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研究

2016-11-09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730030

低碳世界 2016年29期
关键词:区域规划布点气象条件

徐 静(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730030)

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研究

徐 静(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730030)

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是区域规划环评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监测点设置过程中,需要对区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从区域开发功能角度出发,保证对区域规划中产业发展可能面对的环境问题进行较好把握。本文在对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问题的研究,采用了Causs模式对最大浓度落地点进行把握,以此作为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的依据。该方法在进行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能够对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大气环境特征进行较好把握,以满足项目建设实际需要。

区域规划;环评;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

前言

在进行区域规划过程中,通过设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能够对影响环境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监测,从而保证区域规划过程中避免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在进行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区域污染气象特征进行把握,保证监测点位可以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较好的反应。在进行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时,要注重对布设方法进行有效选择,保证监测点布设时,能够对实际情况进行较好的反应,从而保证区域规划具有较高的环保性。本文在对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研究过程中,以某开发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区域如何进行监测点位布设。

1 区域环境介绍

1.1 气象特征

该地区地处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日照较为充足。该地年平均气温为9.2℃,主导风向为东风,风速为1.1m/s,该地区全年的静风频率为60%。

1.2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从规划区情况来看,其工业类型主要以化工、机械加工、乳制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工业为主,这些工业分布在规划区的东南部,并且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相对较少[1]。大气污染物排放较多的地区为东部和西部,主要以供热烟囱排放的废气为主。

2 区域规划

在进行区域规划过程中,注重发展区域经济,保证区域经济效益得到有效实现。区域规划过程中,注重采取综合规划措施,以制造业为主,高新产业为辅。规划区总面积为1828.26hm2,规划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158.26hm2,工业用地为582.66hm2。规划设计过程中,东部设为综合服务区,中部为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为农业区。

3 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分析

从现阶段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和扇形布点法四种。关于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方法,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3.1 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在应用过程中,注重对规划区域进行常规性检测,需要结合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对规划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分区之后,设置一定的采样点,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监测点位布设[2]。

3.2 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在应用过程中,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均匀网格方格,设置的监测点位布设点为网格两条线的交叉位置,或是将其设在方格中心位置。在进行网格布点法应用时,需要考虑到规划区域的人口规模、污染源情况等因素,从而保证网格布点法能够发挥应有作用[3]。

3.3 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注重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监控。在布点时,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划分为若干个同心圆,并从同心圆的圆心做射线,两个同心圆射线的相交点,作为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同心圆布点法在采样点选择时,主要考虑到污染群情况,在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下风向布点数量相对较多[4]。

3.4 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在应用过程中,注重对监测区域的主导风向进行把握,布点位置在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在布点位置选择时,以污染源为扇形定点,呈45°角展开,布点选择在扇形的弧线上,每条弧线的监测点设置在3~4个[5]。

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要注重对布设方法进行有效选择,使布设方法能够与区域规划情况保持一致性,发挥布设方法的功能和作用,从而保证监测点布设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4 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研究

在进行区域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对区域主导风向进行把握,该地以东风为主,大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进行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主导风向设置相应的大气环境监测点,从而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为降低污染提供必要依据。

4.1 从地面最大浓度落脚地进行布设

区域规划过程中,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烟囱排放的浓烟,在监测点布设过程中,需要对烟囱最大浓度落脚地扩散情况进行把握。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最大浓度落脚地进行计算,以落脚点作为监测点布设位置。

4.2 气象条件利用

在对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区域气象条件,通过对气象特征进行把握,保证监测点布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于区域气象条件特征,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出。

表1 不利气象条件的主要污染气象特征统计表

结合表1来看,不同时间下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有着不同的影响,在4点、8点、19点时,风向为静风风向,并且风速相对较小,稳定程度相对较高,这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但是在下午1点时,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监测点布设过程中,可以将位置选择在C类稳定度下风向处。

4.3 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点分析

在进行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以下问题进行考虑:

(1)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把握,并结合气象污染特征,在环境污染较为敏感的位置设置大气环境监测点,实现对环境情况进行有效地监测。

(2)在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要对当地主导风向进行把握,一般来说,监测点位布设在开发区域的上风向,能够对环境污染因素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为环境规划和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3)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时,需要考虑到气象条件特征,能够将监测点位布置在最大浓度落脚点。这样一来,能够为区域规划的环境评估问题提供依据。

5 结论

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时,要注重对规划区内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把握,结合规划区的功能,保证监测点布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满足区域规划发展需要。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时,需要注重以下问题:①能够对功能分区特征进行考虑,每个功能区设置相应的监测点,以实现对功能区大气污染情况进行有效检测的目标;②在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要注重对敏感点进行把握,将其放在第一考虑位置;③在对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时,注重对Causs模式进行利用,能够对气象条件特征进行把握,对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的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问题进行重点考虑,保证监测点设置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特征。总之,在进行区域规划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实际情况进行把握,保证监测点位布设能够符合区域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1]王 颖,霍玉侠,侯雅楠,潘 峰.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1,06:33~35.

[2]白 亮.福建省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01:99~104.

[3]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J].中国环保产业,2013,01:4~18.

[4]李海耀.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大气专题编制探索[J].山西建筑,2013,16:197~199.

[5]王 帅,丁俊男,王瑞斌,解淑艳,张 欣.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04:21~25.

X831

A

2095-2066(2016)29-0029-02

2016-9-30

猜你喜欢

区域规划布点气象条件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探讨
成都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长江经济带区域规划法律问题研究
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
甘肃高校商科专业布点问题研究
气象条件对某新型蒸发冷却空调的影响
江西省绿色通道车辆货物检测点布点方案探讨
2012—2013年一四三团冬小麦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