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阅读习惯研究

2016-11-09孙永森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读书

孙永森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文字信息的载体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阅读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数位化载体所带来的是阅读行为习惯和偏好的改变。新媒体阅读是新技术所带来的产物,它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阅读大有取代传统阅读之势。但是,新媒体阅读并不是完美的,对于传统阅读而言,新媒体阅读还有很长的发展之路要走,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将二者紧密结合,既保留传统阅读的美感和权威性,也为新媒体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沉淀,从而实现二者共同传播知识、传承人类文明火种的责任。

关键词:读书;新媒体阅读;阅读习惯;移动终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9.011

1 全民阅读与新媒体的时代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使得社会各界对读书投入了更大关注。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从甲骨、金石,布帛竹简到纸张,以至今日网络、数字移动终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文字信息的载体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与之密切相关的阅读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数位化载体所带来的是阅读行为习惯与偏好的改变。

2 新媒体时代阅读数字化趋势

2.1 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在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的过程中,为传统媒体转型带来了契机。新兴移动终端迅速普及,成为大众阅读、娱乐的主要手段。在互联网用户中,手机移动网络用户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33.82 min,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 min,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3.79 min。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在2014年人均每天使用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0.69 min。

2.2 书香依旧,新媒体阅读年龄化区分明显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阅读是青年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据调查显示,57.2%成年人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有14.3%的成年人倾向于“网络阅读”,23.5%的成年人倾向于“手机阅读”,3.4%的成年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还有1.6%的成年人“网络下载打印后阅读”。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人们对于传统阅读模式的依赖性,同时,也体现出了对新媒体模式的适应性而产生的选择差异。这主要可以归为三类:①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年轻人,会更容易接受数字化阅读这一模式。②习惯于纸质阅读的年长者,对计算机、网络的不熟悉将成为数字阅读发展的障碍。③在其成长过程中,同时受到纸质媒体和新媒体的影响。人们乐于体验数字阅读所带来的便利,又不愿丢弃纸质阅读所带来的独有感受,甚至会采取在网络上下载数字图书打印之后阅读的方式。

总之,传统阅读方式必然会经历数字化转型,二者的关系也不是此消彼长的,而是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有所偏重。在这一前提下,数字阅读利用新媒介可以使传统阅读焕发新的生机,而传统阅读也可以为数字阅读提供内容与支撑,赋予它深刻的内涵。近年来,“电纸书”的兴起,例如Amazon Kindle(亚马逊电子阅读器)搭配的网络电子书平台、百度文库、豆丁网(在线文档共享平台)等都是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结合的体现。

3 新媒体阅读的特点及其影响

3.1 碎片化时间与阅读深度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手机应用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据网络统计,2013年手机应用使用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手机阅读类所占比例为71.23%,手机阅读成为智能手机应用的主流。

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受电子阅读器的限制,人们无法深入阅读。对于这种观点,笔者持保留态度,持续阅读时间未必可以证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深度。同时,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使用E-ink显示技术的“电纸书”在技术层面已经消除了由于电子阅读器的LCD屏幕背光而产生的眼部疲劳,使长时间持续性的新媒体阅读成为可能。因此,阅读的深浅则更大意义上取决于阅读者自身的选择和偏好。

3.2 新媒体为阅读带来的多元化

新媒体阅读依赖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手机阅读注入了无限生机。新媒体本身具有的多元化特征——数位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交流互动,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魅力,它吸引了广大阅读者。以电子杂志为例,目前,基于FLASH技术的网络杂志已经充分利用了文字、静态图片、动态图片、音频、视频和点击交互等网页所具备的新媒体元素,而且以往电子杂志仅是以网页或者是独立于网页的应用程序出现。而今电子杂志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移动终端中,成为了纸质杂志媒体成功的移动版。新兴网络技术实现了以阅读者为中心的用户体验模式,根据阅读者的偏好、个人订阅来推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多维度的需要。

3.3 快捷与低成本

方便、快捷使新媒体阅读成为受时间、环境等外界因素限制最小的阅读方式。新媒体阅读的主体电子图书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易于检索、成本低廉的特点。一台基本的电子阅读器所能容纳的是海量的图书文件,电子图书以数据的形式呈现一本书,而一本传统的“大部头”往往只有几兆甚至几百千字节(1 024字节)的数据量。同时,电子图书的价值是骑在各大电子书平台上(比如百度阅读、IBook、kindle、QQ阅读等)所具备的版权价值。

新媒体阅读为阅读者所带来更多的方便,让人们更加乐于尝试这一新型阅读模式,而其低廉的成本更符合互联网共享的精神。新媒体阅读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自由选择、乐于分享的阅读体验。

4 新媒体阅读对阅读习惯的影响带来的反思

新媒体阅读是新技术所带来的产物,它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阅读大有取代传统阅读之势。新媒体阅读对阅读习惯产生的影响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这是值得人们思考的,而它的优点也是一把双刃剑。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一方面,使得移动终端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人们之间的正常交流。“低头族”这一现象为社会各界所诟病。另一方面,在阅读时,需要投入一定的关注和经历,而这种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阅读模式,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甚至安全方面的问题。新媒体阅读也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例如百度文库、知道、百科,任何人都可以更改、编辑、上传文档,同时,对于作品版权的保护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新媒体阅读并不是完美的,对于传统阅读而言,新媒体阅读还有很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应该将二者紧密结合,既保留传统阅读的美感和权威性,又促进新媒体阅读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从而实现二者共同的传播知识、传承人类文明火种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飞.从浅阅读到瞥阅读——新媒体语境下阅读方式嬗变及解读[J].编辑之友,2014(1).

[2]茆意宏.对新媒体阅读争议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3(9).

[3]谈苹,潘小凤.交流:阅读魅力的新开拓[J].图书馆论坛,2013(6).

[4]任文香.全民阅读推广的知与行——徐雁阅读文化学新著《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评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5(3).

[5]姜洪伟.数字阅读概念辨析及其类型特征[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9).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