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谁将获利?

2016-11-12夏心愉

金融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发卡行收单手续费

夏心愉

商户“获利”的背后,其实是银行卡产业在“指挥棒”下的“让利”:发卡银行能抽取的手续费整体被降;被抛向市场化的收单机构博弈开场、硝烟渐扬。

今年9月6日开始实施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费率新规(下称“费率新规”)使餐饮行业承担的手续费“降低了一半以上”,新规每年能为餐饮行业省下74亿。

这74亿不是从天而降。商户“获利”的背后,其实是银行卡产业在“指挥棒”下的“让利”:发卡银行能抽取的手续费整体被降;被抛向市场化的收单机构博弈开场、硝烟渐扬。

而被扣多年“垄断”帽子的清算方中国银联,非但要面对清算市场开放、线上清算被抢、国际惯例的品牌授权费暂没指望,还要在线下被“指导定价”打去一大块利润。

然而搅动之下亦有新活力。抛开势必会受益于费率新规而贴补更多利润的餐饮、百货等行业暂不讨论,即使在银行卡产业里,竞争也在倒逼成长。

发卡行:棋局铺向“大零售”

从发改委和央行答记者问的表述来看,发卡行整体面临刷卡手续费降低。新规费率为:借记卡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35%且单笔封顶13元、信用卡不超过0.45%;发卡行曾经的收入是整体手续费里的7成,而原费率按商户类别分档,如:餐饮类1.25%、百货类0.78%、超市类0.38%、批发民生类单笔封顶等。

以调降最明显的餐饮类商户为例,原本信用卡持卡人刷卡100元,餐厅承担1.25元手续费,发卡行获得其中0.875元,但新规中发卡行最高获得0.45元。

笔者从银行业内多名卡业务相关人士处获悉,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多数银行已成功将发卡+收单的手续费收入占比降至卡中心整体收入的20%以下、甚至更低。由此,即便费率新规造成一定冲击,但整体来看并不严重。

至于发卡行的收入会减损多少,难以做出精准的估算。从整体来看,一名业内观察人士表示,假设参考发改委测算的74亿为总量,则其中银联估计得消化“大几亿”,历来手续费收入7倍于银联的发卡行“会吃进大盘子中的很大一部分”;从发卡行个体而言,情况悬差较大。

有必要一提的是,原本利用信用卡的授信额度靠批发类商户POS封顶机套取免息资金的行为,不但占用了银行卡中心以内部FTP定价花了成本从总行拆来的资金,还隐藏着较高坏账隐患,除了个别特别需要冲规模的银行卡中心外,一般银行视此为一大负担。而新规在这一点上能为银行减负。

据称,过去套现套码最“猖獗”的期间,一些发卡行的信用卡批发类商户交易占了一半,直到近两年才打压下去,这使得一些发卡行原本平均下来的信用卡刷卡手续费率与新政降低后的费率接近或持平,扣减一些仍有优惠的民生类商户,合计下来也在0.4%出头。从费率标准降低角度看,用前述“发卡量大的银行”卡部门人士的话来说,新政影响“其实还好”,以前批发类刷卡占比高的发卡行或许还会因市场规范加强而“受益”。

某发卡量较小的银行的人士甚至表示“欢迎这一调整”:一来,反正他们存量不大影响就不大,二来,他表示长远来看,商户负担减轻、支付环境向好,将使选用银行卡支付商户增加,也使愿用银行卡消费的持卡人增多,刷卡消费的总盘子大了,亦即供他们借机开发的市场就大了。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则将银行卡费改与互联网提速降费做了类比。他称,互联网流量成本的大幅下降促进了手机硬件产销、APP应用、O2O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活跃度,提升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规模和质量;银行卡费改降费也是同样道理,商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需要的是一整套集成化的综合服务,而不是单一的受理银行卡业务,市场在倒逼银行加速创新,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清算组织:转接费“割肉”后路在何方?

相比业务模式更多元、营收结构更丰富的商业银行,作为银行卡清算组织的银联受到费率新政的影响或许会更“痛”。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2015年新年致辞中曾经透露,银联所从事的清算服务,是一个不到20亿利润的“微利行业”。因此不管最终银联要从降幅大盘子里领走到底“大几亿”,此次新政都意味着狠狠地“割肉”。

在原刷卡手续费标准中,作为转接清算方的银联可以收取整体手续费里的1成,但新规将此降低为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65%且封顶6.5元,由发卡、收单机构各承担一半。

仍以调降最明显的餐饮类商户为例,原本信用卡持卡人刷卡100元,餐厅承担1.25元手续费,清算组织获得其中0.125元,但新规中清算组织最高获得0.065元。

和银行卡部门的收入结构已有大幅调整不同的是,转接清算费收入仍占了银联9成以上的份额。对于这一记降费重拳,银联、以及未来将要入局线下清算市场的机构,或都将难以避闪。

笔者查询境外主要市场定价机制发现,美国的刷卡手续费率为2%~3%,日本商户受理信用卡的平均手续费率为2%~3%、借记卡为1.5%~2%,韩国平均水平为2.3%,德国为0.7%~2.6%。不难发现境内的手续费水平,如果是比“低”,那么已经走在了最前列。

“今后国际卡组织进入境内开展转接清算业务,这么低的费率会导致他们集体‘水土不服。”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张宽海在一场内部研讨会上表示。

一名境外卡组织人士表示,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都有对费率的新规,但最后裁决都考虑了银行和卡组织的必要成本,并非“越低越好”,其中卡组织要提供网络、主机、数据等基础设施以及产品创新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服务,皆有成本。他并称,银行卡产业必将是开放共融的,多重主体将在其中完成利益协调。

银联还可能有什么投靠?从万事达卡的收入结构来看,万事达还向各合作方提供诸如大数据、商业咨询等增值服务,也在高科技、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以获得更大服务能力和更多收入来源。

在创新业务方面,银联其实已开始行动,除了去年末推动的移动支付平台“云闪付”持续发力,其对“银联钱包”建成O2O综合服务平台的规划也是动向之一。此外,银联国际近年来低调却快速的发展,也成为中国银联的利润新引擎。

收单机构:博弈在所难免

在竞争已较为充分的收单环节,新规中费率定价也被抛向市场化:由收单机构与商户自行协商确定具体费率。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在规模与利润之间,一场博弈在所难免。

新规伊始,各收单机构的定价策略如何?对于这一市场机密,各家机构均讳莫如深。个别愿意发声的机构,如快钱等,也只是表示暂时对费率调整还无具体应对措施,并对收单手续费划出一个宽幅区间。

竞争是把双刃剑。乐观者看出了它对于客户体验的改善,悲观者则恐于价格战、及其引发行业洗牌的可能性。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卫国在一场内部研讨会上表示,在新的价格形成之后,收单机构之间有竞争,商户便有了选择空间,竞争和选择的博弈结果将会使收单机构趋向于降低费率、提高服务和改善用户体验。

但也有第三方收单机构表示“玩不起”。在盈利挑战面前,多名收单机构人士向笔者表示,盈利挑战将更为严峻,只能想办法往多元化经营转型,逐步摆脱对收单服务费的依赖。

事实上,在费率新规出台前,收单行业的份额争夺已趋于“白热化”,连银行业收单也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挤压下被边缘化。从笔者此前获取的异地在沪持牌信用卡中心去年第三季度的内部数据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单的占比已达50.89%,同比快速上升了13.67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了银行。

多名收单银行人士也提及,收单服务从收入而言本已微薄,但这一业务之所以仍有必要,一方面出于服务客户时的一项业务配套,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通过收单获取商户的流水,从而为后续贷款产品(诸如“流水贷”等)提供贷审依据;或是获得商户重要数据,为银行的大数据开发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发卡行收单手续费
浅议“收单商圈”营销
银行卡跨行POS机盗刷纠纷责任认定研究
论信用卡诈骗案件催收效力问题的认定
——以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为例
同一银行异地转账将不收手续费
信用卡分期,别那么任性
微信提现每笔最少收0.1元手续费
基于双边市场的银行卡定价理论研究
浅谈当前银行卡收单行业中“二清”风险及防范对策
大数据时代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决策思考
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中国银行卡产业收单费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