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让学引思——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

2016-11-11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224200陈松兰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9期
关键词:儿童课堂教学设计

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224200) 陈松兰

以生为本让学引思——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

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224200)陈松兰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适合学生的?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高效的?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旨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辩证地实施“让学”和“引思”,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于儿童立场五让三引课前引课中引课后引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适合学生的?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高效的?

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能给我们最好的理论支撑。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在5%~90%不等。

(1)用耳朵听讲,知识保留5%;

(2)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3)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

(4)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

(5)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6)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

(7)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思维必须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当前,随着课堂改革的纵深推进,课堂教学逐步由“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现代课堂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焕发生机与活力。在一些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缺失,探究不充分,合作追求形式,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基础学力不强。

基于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我们提出了“让学引思”的课堂理念,旨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范式。

一、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核心理念

基于儿童立场,就是课堂教学要源于儿童,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其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

“让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首次提出,旨在“把学习的方便、学习的好处让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他在《人,诗意地栖居》一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他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就是将课堂的实践、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

“引思”就是通过点拨、启发、唤醒、激励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引思”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让学”和“引思”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让学生达到“会学善思、乐学拓思”的理想境界。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的基本要求

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目标让学生订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这里所说的“目标让学生订”,并不是教师将自己备课中制定目标的任务下放给学生,而是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以学情为基础的,不同的个体在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有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基础性学习目标(即共性目标),更应通过科学的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自己在课堂上达成的发展性目标(即个体目标)以及阶段性发展目标。

目标让学生订,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和归属感,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带着目标主动探究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多调查和了解学情,给足学生自主确定目标的时间和空间。

2.问题让学生提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列入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足以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数学问题的价值往往不在其本身,而在寻求解决它的过程中。一个好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能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任务,事实上,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五让三引”的课堂提倡将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3.活动让学生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事实上,“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习更重要”,“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叶圣陶的这些思想,指出了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设计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动起来,合作、探究、实践、体验才能成为可能。学生活动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对活动的发生要有充分的预设,要突出主题,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

4.规律让学生找

规律让学生找,实质上就是要重视学生体验并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各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学习规律,这一规律并非等同于教材或教学资料已经归纳形成的知识分类、公式、概念等,而应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给足学生找规律的时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探究心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予以必要的示范及指点;开展伙伴互助,合作学习,为找规律提供团队支撑。

5.收获让学生讲

学习后的小结对于学习本身具有深化作用,教师包办代替会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小结课堂学习所得,对梳理、概括、表达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典型发言的分析点评。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收获,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

三、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的操作路径

“五让三引”的课堂采用“课前引”“课中引”“课后引”三个大的环节实施教学,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引学单”配合使用。

1.课前引导主动学——学生小研究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学习的潜能,这些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的。

所谓课前引,即课前教师设计科学、有效的引学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小研究学习”。给学生提供先想、先做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堂学习准备。“课前引”任务的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问题引

依据新课内容,设计先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既让学生温故知新,又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课前引”环节这样设计:

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

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填空。

每排摆( )个,摆( )排,长( )厘米,宽( )厘米。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摆一个长方形所需要的小正方形的个数跟每排摆的个数和摆的排数有关系,为长方形的面积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因为学生在课前完成,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所以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讨论,将更多的探索空间留给学生。

(2)复习引

根据新知内容,设计相关旧知识的复习题,让学生梳理已有知识体系,为新知的探索打下良好基础。

如五年级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基于“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这两个知识是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脚手架和生长点,可设计这样的“课前引”环节:

判断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思考:像这样的加、减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通过对这组练习的辨析与整理,学生明白了计算加减法要将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相同数位对齐)。这组练习凸显了整数、分数以及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实质,也便于学生学习新知。

(3)自学引

有些学习内容,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梳理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设计这样的引学环节: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结合自学,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些复习课中,可以针对复习内容,让学生先对平时学习的情况做个回顾整理。如“式与方程”复习课中,这样设计:

我会搜集。

(1)搜集1~2题有关式与方程的典型易错题;

(2)搜集1~2题有关式与方程的好题。

学生搜集整理易错题与好题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设计引学问题时,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核心问题,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情,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前引”环节,同时对课前小研究学习情况要及时检查和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让引学环节的小研究学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受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

2.课中引领互动学——学生小合作学习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交流学习经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五让三引”的课堂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互动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1)生生合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和同伴的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课堂上构建以生生合作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格局,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协同发展。

如二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可设计这样的环节:

第一环节:组内互动合作,交流“课前引”小研究学习情况。

课前引——我来研究

①预习课本对应的内容。

②摆一摆,想一想:用一些小棒,选择下面的图形摆一摆。

你摆出了几个这样的图形?用不同的小棒根数试一试。比一比,每次摆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你会用算式表示出你摆的结果吗?

结合引学单的学习要求,学生凭借课前的小研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摆法及算式。通过初步互动交流,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概念。

第二环节:组际互动合作,交流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①你们小组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出的图形是怎么用算式表示的?

②我们的发现:如果小棒有剩余,可能剩( )根,小棒剩余的根数和( )有关。

教师组织每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汇报,让学生在互动中逐步探索出有余数的除法和之前学习的表内除法的联系和区别:余数和除数有关,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堂教学因生生合作而精彩,生生合作学习因实际需要而存在。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利用集体智慧出色地完成任务;个体学习资源不够丰富时,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拓宽学生视野。有效的生生合作可以降低学困生的学习焦虑感,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保护和增强,有利于学生形成荣辱与共、合作共赢的价值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

当然,教师要合理处理独立思考与生生合作的关系,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每个学生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2)师生合作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既有生生互动,还包括师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互动合作的内容,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去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设计这样的师生互动环节:

师:你能摆出5平方分米吗?

(学生动手摆)

师:为什么摆出的是5平方分米?

生:因为有5个1平方分米,所以是5平方分米。

师:想一想,10个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

(学生再次动手摆一摆,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摆不同的形状)

师:这是几平方分米?为什么?到底什么才是10平方分米?

小结:只要是用10个1平方分米的小方块摆,不管摆出什么形状,都是10平方分米。

教师在连续四次追问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展现思考过程,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引向深入。

“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师应真正做到新课标准所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学生思维火花的引燃者。

“让学引思”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生机、情趣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好奇、猜想、碰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探究、智慧、创造的课堂,它需要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从“教者”变成“引思者”。

3.课后引发灵动学——学生小探索学习

课后学习不仅要包含巩固性、检测性作业,更应该有拓展性的作业、探究性的学习。“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课后引”练习,主要起着拓宽学生思路及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等作用。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真正做到“课虽毕,探犹在”。

“课后引”环节的设计,可以出示课堂习得的知识和方法的延伸拓展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是阅读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可以布置调查、实验等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学生通过量、剪、拼等活动,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课后可以设计相应的探索性作业:

(1)猜想一下,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探索吗?

学生通过课后研究发现,只要是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都可以转化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知识来解决。学生通过探索完善了“多边形内角和”这一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逐步对知识有整体性的认知,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教学完“升和毫升”后,设计这样的“课后引”环节:

(1)到商店观察一些容器,了解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升或者多少毫升。

(2)用自制的1升、100毫升的容器测量家中的锅、碗等容器的容量。

(3)喝一喝100毫升的水,大约有几口?

上述练习既有调查内容,又有操作实践,是人人都能参与完成的课外活动,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对升和毫升的体会更加深刻,弥补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

再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结合学校读书吧装饰贴墙砖的实际,设计如下作业:

我当设计师:

(1)量一量,算一算,读书吧墙面的面积是多少?

(2)挑一挑,比一比,到市场了解墙纸的款式和价格,看谁的设计最漂亮,最经济实惠。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既让学生积累了应用性活动经验,又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原了数学的本质。

“课后引”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个性化的探究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后引”的实施还可与“综合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用观察报告、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展现,通过全班交流讨论、板报集中展示等多种形式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与“引学单”配合使用。引学单不同于一些教学模式中的导学单,不是课堂教学的导学案,也不是教案的替代,更不是练习题的补充。引学单重点强调的是一种理念的引导,学习方法的提示,学习活动的补充,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提示和参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我们倡导基于儿童的立场设计教学,辩证地实施“让学”和“引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金铃)

G623.5

A

1007-9068(2016)29-001

猜你喜欢

儿童课堂教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留守儿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六一儿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