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016-11-09谢柽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9期
关键词:色彩构成印象派

谢柽

摘 要:对“对于色彩心理学的认识”“色彩心理学在艺术中的运用”“色彩心理学在艺术外的扩展”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色彩心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色彩构成;印象派;色彩系统

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9.033

对于艺术作品,通常要给予人们最直观的印象,即视觉印象。创作者将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作品这个信息载体输出给观众,才能实现一次完整的艺术实践。当色彩成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时,色彩在画面的整体组合中产生了一种象征性,往往具有多向性的暗示。自印象派出现以来,色彩作为感性度较高的一种视觉形式,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艺术家和大众的关注。创作者对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影响、调节观众的心理情绪,甚至可以对观众的特定情感产生引导作用。

近年来,色彩心理学也成为了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从简单的认识色彩心理学,到运用色彩心理学于艺术的各方面,再到色彩心理学的在生活中的实践,在这三个阶段中,大量美术学文献和艺术实践都促进了大众对色彩心理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本文对国内外色彩心理学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对色彩心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对于色彩心理学的认识

艺术家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意识到客观色彩与大众所接受到的色彩信息之间的差异。中国北宋时期画家郭熙在其山水绘画理论《林泉高致》中提到:“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指导创作者观察并认识到同一色彩信号在不同环境下给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并将其规律运用于艺术创作中。

由于色彩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物理环境的客观影响以及接受主体的主观影响,同一种色彩对大众会产生无数的视觉感知,这种相对性使研究者对色彩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增加了不少难度。包豪斯的第一位基础课教师约翰·伊顿写过一本《色彩构成》,并提出了三原色、十二色相环等色彩理论。从这时候开始,更多的美术教育者及创作者开始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在伊顿离开了包豪斯之后,教师约瑟夫·阿尔伯斯在其教学基础之上,并加以自身色彩实践的深切体会,再次写成《色彩构成》一书,其中的色彩理论以及和规律经过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和实践,运用并发展到了艺术的不同领域。当年被批评家们所贬低和排斥的观点,如今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色彩构成》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纵观多个版本的《色彩构成》和艺术创作经验,可总结出当前美术学者们的普遍认可的结论:色彩心理学中的色彩与物理学中的色彩相互对应不仅仅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而如何将这种感知差异运用于实践,从而促进与观众交流,这一点也开始受到学者的探讨和研究。

2 色彩心理学在艺术中的运用

客观色彩与观众心理之间的联系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在过去的几百年,虽然只有数量相对较少的画家对此进行了探究,但这却是艺术上的重要探索之一。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诞生和发展,是艺术史上辉煌的一页,引导了更多的艺术家运用色彩表现出自然给人的瞬间印象,以及人类自身的喜怒哀乐;后印象主义更是提倡自觉地运用色彩和形体来表现内心。这些艺术流派对表现手法的探索成为了学者们研究色彩心理学的热点。

除了广受关注的印象派之外,美术色彩与观众心理的联系还存在于艺术创作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学术探索也开始受到更多美术学者的关注。比如《大师眼中的色彩》一书中讨论的色彩组合的心理效应,提倡艺术家从基本结构概念向色彩运用体验转变。比如,目前艺术学者越来越多地对我国传统色彩进行研究,这对中国文化史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应用都起到了启发和指导作用。

3 色彩心理学在艺术外的扩展

色彩心理学正不断地在各领域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加深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生活价值观以及所向往的生活方式的理解。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语言,更是一种”情感语言”和工具符号。色彩心理学逐渐运用于人际、社交、情绪管理等方面,在各个学术和生活领域都有着其独有的作用。

业界知名的色彩咨询服务机构彩通公司开发了一种革新性的色彩系统,可以对色彩进行整合识别、配比,并出版了《彩通色卡》《彩通色彩圣经》,在探讨色彩发展过去的同时,启发了色彩发展的未来,将色彩心理学推上了权威的高度。此外,还预测了未来短期内的色彩流行趋势,比如2015年下半年公布的2016流行色——玫瑰石英和宁静粉蓝。色彩心理学的准确运用,甚至能实现它的预见和引导作用。这也是色彩心理学在经过严谨的探究后运用于群众生活的典型实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几十年,艺术家们对色彩心理学运用的变化之多远远超过过去的几个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日常的色彩心理学体验带来了结构性变化。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远远不止本文所提到的这些内容,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色彩心理学会不断体现出它的力量和内涵。色彩心理学的导向性和社会意义将会是美术学者和艺术家的探索重点之一。色彩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学者在学术上的探索和研究,也离不开艺术家们的尝试和创新。勇于创新和大胆实践是探索色彩心理学最有效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约瑟夫·阿尔伯斯.色彩构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霍茨舒.解读色彩[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色彩构成印象派
名家/[法国]毕沙罗
色彩构成与墙绘艺术互融式应用研究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传入、批判、正名
对高职“色彩构成”课程改革研究
浅析色彩构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花艺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拍卖
“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什么叫做“现代印象派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