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BNP及血脂的早期影响

2016-11-07刘涛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6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

刘涛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血浆B型尿钠肽(BNP)及血脂的早期影响。方法 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为(418.46±105.52)pg/ml, 与对照组的(539.65±110.17)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BNP水平, 且对该类患者血脂并无显著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0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 临床上对神经内分泌机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关注。现选取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BNP及血脂的早期影响进行探讨,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实验择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进行研究, 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并发周围性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入组前2个月服用抗凝、抗炎、降脂药物等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观察组男26例, 女16例, 年龄58~76岁, 平均年龄(65.73±4.29)岁;对照组男24例, 女18例, 年龄59~78岁, 平均年龄(65.27±4.3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性治疗, 如使用硝酸脂类、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抗凝剂、溶栓剂等药物。对照组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08)常规治疗, 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次, 1次/晚。观察组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 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次, 1次/晚。

1. 3 观察指标 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 离心、分离后进行血脂、血浆的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以及血浆BNP的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脂水平 两组治疗后TC、TG、LDL、H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H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血浆BNP水平 两组治疗前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该病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进而导致心血管阻塞、心肌缺血的病症[2], 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但若能及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 就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情况。

阿托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相关研究指出, 早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减少其不良事件的发生[3], 甚至发生率降低至30%以下[4]。同时, 有研究指出, 他汀类药物能通过非降脂机制发挥抗增殖、抗氧化应激、抗炎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室重构, 促使患者机体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进而降低BNP的合成和释放[5]。

BNP分泌主要位置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室负荷过重、扩张时在梗死与非梗死交界处, 并且BNP浓度在心室负荷过重或扩张时增大, 能将梗死局部室壁张力情况反映出来[6, 7]。所以, BNP是心力衰竭定量的标志物, 能够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右室功能障碍和瓣膜功能障碍等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H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并无显著影响, 但是能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7]。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BNP水平, 且对该类患者血脂并无显著影响,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莹, 余国龙, 周齐艳.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BNP及血脂的影响.中国热带医学, 2010, 18(6):729-730.

[2] 孙文静, 徐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的影响.内科, 2014, 25(3): 252-254.

[3] 刘奕, 宫海滨, 魏鹏.阿托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OX40L及hs-CRP浓度的影响.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 19(4):408-411.

[4] 周齐艳, 余国龙, 卿丽琼.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XA2、PGI2的早期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19(13):2058-2061.

[5] 王朝富, 王培书, 彭超, 等.一次性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2(3):488-490.

[6] 郭亮, 高远, 张海山, 等.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21(4):377-379.

[7] 王强, 孙建辉.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3(5):426-429.

[收稿日期:2016-06-06]

猜你喜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2、MMP—9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