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非洲华裔在政坛如此成功

2016-11-15

新传奇 2016年37期
关键词:程志卡姆加蓬

为何非洲华裔在政坛如此成功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华裔在政坛上早已活跃多时,既有开国总统,也有各部部长,既有地方首脑,也有中央议员,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多国推行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和政治参与政策。

日前,被称“温州之子”的加蓬总统竞选人让·平不敌对手,结果公布后,反对派认为有舞弊嫌疑,上街抗议并与警方发生冲突。

虽然让·平未能实现中国人期待的“华裔总统”的成功,但在这片不被国人熟知的古老大陆上,依然有一批华人后代活跃在各行各业,而像让·平这样身居高官的也不少。

为什么在“自由灯塔”之称的美国,华裔参政还存在如此多的困难,而在被殖民百年的非洲,华裔却不断创造历史呢?

让·平

华裔为何纷纷登上非洲政治舞台

让·平是加蓬为数不多的国际名人,其父程志平是一名来自中国温州的商人。程志平1933年移居加蓬,后娶当地一名部族酋长的女儿为妻。

据当地媒体报道,程志平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主要以销售瓷器、木材和海鲜致富,他还经营了一家面包店。他对当地人非常友好,也因此三次被选为当地议会成员。为了让儿子接受优质的教育,程志平将孩子送往法国念书。最终,让·平取得了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父亲程志平身上节俭、勤奋和诚实的中华美德,加上母亲杰曼的加蓬文化,让年幼的让·平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神奇。

“这种文化交融对我影响深远,让我很早就意识到了开放的重要性。”让·平说。

1972年,让·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关系及合作部门担任公务员,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随后几十年,让·平曾在加蓬及国际多个组织担任不同职位。

1999年,让·平升职为加蓬外交部长,直到2008年卸任。他被认为是前总统奥马尔·邦戈最亲密的政治伙伴,也是任期最长的外交部长和加蓬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

因为父亲,让·平对中国也有独特的感情。任职期间,他不仅多次访问中国,为中加友谊建言献策,进一步加强了双方合作。2008年,让·平还出席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

作为半个温州人,让·平多次回故乡温州寻根。当地村民为他修缮了祖居、创立了中加友谊馆,以见证这段特殊的跨国情缘。让·平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最常说的一句就是:“我是温州人。”

加蓬华裔让·平只差一步,就能创造加蓬华裔的历史,也许有一些华人会对此扼腕叹息,但是在非洲,让·平只是重复华裔参政的历史,而并非创造。

塞舌尔,这个坐落于东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1976年从英国殖民者手中正式独立,其至今也保持着非洲华裔参政的最高纪录。

从非洲华裔参政的历史来看,主要有三个方式,第一就是直接参与殖民地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从一开始就在独立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次就是非洲国家独立后宽松的政治参与政策。不管是黑人还是华人都是殖民的受害者,没有种族歧视的影响,华人与黑人能够在政治上取得同等的地位,而在那些执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如果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华人与黑人一样也是“二等公民”,饱受歧视,这让双方有着争取平等的共同政治目标。

华裔在非洲政坛活跃的第三个原因跟美国相似,由于华人独特的民族性格,让华人在众多地区都能够取得不错的经济地位,但同时又很少参与政治决策,始终与政治核心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但是在现代,华裔在政治上开始觉醒,要让政治地位能够切实反映华裔在经济上的地位,参政热情进一步高涨。

大到开国总统,小到地方主官

非洲能力建设研究院首任主席。

在毛里求斯,华裔占总人口的3%,据该国1947年颁布的宪法规定,任何年满21岁的成年人只要会几种语言(英语、法语、克里奥语、印地语或汉语),都有权利参与选举。如此宽松的参政政策,使得参政的华人比较多。

例如,1984年当选为路易港市长、198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的李国华、文化艺术娱乐部长曾繁兴、前检察总长陈念汀、第一位华人国会议员朱梅、前任毛国驻法国大使陈凯等。

最为知名的,便是祖籍广东省梅县的华裔朱梅麟,他曾任毛里求斯华商总会主席、国会议员、地区事务部部长等。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朱梅麟建议毛里求斯政府发展加工出口业,以免过于依赖旅游和蔗糖。

为表彰他为国家的贡献,毛里求斯于1999年开始发行印有朱梅麟头像的25卢比纸币作为纪念。

在南非,1948年国民党上台后推行系统的种族隔离制,一度使华人移民受到许多限制。

然而,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制裁,南非实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以鼓励外国投资,吸引大批华人进入南非。

祖籍福建晋江的华裔黄士豪1994年由省政府直接提名,当选为纽卡斯尔市市议员,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市议员。

1996年当选为夸祖鲁纳塔尔省新堡市副市长,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华人副市长。

1999年经过民主选举方式荣任纽卡斯尔地区因卡塔自由党主席。

在2004年南非国会选举中,黄士豪、张希嘉、陈阡蕙以及王翊儒脱颖而出,成为南非首批华人国会议员,改写了南非议会中没有华人身影的历史。

今年8月3日,南非举行有史以来最受民众瞩目的地方政府选举。非国大党华人议员候选人赵建玲女士,作为首位公开竞逐民选议员的华人备受关注。虽然最后结果差强人意,但赵建玲也创造了华人社区参与南非民主政治的奇迹,虽败犹荣。

虽然说这些活跃在非洲政坛的华裔跟中国人只有血脉上的相似性,但随着中国与非洲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非洲,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在非洲政坛上崭露头角,这必将是中非关系史中奇特的一笔。

虽然非洲华人的人数相比起其他地区来说要少很多,但已有不少华人政治精英走上非洲的政治舞台,既有开国总统,也有各部部长,既有地方首脑,也有中央议员。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多国推行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和政治参与政策。

例如,塞舌尔开国总统詹姆斯·曼卡姆是具有四分之一血统的华裔,(中文名陈文咸)祖籍广东顺德,其祖父是华人,曾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因政治避难从香港前往塞舌尔。

而且塞舌尔1976年6月29日独立,第二天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当年10月13日,曼卡姆还给刚刚接任中国共产党主席的华国锋发了贺电。

而由曼卡姆开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塞舌尔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一直稳固,2011年,塞舌尔甚至邀请中国在马埃岛设立军事基地,以加强打击海盗。

如今,曼卡姆致力于和平学研究,先后出访200多个国家并进行演讲,为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2014年9月,曼卡姆与妻子访华时曾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此外,曼卡姆还对中医特别感兴趣,2014年访华时还分别到访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同仁堂集团。

除了像曼卡姆、让·平这样处于政坛巅峰的华裔之光,还有很多地华裔出任内阁部长,地方主官。

费琼(中文名朱慧琼)就是其中的代表,费琼并非像曼卡姆和让·平这样的混血华裔,而是地地道道的华人后代。

费琼祖父朱箕奎是来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前身)的第一批中国人,费琼的父亲朱耀宗17岁来非洲投奔父亲。

费琼曾参加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投入到争取独立的运动中。而据其介绍其父亲开的面馆甚至后来就成为民族解放运动成员开会的据点。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她曾任津巴布韦两任内阁部长,主管教育和就业。

1994年,费琼在感到与政府执政理念差异极大且无力回天后,主动要求辞去部长职位退出政坛。

此后,她先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任教育小组主席,后在任非盟高级顾问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新京报》2016.8.30等)

猜你喜欢

程志卡姆加蓬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钢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研究
折翼的天使
李龙大与苏卡姆约的“矛”“盾”之争
达洋和吉坦 (十)
达洋和吉坦
温州人后裔角逐加蓬总统
感受加蓬的绿、黄、蓝
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