided into group I 47 case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group),Ⅱ group 45 cases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group).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and documented and compared the indicators change.Results I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Ⅱ,the case fatality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 set time to diagnosis,the patient is sick in hospital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group Ⅱ,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patients at risk for acute chest pain implementation can achieve good treatment effect,and low risk of complications,mortality is low,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surial rates.

【Key words】Pre-hospital first aid;Acute risk of chest pain;Treatment

急性胸痛是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且病情进展快而复杂,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影响[1]。尤其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而言,如何在救治前做好相关急救护理工作,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我院对收治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发现临床效果良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49~73岁,平均(61.6±4.6)岁;疾病类型:肺栓塞8例,急性心肌梗塞59例,张力性气胸6例,主动脉夹层13例,其他6例。依据患者是否接受院前急救划分为Ⅰ组47例、Ⅱ组45例,其中Ⅰ组患者经120救护车接回行院前急救处理,Ⅱ组患者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急诊科治疗,未实施院前急救措施。Ⅰ组与Ⅱ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等常规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Ⅰ组患者经120救护车接回行院前急救处理,Ⅱ组患者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急诊科治疗。院前急救方法包括:①对患者体格进行简单检查并询问病史,对高危胸痛的情况作出初步的判断与鉴别;②即刻开展心电图检查,以便于快速确诊疾病[2];③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心电图进行监护,并行吸氧处理,同时开通静脉通道。对于胸痛十分剧烈的患者可临时给予杜冷丁镇痛;④对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嚼服,对于考虑实行PCI治疗的患者还需要给予氯吡格雷治疗;⑤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治疗,如果患者未出现低血压现象,则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⑥积极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对于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患者可给予适量胺碘酮治疗[3];⑦当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逐渐平稳后,可考虑快速运送患者至院内观察,并接受进一步治疗。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病死率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记录与对比两组患者在发病至确诊时间、住院天数两项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数据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

Ⅰ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7 d死亡率显著低于

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Ⅰ组患者发病至确诊时间为(3.2±0.5)h,住院天数为(13.7±5.1)d;Ⅱ组患者发病至确诊时间为(4.9±0.9)h,住院天数为(22.1±6.3)d。Ⅰ组患者发病至诊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胸痛多数都是心源性胸痛,而该类患者中往往都是高危胸痛,如重症心肌炎、ACS等。病人主诉提示为急性高危胸痛时应当需要有配备全面救治设备的急救车运送至医院接受治疗[4]。院前给予有效而全面的救治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来说,死亡人数中有将近一半都是在发病后60 min内死亡,还有部分患者发生了致命的心律失常导致死亡[5]。

院前延迟在总时间延迟中占据重要部分,这主要受到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水平和公众健康意识的影响。因此,在转运至医院急诊室之前,医师应当尽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稳定,同时还应当将各方面临床资料转交给接诊医生[6]。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器官功能和生命体征作出科学的评估,尽可能维持病情稳定,可给予相关药物治疗,面对危重症病人,当其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心脏骤停、低血压以及休克等现象时,应当依据相关治疗指南实施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以在最大限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7]。

本次研究中,Ⅰ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Ⅱ组,

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发病至诊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并且并发症发生风险小,患者死亡率低,可使得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淑银,刘桂娟.心源性胸痛疾病患者院前急救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63-64.

[2] 刘艳萍,唐应丽,范晓燕,柴爽爽,胡旭红,关怀敏.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08:767-768.

[3] 胡占生,田 燕,周民伟,刘晓辉,姚惠东.院前急救系统应用与新进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5,09:24-26.

[4] 叶惠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3,33:7082.

[5] 赵 扬.不稳定性心绞痛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0:1883-1886.

[6] 薛占英.评价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7:109-111.

[7] 韩雪峰,温 霞,袁海风,仓宏宇,赵颖超,阿拉腾其木格,王淑华,王玉增,李 飞,何 涛.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模式的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04:357-360.

本文编辑:鲁守琴

猜你喜欢

救治院前急救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与护理方式研究
门诊胸痛患者的分诊与救治分析
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移动互联技术在创伤救治中使用的展望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