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3723鲁地礼物清单所示唐代山东社会生产

2016-11-10周尚兵

敦煌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礼物山东

内容摘要:敦煌文书P.3723中的鲁地礼物清单与唐代山东贡品清单互为补苴,较全面地展示了唐代山东特色物产,可复原出唐代山东地域18类社会生产的基本脉络。这表明唐代山东农家的农副手工产品大多投向了市场,品种繁多,所以郁知言可以很方便地为王监军挑选所需要的特色礼物,反映出山东地域农商依存关系极为密切。史籍所缺载的山东农家生产文化、自然背景、农副结合的生活情形,藉由敦煌材料得到了具体而清晰的阐释,弥补了历史的缺隙。

关键词:P.3723;礼物单;山东;社会生产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4-0101-10

Abstract: The list of gifts from the state of Lu(located in todays Shandong province)in Dunhuang document P. 3723, together with the tribute list from Shandong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items from Shandong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help outline the basic conditions that created the eighteen products listed therein. The nature of these products suggests that most agricultural and secondary products and handcrafts were various and widely available throughout the region, which made it easy to choose and purchase gifts. These observations in turn illustrat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rmers and merchants of Shandong. These and other Dunhuang documents specifically and clearly provide evidence regarding farming culture, natural background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secondary products not recorded in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thus filling the gaps in history.

Key words: P.3723; gift list; Shandong; social production

敦煌写卷P.3723《记室备要》上、中、下三卷,是泰宁节度监军使记室郁知言为其上司护军常侍太原王公预先撰写的各种书信格式。“这本小书的发现,对于唐代宦官的官制研究,颇有帮助。”[1]目前对《记室备要》的研究,的确是利用上、中卷进行宦官官制研究。下卷送物书状所列举的76种鲁地送礼物品,学界迄今未加利用。赵和平先生在录校该文书时,仅是顺带提及这些物品“有助于对晚唐时上层社会的交往加深认识”[2],未展开进一步的探讨。而这76种物品,固有助于认识上层社会的人情往来,却更有助于认识唐代山东地域下层百姓的社会生产。故不揣谫陋,撰此小文,以求正于方家。又,本文所涉的山东,非是广义的太行山以东的山东,而是狭义的专指齐鲁之地的山东。

一 唐代作为礼物的鲁地产品

《记室备要》下卷所列送礼物品清单如下:

书籍、古画、诗篇、药方、障子、花鸟障、州县图、牙笏、木笏、剑、衣段、毛袄段、幞头、縠子、靴裁具、生蕉、竹鞋、琴、阮咸、镜子、棋局、长行局、弓箭、竹柱杖、鞍辔、鞭、笺纸、角器、越器、砚瓦、竹簟、水葱席、笔、墨、毬杖、扇子、毡、檐子、毡车子、檐子女二人、蒲扇、蝇拂、衣香、口脂、生药、木枕、交床、暖座、樱桃、藕子、蒲桃、笋、菴萝、甘橘、杏子、甘蔗、桃子、李奈、栗、橄榄子、笋笴、烘柿、榠樝、梅子、林擒、枣子、石榴、茶、酒、马、鹰鹞、猎狗、子、鹤、鹦鹉、茶酒。

上述76种物品,是郁知言考虑其上司太原王公的各种送礼需求而精选出来的鲁地特色产品。其事情之来龙去脉,他曾作序言其经过:

知言谬学雕虫,曾亲射鹄,知难而退,适意所从。时以咸通七年,偶游于鲁,遇护军常侍太原王公,好习儒墨,常以文字饰以缄章,染翰抽毫,皆成四六。至于毬酒娱乐之际,虽有掌笔之吏,亦未尝委焉。因命愚怀,备述所要,以防其阙。时之愚深沐知眷,诚难固辞,偶率荒芜,撰成三卷,分其事类,合二百八十六首。其间空阙者,临时改更,故以为任斐文词,不足以资翰墨,聊书短序,用述所因。

准上引序文:郁知言咸通七年(866)科举落第后游历山东鲁地,得到护军常侍太原王公的赏识而获得“记室”一职,感怀知遇之恩,于是为其作《记室备要》三卷。郁知言“偶游于鲁”的“鲁”,“指泰宁节度使(或称兖海节度使)的治所兖州,其辖区有兖、海、沂、密四州,即习称之鲁地”,“‘护军常侍太原王公应当是泰宁节度监军使”[3]。唐后期监军使由宦官充任,王姓宦官既由京中到鲁地作监军使,“不仅和在京的南衙系统发生关涉,甚至于和地方的节镇有频繁的往来,至少地方上的监军使和他们有经常性的往来,保持着‘热线联系”[3]264。既要与上司、僚旧、友朋们保持热线联系,则礼物馈遗加深印象之事在所难免,故郁知言为其主人挑选出76种鲁地有地域特色的礼品,并预作书状以备不时之需,所谓“粗表土宜,不避尘渍,辄敢持送,伏惟眷念,俯赐容留”[2]182之意。

在郁知言所列物品之外,还有一份更具地域代表性的山东物品清单,这就是历代官府“任土所出”的土贡。土贡,从来都是各地最富于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唐至宋初山东地域的土产贡赋,兹附表于后。

据两份物品清单,从官、私两个方面互为补苴,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唐代山东特色物品的面貌。藉由这些物品,可以复原唐代山东地域的社会生产情形。

二 唐代山东社会生产面貌的复原

考察前述两种物品清单每种物品的前向、后向、侧向及其回波生产情形,以笔者所见,它们共展示出唐代山东地域18类社会生产的脉络,兹分叙如下:

(一)柞树、柞蚕、琴弦、鹰鹞、网鹰人、熬鹰人、鹤、鹦鹉

柞树,亦称山桑,又别称杼,民间俗称橡子树。橡子是古代著名的代谷食品。《齐民要术》种柞条云:“俗人呼杼为橡子,以橡殻为‘杼斗,以剜剜似斗故也。橡子俭岁可食,以为饭;丰年放猪食之,可以致肥也。”[4]柞树成材后,可做房椽、屋槫及各种家具板。柞树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促使山东地域很早就广泛种植。

柞林中常有以柞叶为食的野蚕,谓之柞蚕。人工种植的柞树,加上丘陵地带的天然柞林,山东野生柞蚕茧甚丰,如唐长庆四年(824),“登州蓬莱山谷间,约四十里,野蚕成茧,其丝可织”[5]。柞蚕丝极为坚韧,是制作琴弦的最好材料。《尚书·禹贡》云:“莱夷作牧,厥篚丝。”孔安国注云:“桑蚕丝,中琴瑟弦。”“,山桑也。”孔颖达疏云:“《释木》云:‘桑,山桑。郭璞曰:‘柘属也。‘丝,是蚕食桑,所得丝韧,中琴瑟弦也。”[6]山东所产柞蚕丝琴弦,历代谓为名品。

柞树林中还生长着一种土黄色鹰鹞。唐段成式云:“土黄色,所在山谷皆有。生柞栎树上,或大或小。”[7]野生鹰鹞需要人力捕捉、训练,方能为人所用,郁知言的礼品清单中既有当地鹰鹞为礼品,则当地必有以捕捉、训练鹰鹞为生的网鹰人、熬鹰人。“唐永徽(650—655)中,莱州人刘聿性好鹰,遂于之罘山(今山东烟台芝罘山)悬崖,自缒以取鹰雏。”敦煌文献中的职业网鹰人也可以作为异地佐证,如S.6306《归义军时期破历》中支“网鹰人麦三斗”,P.4640“又同日,支与把鹰人程小迁等叁人各支粗布半匹”,等等。

山东是鹤类南北迁徙所必经之地,今地名有大鹤陂、鹤伴山等,当是鹤类迁徙经停之地。网鹰人既能网捕凶猛的鹰,则驯善珍贵鸟类如鹤、鹦鹉等自然也能网捕。所以鹤、鹦鹉等鸟自然会出现在郁知言的礼品清单中。

(二)楸树、桐树、琴、阮咸、木枕

楸树、桐树是古代山东地域最普遍的经济树种。《史记·货殖列传》云齐鲁“河、济之间千树萩”。“萩”通“楸”。《齐民要术》云楸“一树千钱,柴在外。车、板、盘、合(盒)、乐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材,胜于松柏。”[4]354唐人韩鄂《四时纂要》亦云:“楸,作乐器,亦堪作盘合。堪为棺材,更胜松柏。”[8]

谚云:“要快富,种桐树。”盖桐树根、茎、花、叶、籽均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是古代极为重要的经济林木。青桐籽是北方著名的代谷食品,“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炒食甚美。味似菱、芡,多啖亦无妨也”[4]356。白桐无籽,“成树之后,任为乐器。于山石之间生者,乐器则鸣”、“青、白二材,并堪车、板、盘、合、木屟等用”[4]356。其实青桐也合适做琴瑟、琵琶等弦乐器。桐树“花、叶取以饲猪,并能肥大,且易养”[9]。晚唐时,段成式犹记济南房玄龄家族的私家花园——历城房家园中广种桐树[7]114。

齐鲁之桐、楸所制作的乐器琴,先秦以来就负有盛名,以“峄阳之桐”所制琴为最。《风俗通》:“梧桐生于峄山阳岩石之上,彩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10]“兖州邹县峄山,南面半腹,东西长数十步。其处生桐,相传以为《禹贡》‘峄阳孤桐者也。”[11]

既有上好的柞蚕琴弦,又有上好的桐、楸琴木,山东之琴遂名扬天下。琴、阮咸等弦乐器也被郁知言选作礼品。

桐木亦能做枕,颇有安神之效,至今沂蒙桐枕还是馈赠佳品。唐时山东的送礼木枕更有可能是柳枕。贾思勰云“凭柳可以为楯、车辋、杂材及枕”[4]352。憑柳,廖启愉先注云:“未详。《农政书校注》释为较粗大的柳材,凭籍之以制作较大的器物。未知其的。”[4]353“凭柳”或当写如“平柳”,按:民国《临沂县志》卷3云:“柜柳,即平柳,荚如燕。”

(三)东齐羝羊、角器、毡、毡车子、毛袄段、暖座

山东产羊,至晋代时,“东海巨盐,东齐羝羊”[10]2694已成为山东的标志性商品。唐代山东各地例皆养羊,齐地齐州辅公祏姑姑家“以牧羊为业”[12],鲁地滕州王希夷“父母终,为人牧羊”[12]5121。

所谓“东齐羝羊”,实是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所说的绵羊,毛长而厚,其毛、皮、筋、角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角器,指用动物骨角制作的器皿。用象牙、犀角、羚羊角制成的角器珍贵,用羊角、牛角制作的角器比较普遍。此类角器是日常封信函、盛茶叶的用品。“东齐羝羊”的养殖,为角器制作提供了上好的原材料,再辅以山东自汉以来“俗弥侈泰”[13]的消费文化,角器制作自然是刻意求工求奇,遂成为不可多得的地域特产品。

“东齐羝羊”最有价值的部分非羊毛莫属,羊毛最常见的日用制品是毡,贾思勰特意记录了山东的“作毡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紧强,春毛软弱,独用太偏,是以须杂。三月桃花水时,毡第一。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耳。”[4]428郁知言将“毡”作为礼品之一,当是基于“东齐羝羊”的养殖。

车子是古代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因其要载重和长途奔波,必须用上好原材料制作,方能持久使用。而“作车,当取高平荚榆之毂”[10]2694。高平,今山东邹城所辖,西汉时称橐县,新莽时改称高平。山东榆树品种齐全,“今世有刺榆,木甚牢肕,可以为犊车材。梜榆,可以为车毂及器物。”“凡种榆者,宜种刺、梜两种,利益为多。其余软弱,例非佳木也。”[4]338梜(荚)榆木,“这种榆木特别宜于作镟材,可供镟成多种中空的器物,小者如盏、碗,大者如釭、毂,在木理上有其特性。”[4]340大约梜榆以山东高平所生者为最好,所以汉魏时形成了“作车,当取高平荚榆之毂”的认识。山东梜榆、楸、桐等木,皆是制车的上好木材,所以古代山东的车诚属名品,殆如今日汽车之宝马奥迪者。既有好车,再用上好毛氊加以装饰,氊车子无疑是上佳礼物。

山东羊毛作毡毯之外的其他用途,传世史籍失载。赖《记事备要》,可知尚能制作毛袄段和暖坐。“暖坐是兽毛皮或夹层絮绵制成的用于保暖的鞍马坐垫”[14],并非今日用于座椅的坐垫。

(四)桑树、蚕丝、蚕种、縠子、衣段、益都盛服、幞头、笺纸、桑皮纸、葛布、毬杖

司马迁所云“齐、鲁千亩桑麻”的生产面貌,直到唐五代时仍然存续。唐诗云密州“落晖隐桑柘,秋原被花实”[15];青州“农桑连紫陌,分野入青州”[15]3264;德州“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15]2036。敦煌文书S.529背记载五代、后唐时一名僧人游历天下名寺,自河北沧州入山东青州,再经兖、郓州达于陈、许州,沿途所见“桑麻暎日,柳槐交阴,原野膏腴,关闹好邑”[16]。

齐鲁地域大面积种植的桑树,除隐形的生态效益外,带来的第一项收益是桑葚,“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今自河以北,大家收百石,少者数十斛”[4]318。现在桑椹除当水果鲜吃外,已不干制,而是将其酿制为椹果酒,亦是当今山东送礼佳品。

齐鲁桑树属低干型鲁桑,桑叶肥大甘甜,能养好蚕。山东蚕种海内知名。萧翼为唐太宗到越州骗取辩才的《兰亭序》,即是扮成山东卖蚕种的落拓书生[17]。

好桑,好蚕种,给山东的丝织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山东各州均产上等丝绢,以“齐纨鲁缟”称名于世。礼物清单中的縠子,即平织皱纹轻纱,属鲁缟中的名品。齐纨名品更多,如贡品表中的镜花、双距等。齐纨在唐代以纤华[17]8109著称,这需要有高超的染色技艺。齐鲁染色技艺在唐代以青州北海郡(治益都)为最高,如“李清,北海人也,代传染业……子孙及内外姻族,近百数家,皆能游手射利于益都”[18]。北海郡出色的染色技艺,为北海所产丝绢赢得了“天下唯北海绢最佳”[18]2384的美誉。而用北海绢制作的服装,唐人赞其为“益都盛服”:“唐天宝中,益州士曹柳某妻李氏,容色绝代……着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裴顾衣而叹曰:‘世间之服,华丽止此耳。”[18]194

以华丽誉称于唐代的北海绢,当然是送礼佳品,只是郁知言概以“衣段”称之。送礼时自当随对象之不同,再行挑选不同品色的丝绢。

汉唐间山东织染业的发展,强力拉动了染料作物的种植。贾思勰记载了红蓝、蓝、紫草等染料作物的种植技术,并计算了种染料比种谷物多收三百匹绢的经济利益:“负郭良田种一顷,岁收绢三百匹。一顷收子二百斛,与麻子同价,既任车脂,亦堪为烛,即是直头成米。二百石米,已当谷田;三百匹绢,超然在外。”[4]364因为种植染料作物的超额利润,王洪范任青、冀二州刺史之前的官吏,“或强借百姓麦地以种红花,多与部下交易,以祈利益。洪范至,一皆断之”[19]。唐代益都盛服的兴盛,红蓝、紫草在青州当有大面积的种植,以满足本地染业的发展需求,而红蓝、紫草两种染料正是唐代青州代表性的贡品。

唐人衣着中头饰称为幞头。“幞头之下,别施巾,象古冠下之帻也。”“巾子制,顶皆方平”[20]。“隋制桐木巾子,盖取便于事。”[21]桐木透气性强,有防蛀、防霉、防潮等功效,故制巾子必以桐木为衬。山东既有上好桐木,又有天下第一的亮丽丝绢作巾,山东幞头之美由此可知,自然要列入郁知言的礼品清单。

山东桑蚕业的发展还有两项副产品:一是以到龄桑树之皮制作的桑皮纸,二是丝绵染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绵絮所制成的彩色絮纸。此即郁知言礼品清单中所说的笺纸。

山东纺织贡品中还有齐州的葛,只不知此葛是人工种植还是野生。葛皮纤维用于制葛布,而割剥葛皮之后的藤干则是制作毬杖的主材料。据考:“毬杖是一根周围绘有花纹、顶端呈半弦月形的棍,类似今日的曲棍球。毬杖杖杆一般用藤条制成。”[14]406-407即便在现代,马球运动所使用的球杆仍是用藤条制作。礼品清单中就有毬杖。

(五)笋、笋笴、竹簟、竹鞋、竹柱杖、水葱席、蒲扇

唐代山东能种竹。圆仁在山东荣成的赤山法华院,见“每房灶里,烧竹叶及草”[22]。唐裴耀卿修复齐州黄河大堤后,“北河回其竹箭,东郡郁为桑田”[17]3305-3306。

笋是竹子在春季萌生的嫩芽,鲜食,“二月,食淡竹笴;四月、五月食苦竹笴。蒸、煮、炰、酢,任人所好。”[4]359笋笴,即笋干,是由鲜竹笋经腌制、曝晒成的。笋与笋笴,属“山珍海味”之山珍第一品,自古至今为送礼佳品。

成竹的用途,贾思勰只提到了如何选材作器:“其欲作器者,经年乃堪杀。未经年者,软未成也。”至于作何种器,传世史籍阙载,赖《记事备要》,知山东竹子用以制作竹簟、竹鞋、竹拄杖等,它们是竹制品中较为高档品,所以被当作礼物。至于竹筐、竹帚、竹笼等物,则属竹制品中的日常用品。

竹类的生长条件,年平均温度须在12℃以上,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且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考古研究证明:在隋唐暖湿期,豫西洛河流域的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220毫米,可以大面积种植竹子[23]。山东能种竹,表明当时山东与同纬度的河南一样,降雨量达到了1200毫米以上。这样充沛的降雨量,使得当时山东地域的水环境比较优越,各地湖泊水体也相当丰富,因此随处都生长着水葱和香蒲草。这两种植物都能编织席、扇、帽等。水葱席是山东东牟、东莱两地的著名贡品,唐玄宗曾将水葱席赐予安禄山。而今山东水环境大不如昔,已少见蒲草与水葱,更不论竹。

(六)甘蔗、糖

唐代山东的甘蔗为民间礼品,食糖为青州贡品。“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24]自唐太宗引入蔗糖生产技术后,甘蔗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考古研究表明,隋唐时期是一个总体温暖的时期,当时的年平均气温要比现代高1℃左右,气候带的纬度北移1°左右[25],则唐时山东的自然热量能够满足甘蔗的生长,再加上当时1000毫米以上的年均降雨量,甘蔗与食糖生产遂成为当时山东生产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茶、石器、石、交床、越器

郁知言的礼物清单中有茶,是否山东本地所产,笔者未见材料说明。但王洪军《唐代的茶叶生产》所统计的98个产茶州中有“莱州”[26],未知引出何据。韩鄂《四时纂要》记录黄河中下游和渭河流域农事,其中有种茶技术要领,且山东彼时的气候条件确实能种茶。唐以后有史料明确记载山东产茶,《金史》卷99云鲁中、鲁东丘陵一带“茶树随山皆有”。

唐时登州、莱州均向皇室供送石器,莱州最有名的石器之一是作为煮茶器的石。煮茶器,通常用铁铸造,然“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27]。煮茶器需配支架,唐人以交床为之。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也”[27]114。唐代皇室饮茶成风,则煮茶雅器“石”必是唐代贡品之一,也当是民间送礼佳品。送石必配送交床,则郁知言礼物清单中的交床,未必是行坐用的绳式交床,当是与石配套的茶器交床。

越器,亦即青瓷器。陆游《老学庵笔记》卷2云:“耀川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28]唐代山东产白瓷器,也产青瓷器,尤其临淄窑烧造的油滴黑釉瓷器[29],是我国黑釉瓷器的名品之一[30]。山东产青瓷器烧成火候较高,致使泪滴状垂釉较多,内底常见深绿色积釉或天蓝色窑变,非常美观,这正是茶圣陆羽所云“青则益茶”的佳品。山东油滴釉越器,既是名品,自然要出现于郁知言的礼品清单中。

(八)生药、药方

自唐《新修本草》标示药材之所在道、地,中医就有了道地药材之说。治病疗效如何,要看药材是否道地。在前述贡品表中所列药材之外,据《新修本草》,山东的道地药材共有115种,依托这些药材及食疗养生的文化背景,唐代山东已然形成了一条采药、种药、制药、卖药的生产链[31]。赖《记录备要》,知山东药材医疗之外,尚有作礼物的用途。郁知言所云“生药”,当是山东“道地药材”的一个总称。

魏晋以来,山东以医名世的世家甚多,如清河崔氏、馆陶李氏、东海徐氏等[32]。这些医药世家有许多经典药方。世家之外,尚有许多民间验方,如鲁人赵瑜,累举不第,因于泰山专合巴豆丸药售卖,“饵其药者,病无不愈,获利甚多”[18]2476。在注重养生的唐代,搜集到这些药方,无疑成为送礼佳品。

(九)书籍、古画、诗篇、州县图、障子、花鸟障、扇子

山东地域自先秦以来好尚儒学,人喜聚书。奉旨编撰《氏族志》的高士廉“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12]2443,定398姓氏族,于贞观八年(634)奏请唐太宗定夺。据高士廉奏本的敦煌文书抄件[33],知唐初期今山东地域有魏晋旧门65姓。这些魏晋旧门多富藏书,如瑯琊王氏世代聚书,至唐代王方庆时仍“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12]2901。直到五代时,山东士庶仍有聚书积学的传统,如濮州鄄城人翟光邺“日与宾客饮酒聚书为乐”[34];青州人王师范“颇好儒学,聚书至万卷”[34]453。由于士庶大量聚书,故山东多有稀见本、珍本,这类书籍自然是上等礼品。

障子,是“带有卷轴的字画”[14]360,并非今人所指的屏风。花鸟障,即绘着花鸟内容的卷轴画。文人字画,自古以来就是高雅礼品。“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15]3665,可知扇子上亦有字画,实是与障子同类的物事,只是载体形式有异而已。礼物清单中列有扇子。

书籍、古画、诗篇、州县图、障子、花鸟障、扇子,这一类礼物是以地域文化积淀为基础的。以地域文化积淀为基础的上佳礼物还有各种器玩,然礼物清单未见器玩踪影,或许与唐廷禁止器玩有关,如开元二年“禁采珠玉及为刻镂器玩、珠绳帖绥服者”[24]123。

(十)砚瓦、羯鼓、棋局、长行局、笔、墨

山东各地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材资源。如沂州新泰县“障山,在县东南八十八里,出销石、石脑、炬火等石,居人常采以为货”[35]。滑石,“其出掖县者,理粗质青白黑点,惟可为器,不堪入药。齐州南山神通寺南谷亦大有,色青白不佳,至于滑腻,犹胜掖县者”。

山东石材或药用,或为器,名品甚多,尤以石砚为最。晋张华《博物志》云“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唐柳公权“常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12]4312。宋代蔡襄《端明集·文房四说》亦以青州砚为天下第一,而米芾《砚史》则提到了山东有青州青石砚、淄州砚、青州蕴玉石砚及红丝石砚等多种产品。可知在唐宋时代,青州石砚享有盛名。

山东石砚、石之外,现所能知的著名石器尚有青州制作的羯鼓,“宋开府璟虽耿介不群,亦深好声乐,尤善羯鼓。始承恩顾,与玄宗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瓮。”[18]1561

棋,亦作碁,盖围棋子、长行局棋子多用木材、石材制作。山东既有好木材,也有好石材,皆可用于制作棋枰、棋子。掖县青白石尤其适合作棋子,故山东石制棋局、长行局亦有佳品。郁知言的礼物清单中有棋局、长行局。

据《齐民要术·笔墨第九十一》,知山东所制笔为羊毫与兔毫两类。唐代山东临淄郡人段公路论笔,以兔毫为上佳,甚至认为闻名天下的均州鼠须笔等各种名笔均“未若兔毫”[36]。此是他习见习用山东兔毫而产生的个人偏好,未为的论。唐代山东笔的生产缺乏详细记载,只知山东清河、博平等县专为内库书手生产笔,“岁给河间、景城、清河(今山东武城)、博平(今山东聊城博平镇)四郡兔千五百皮为笔材”[24]1422。则知唐代山东笔必有可称名于世者,方能被选作内库书手专用笔,今世山东齐笔、安徽宣笔、浙江湖笔、河北衡笔并称中国四大名笔。

《齐民要术》所记山东墨为麝香松烟墨,又加有梣、胶益发墨色,是谓上等好墨。制墨中所用胶是关键,而兖州东阿产上等好胶,故山东墨亦以兖州所产为上佳,世称兖墨,唐宋时期一直为馈赠佳品。宋人冯山《谢人惠兖墨》诗云“故人山东来,遗我数丸墨”[37]。宋《元丰九域志》所载天下贡墨之州唯两州,兖州即其一。由此知郁知言在鲁地选墨作为礼品实非偶然。

礼物清单中所见齐笔、鲁砚、兖墨、笺纸,可知唐代山东的文具生产蔚然可观。

(十一)生蕉、菴萝、橄榄子、甘橘、牙笏、木笏、衣香、口脂、面脂

“又登州贾者马行余转海,拟取昆山路适桐庐”[18]3961,李洞“题诗在琼府,附舶出青州”[15]8284,由此知,唐代山东诸海港至江南、两广地区存在着商船航路。李洞搭随商舶从青州到琼府游历,但这类商船通常并不是从青州直驱两广、琼府之地,而是沿途经江南诸港卸装部分货物、补给食水后再前往目的地,山东、江南的丝织品就这样经由商船运到了南方诸港。宋人秦观作官雷州,所见“裔土桑柘希,蚕月不纺绩。吴绡与鲁缟,取具船客”[38]。

赖《记室备要》,可知唐代从两广、琼府返回山东的青州商船沿途运回了生蕉、象牙、檀木、香料、菴萝果、橄榄子、甘橘等。

香蕉产自两广地区,以古代的运输条件,熟透了的香蕉运往山东必定腐烂,所以能长途运输的必定是生蕉。生蕉到达山东,在唐代尚属稀罕品,故被当作礼物。菴萝果、橄榄子、甘橘三种南方物产,其主要产地分别在两广、闽清、江南,自然是商船沿途补给食水时就便采购装船的。

唐时琼府、两广地区本身的物产并不丰,但通过海路从外域传入的货物甚多。韩愈、王建送郑权到南海的诗、序,描述了琼府、两广地区香药遍地、象牙成堆。“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17]5626“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15]3400返回山东的青州商船将南海珍珠、名香、象牙、犀角、檀木等本地稀缺的产品运回山东,成为山东手工业者的常见原材料,用以制作牙箱、镂檀之类器皿[18]340-341。礼物清单中的牙笏,即是山东手工业者利用象牙的又一产品。象牙还能作角器、扇柄、拂尘柄等。蝇拂被郁知言选作礼物,自然不是以竹、木为柄的那种普通蝇拂,当是以象牙、檀香木为柄的高档物件。礼物清单中的木笏,山东本地的青檀木、桐木皆能制作,亦有可能是用南海檀香木制作的。

“异国名香满袖薰”[15]5756,无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还是王焘《外台秘要》,其“衣香”的配方中都少不了来自异域的檀香与苏合香,山东制作各类衣香、口脂、面脂所需的这两种香料只能是青州商船从南海运回来的。

(十二)酒、茶酒

鲁酒酿造历史悠久,尤以兰陵(今山东苍山县)酒为最。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考古发掘出完封的“兰陵贡酒”,其封泥上有“兰陵丞印”等戳印[39]。兰陵酒的制造工艺,《齐民要术》中进行了总结,贾思勰详细记述了山东元仆射、皇甫吏部等家族用酒曲制作优质黍米、糯米酒的方法。这些家族千酝万酿所得到的1 ∶ 1 ∶ 0.1的米、水、曲比例确实恰到好处,所以鲁酿香醇可口,深得人们喜爱,为当地宴宾馈赠的佳品:“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15]1815这样令人铭记的特色物品,自然要纳入郁知言的礼品清单。

茶酒,文书原件右下有“郊外迎送”的小注。在郊外迎送的场合,茶酒之茶,或当包含有“茶果”之意,所谓“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15]4728,“晚来恣偃俯,茶果仍留欢”[15]1159。其时山东茶果是相当有名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各种茶果的制作方法。茶果,即今日点心也。各种特色点心,至今仍为馈赠佳品。

(十三)马、鞍辔、鞭、檐子、檐子女二人

鲁地适宜养马,直到近代,鲁地《沂蒙小调》仍以“风吹草低现牛羊”作为咏叹。唐玄宗曾派人“求龙马于齐鲁之间”[18]3532。龙马云云,或当是野马。驯服后的野马自然是马力时代的上好礼物。鲁地作礼物的马,更有可能是来自于渤海的名马。李正己据“曹、濮、徐、兖、郓,共十有五州,内视同列,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12]3535。

有马则需马鞭、鞍鞯。高档马鞭,用金银、象牙等作手柄,作礼物的马鞭只能是这类高档品。山东贡品表中有决明,但非中药决明子,而是登州沿海特有的鱼种石决明,登州“有嘉鲯鱼,皮厚于羊,味胜鲈鳜。至春乃盛,他处则无之。鳆鱼亦出此州,石决明是也”,石决明“一枚直数千钱”[40]。与石决明一样属登、莱州独有的还有是用海豹皮制作的鞍辔。“登、莱傍海”,海豹“甚多,其皮染绿可作鞍鞯”[41]。由此知郁知言礼单中的鞍辔必是此类登莱独有的豹皮鞍鞯。用海豹皮制作的鞍鞯、战甲,不沾泥水,不惧箭矢,直到清代还为军中所宝。

檐子,一种无屏障的肩舆。因无屏障,故而唐人刘肃认为只坐檐子“过于轻率,深失礼容”[42]。王守恩乘檐子迎接后周高祖,高祖大怒,谓白文珂曰:“王守恩乘檐子俟吾,诚无礼也。”[43]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檐子为礼物是不太合适的。然而如果加上送檐子女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齐歌赵舞,自先秦以来,山东女子就以善歌舞著称。“齐郡旧曰济南,其俗好教饰子女淫哇之音,能使骨腾肉飞,倾诡人目。俗云‘齐倡,本出此也。”[13]862鲁地作为礼物的檐子女,自当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善能歌舞的女子,因此送檐子及檐子女,实则送“齐倡”也。

(十四)剑、弓箭、靴裁具、镜子、铸镜、磨镜

自先秦以来,山东冶铸业就相当发达,钢铁制品名品甚多,尤以宝剑出名。东汉章帝给以才能见称的三位尚书韩棱、郅寿、陈宠特赐宝剑,“自手书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44]。李贤注云:“《汉官仪》‘椎成作‘锻成。”则济南椎成剑,即用锻制工艺制作出来的名剑,这当然是上好的礼物。运用制剑的技术工艺,也能生产名刀。礼物中的靴裁具,是制作各类皮制品尤其是靴所用的刀具。

唐代锻工已遍布于乡村镇市,如圆仁所借宿的山东淄州僻远山村长山县古县村郭家,“主人锻工,本是沛州人”[22]244。使用锻制工艺,即便手艺寻常的匠人也可以利用高碳钢材锻打出相当锋利的刀剑、工具及农具,因此唐代各地刀剑、工具在锋利、坚韧程度上的差异已然不大,而据以展示它们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刀剑形制及柄、鞘装饰。卢照邻《刘生》诗云:“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15]522。由此知,刀剑等类礼物带给人们的关注点,其实并不在于它的锋利程度,而是柄鞘等附属装饰物的华丽。柄、鞘使用何种材料,镂刻何类花纹样式,均与地域文化积淀有关。在山东“俗弥侈泰”的消费文化背景下,山东商人从南方运来了象牙、檀香木等高档制器材料,而匠人则精心镂刻各类花纹以迎合人们“侈泰”的心理。这样的华丽产品自然是送礼的佳品。

可以说,唐时山东剑、弓箭、靴裁具、镜等类物产,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形制与华丽侈泰的装饰。而其实用性,只要勤加磨砺即可,如铜镜,“杜贞孟宗周览求师,经历齐鲁,资用将乏,磨镜自给。”[10]3178

(十五)藕子

如前述,汉唐时期,山东陆地淡水水体相当丰富,各类水产甚多,贾思勰为立“养鹅、鸭”、“养鱼”等条目,并于“养鱼”目下附蒪、藕、莲、芡、芰等水产植物的种植方法。山东各类水产植物布满河湖,以致于“采菱东齐”[10]3762成为铭刻于时人心中的物质文化印象。

藕只是当时山东淡水物产的一种。然藕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汉唐时期医家、仙家谓藕“久服轻身耐寒,不饥延年”,以故“神仙家重之,功不可说。其子能益气,即神仙之食,不可具说”[45]。在汉唐仙道长生食散的文化背景下,世人特重莲藕,以此藕子成为馈遗珍品之一。济南历城以泺泉水、明湖莲子和藕子制作的“莲子血羹”[7]107,世称名馔,益增山东藕子之名。山东藕子遂成为当时著名礼品之一。

(十六)樱桃、蒲桃、杏子、桃子、李奈、栗、烘柿、榠樝、梅子、林擒、枣子、石榴

《齐民要术》中详列“枣、桃、樱桃、蒲萄、李、梅、杏、梨、栗、柰、林檎、柿、木瓜、安石榴”十四种果实的种植方法,是贾思勰对山东果品种植技术的大总结。上述果品,以青州乐氏枣最为知名,“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多膏肥美,为天下第一”[4]260,“蒸煮食之,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青州,次蒲州者好。诸处不堪入药。”[45]66济南金杏“大如梨,黄如橘”[7]174,如此大杏,别处皆无,诚属名品。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15]1868,可知上述诸种果品,唐代山东地区仍广泛种植,且又培育出一些新品。如:“唐贞观年中,顿丘县有一贤者,于黄河渚上拾菜,得一树栽子,大如指,持归莳之。三年,乃结子五颗。味状如柰,又似林檎。多汁,异常酸美。……后树长成,渐至三百颗。每年进之,号曰朱柰,至今存。德贝博等州,取其枝接,所在丰足。”[46]

礼单中的榠樝,即木瓜。可见当时山东所产果品大多列入了郁知言的礼物清单中。

(十七)犬、猎狗、子、猫

曹州、濮州历来出产名犬,是以两地贡品中都有“犬”。唐中宗时宰相唐休璟出张君为曹州刺史,张君前往辞行,休璟即对张君索要曹州犬,云“常闻贵郡多善犬,愿得神俊非常者二焉”[18]626。曹州犬“其警如神,其猛如虎”[18]1453,的确是善犬,以故官方、民间都愿得一曹州犬以为护身护院。如此稀缺之物,自然是送礼佳品,故此曹州“猎狗”得入郁知言礼物清单。

狗须驯导,方能“其警如神”,曹州既有善犬,则必定有好的驯狗师。

青州贡品中有“猫”,其具体情况现已不得知。

(十八)海物、海鱼、文蛤、海蛤、海藻、海砂

各类海产物品概称海物。山东傍海,海物贡品甚多,如前述的独有品种鳆鱼石决明等。

海鲜能入贡,亦适合作礼物,只是囿于古代技术条件,海鲜保鲜不易,运输成本极高。私人礼物又不能如官方贡品那样不计成本,故郁知言礼物清单中不见各类海鲜踪影。山东海产干品亦多,列入贡品中的有莱州海藻。海藻,即海苔。其他干品如鹿角菜,“出海州,登、莱、沂、密并有,生海中,又能解面热”[47]。各类海产干品虽无保鲜的难题,却是南北沿海地域都能出产,又运输容易,殆为各地平常之物,难以作为礼物。

登州所贡海砂,并非今日建筑、冶铁领域用的海砂,而是术士炼丹用品,即海盐。在唐代,山东北海、东海盐皆为名品。东海盐当即前文所云东海巨盐,北海盐主要用于制鲊、菹等腌制品。“今有东海、北海盐供京都及西川南江用……北海盐黄,草粒大。以作鱼鲊及咸菹,乃言北海胜”[9]287。

三 唐代山东涉农五业的商品化

总观前述十八类社会生产,实不出涉农五业的范畴。涉农五业,即除粮食生产之外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首先,粮食生产之外的种植业,如红蓝、紫草、甘蔗、药材等非粮经济作物,在前述十八类社会生产中可以见到它们在山东有较大面积的商品化种植。在非粮经济作物种植的背后,是染料、食糖、药品等行业的兴旺。

涉农五业中的林业,指的是竹木林果树的生产。从前述十八类社会生产中,可见到柞树、楸树、桐树、桑树、柳树、榆树、樱桃树、桃树、李树、柿子树、石榴树等林果木种植、培育的情形。而笋、笋笴、竹簟、竹鞋、竹拄杖等系列竹制商品,说明了当时竹子种植、竹器生产及销售的情形。

牧业,指的是畜牧养殖业。前述十八类社会生产中的东齐羝羊、马、犬等礼物,说明唐代山东农家的畜牧养殖产品已确实投向了商品市场。“郓城县有一农家,豢豕十余头,时于陂泽间”[18]3949,农家养猪十余头,其目的显然已不属单纯的自给,而是一种商品生产。

渔业,从贡品表中只能看出唐代山东海产渔业之一斑,至于淡水渔产情形,礼物、贡品表中都无显现。但唐代山东年降雨量既高达1000mm以上,且湖泊众多[48],其淡水渔产其实有可观者,如“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渔船掩映,罟罾疏布,远望之者,若蛛网浮枉也”[7]107;密州诸城县有“百尺陂,在县东南三十四里。中多菱莲萑蒲,水族生焉,百姓取给”[49]。“平原高菀城东有渔津”[7]86,可证水产作物、鱼类,百姓们也将其投向了市场。

涉农五业中与农家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业是副业与家庭小手工业,这一点在两份物品清单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自古农家副业以采集业最为典型。在上述的十八类生产中可以看到农家的采集物品有橡实、野生柞蚕茧、桑椹、桐籽、桐叶、松籽、榆钱、野生竹笋、水葱、萑蒲草、野葛、菱芡、野生药材等多种,而不见于两份表中的农家采集品种尚有各类野菜、野果等物。

农家的农副产品加工及家庭小手工业情形,在两份物品清单中有多重反映。农家小手工制作以条编产品最为明显,有水葱席、竹簟、蒲扇三种作为礼物的精品,而不见于物品清单则更为普遍的农家编艺产品当属柳编、竹编,如筐、箕、罐、笼等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清单中尚有更多的家庭小手工业制品,如用柞蚕丝绕制琴弦,剜刻木枕、交床,用石材打磨石、棋子,镂制角器,晒制笋笴,缝制暖座,染造鞍鞯,等等。

齐纨鲁缟的发达,业已说明“耕且织”是山东农家副业中最为常见的小手工类型,无须赘述。“耕且陶”可算是山东农家副业中常见而又比较大型的项目。陶的内容是砖瓦建材、日用陶瓷器、木炭等窑烧产品,通常是数家合作,在农闲时准备好各种材料胚胎,自行装烧或者请装窑师傅来把握火候。唐代改进窑烧技术后,白瓷、彩瓷生产讲究器形图案及色彩的艺术创作,这已不是普通农家所能完成的,因此在白瓷、彩瓷生产地区,“耕且陶”无法存续下去,陶逐渐从农家五业中分离。但“耕且陶”的情形在山东比较明显,自龙山文化以来山东烧造黑陶,瓷器烧成技术出现后,山东又烧制成黑釉瓷器。黑陶、黑瓷均讲究色黑如漆,色彩上的艺术创新不是黑陶瓷生产的重点,故“耕且陶”这种农工结合形式在山东得以存续。郁知言礼物清单中的越器,即是这种“耕且陶”的精品。

从以上十八类涉农五业的情形看,唐代山东农家的农副手工产品投向了市场,且品种繁多,所以郁知言可以很方便地为王监军挑选所需要的特色礼物,反映出山东地域极为密切的农商依存关系。史籍所缺载的山东农家生产文化、自然背景、农副结合的生活情形,藉由敦煌材料得到了具体而清晰的阐释,弥补了历史的缺隙。

参考文献:

[1]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8.

[2]赵和平.敦煌表状箋启书仪辑校[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18.

[3]赵和平.《记室备要》的初步研究[C]//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261.

[4]廖启愉.《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358.

[5]王溥.唐会要:卷29[M].北京:中华书局,1955:538.

[6]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0.

[7]段成式.酉阳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81:196.

[8]韩鄂.四时纂要校释[M].廖启愉,校释.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61.

[9]尚志钧.《新修本草》辑复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3.

[10]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0:4245.

[11]周勋初.唐语林校证:卷8[M].北京:中华书局,1987:722.

[12]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266.

[13]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862.

[14]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331.

[15]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797.

[16]郝春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3卷[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1.

[17]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3059.

[18]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230.

[19]李延寿.南史:卷70[M].北京:中华书局,1975:1712.

[20]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44-45.

[21]钱易.南部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32.

[22]白化文,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194.

[23]王邨.中原地区历史旱涝气候研究及预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4-6.

[24]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6239.

[25]吴宏歧.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1).

[26]王洪军.唐代的茶叶生产[J].齐鲁学刊,1987(6).

[27]吴觉农.茶经述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4.

[28]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23.

[29]张光明,毕思良.山东淄博窑址出土的油滴黑釉瓷器[J].考古,1988(9).

[30]凌志达.我国古代黑釉瓷的初步研究[C]//中国古陶瓷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77.

[31]周尚兵.隋唐时期山东手工行业的特点[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

[32]廖育群.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4,227.

[33]王仲荦.华山馆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7:328,349.

[34]]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554.

[35]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306.

[36]段公路.北户录[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9册:43.

[37]冯山.安岳集:卷4[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8册:304.

[38]秦观.淮海集:卷6[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15册:457.

[39]黄石林,朱乃诚.中国重要考古发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63.

[40]庞元英.文昌杂录:卷2[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2册:665.

[41]朱彧.萍州可谈:卷2[M].北京:中华书局,2007:45.

[42]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1.

[43]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25[M].北京:中华书局,1976:1642.

[44]范晔.后汉书:卷45[M].北京:中华书局,2000:1535.

[45]孟诜.食疗本草[M].张鼎,增补.尚志钧,辑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7.

[46]张.朝野佥载:卷3[M].北京:中华书局,1979:68.

[47]尚志钧.《本草拾遗》辑释[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2.

[48]周尚兵.隋唐时期山东农业发展的特点[J].农业考古,2010(1).

[49]乐史.太平寰宇记:卷24[M].王文楚,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8:497.

猜你喜欢

礼物山东
开放的山东,乘风前行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爱的礼物
礼物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