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泰州稻田生态种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6-11-05陈素华张国喜顾海龙王伟冯亚明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泰州稻田

陈素华 张国喜 顾海龙 王伟 冯亚明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泰州稻田生态种养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充分发挥稻田特色优势形成生态种养增长点、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形成生态种养区域增长点、充分发挥科技特色优势形成生态种养创新增长点、充分发挥产业特色优势形成生态种养提档增长点、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优势形成生态种养引领增长点”等加快发展泰州稻田生态种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稻田;生态种养;调查与思考;泰州

稻田生态种养是一种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稻渔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水产品,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稻田生态种养有效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合理地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水产品双丰收的目标,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015年,结合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稻田生态共作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项目编号Y2015-15)实施,项目组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实地走访,围绕如何加快发展泰州稻田生态种养开展了专题调研。

1 泰州稻田生态种养基本情况

泰州市是较早、较快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地区之一,中晚粳稻种植占全市稻田面积的80%,其成熟期相对较晚,一般在10月份收割,为稻渔共作、互利共生创造了前提条件。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泰州在充分挖掘稻田资源潜力、大力开展稻田生态种养、培植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现代农业纵深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1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各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稻田生态种养工作,从发展现代农业(渔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高度出发,多次研究部署和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连续多年的全市农业工作会议,都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作为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之一,列入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兴化市渔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稻田养殖与蟹塘栽稻双向联动,推广生态立体种养新型模式,建设农渔复合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引领水产养殖综合效益稳步提高”。

1.2 示范引导得到强化

以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稻田生态种养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的实施为契机,以水产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为主攻方向,指导兴化中堡香湖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选择低洼农田,建设了426亩稻田生态共作示范基地,亩均效益达3500元。相比单一种植水稻,效益大幅提升。2015年,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魏宝振站长、省海洋与渔业局汤建鸣局长、市委蓝绍敏书记、兴化市李卫国市长等部、省、市、县领导多次到基地视察指导。8月26日,兴化市委市政府在基地召开全市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现场观摩会议。同时,泰州日报、泰州电视台等市级新闻媒体记者,到示范基地参观,加强宣传报道,扩大示范引领效果。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面积3200亩。

1.3 技术模式持续创新

积极加强科研院校技术交流合作,开展稻田综合种养项目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牵头,联合泰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兴化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和兴化中堡香湖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兴化中堡农业生态园区,开展了稻—青虾、稻-小龙虾、稻-蟹3种模式的生态共作试验,取得了河蟹亩产76.1kg、小龙虾亩产106.5kg、青虾亩产41.5kg、稻谷亩产412kg的好成绩。通过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生产者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泰州逐步形成了“稻-小龙虾”、“稻-蟹”、“稻-青虾”等一系列生态高效的综合种养模式。为便于技术推广和农民操作,已制定了《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技术》、《稻-河蟹生态种养技术》、《稻-青虾生态种养技术》等操作规程。

1.4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充分利用农田资源,以水稻为主、水产品养殖为辅,能够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综合效益,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推广,单位产量和效益稳定,成为凝聚粮食生产劳动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有力保障。同时,稻田综合种养又是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虾蟹等水生动物能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和害虫幼卵,其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结合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能够大幅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价值的良好效果。经检测和调查,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区的稻田化肥使用量下降30%以上,农药不使用,生产出的大米平均价格高于单一水稻种植的大米2倍以上。

尽管我们在稻田生态种养上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但是,泰州稻田生态种养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太大、产业规模偏低、生产模式还较单一、亟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逐步研究解决。

2 加快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对策措施

为正确应对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充分利用泰州良好的光、气、水、土等自然资源和较为成熟的种养殖技术,把水产养殖与稻谷的栽培利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稻田养殖,把市场思维、创新思维等运用到稻田养殖发展实践中去,发挥新优势,实现新作为,不断培植泰州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泰州稻田生态种养,重点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充分发挥稻田特色优势形成生态种养方向增长点。要围绕提质增效,发挥泰州农业成片成框、依河傍港、排灌方便的稻田资源自然禀赋特色优势,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注意与具体的物质条件、技术水平、种养场所的特定条件相结合,全面了解种养品种的合理性、前瞻性及市场前景,种植“9108”等优质、抗病、抗倒伏苏稻,稳定稻田养殖,扩大稻田养殖河蟹、青虾,开展稻田养殖泥鳅、克氏原螯虾、黄鳝、南美白对虾、甲鱼等优势产品,总结推广生态种养多元新型模式,发展稻田鱼虾蟹综合养殖,做到水稻产量不减、品质提升,稻照长、鱼照养,既赚钱、又有粮,走出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的河网地区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路子。

二是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形成生态种养区域增长点。根据地方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以及外部环境,适应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创造特色,把低洼荒滩、低洼低产农田、自愿流转农田发展稻田养殖作为农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内容,作为渔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稻田养殖与蟹塘栽稻双向联动,坚持提高效益品质,适度发展提高质量,积极推动现有蟹塘发展种养结合的生产高效模式,逐步推进区域集中连片种养,由稻鱼结合到多品种综合种养,大力拓展稻田养殖新领域,生产大米、水产品、茨菇、荷藕、菱角等无公害绿色食品,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循环,实现种养结合、规模经营和区域经济的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特色优势形成生态种养创新增长点。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院校所站协作,全市农业(水产)科技人员要多种形式分类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把技术服务融入到稻田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优质化服务中去,大力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和健康种养技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自繁自育自种自养与降低生产成本,立体种养与合理搭配,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生态养殖与科学管理等各种技术措施,按照高起点、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中堡、沙沟等乡镇连片2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努力把基地建成生态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区,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的集散区,智能化管控、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示范区。

四是充分发挥产业特色优势形成生态种养提档增长点。市委、市政府以及三市三区党委政府要制订出台《关于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指导意见》,以一系列优惠的政策促进稻田生态种养发展,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和财政资金补助,鼓励由能人牵头,农民自愿参加,股份合作,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1000亩以上连片稻田养殖作为市里抓的主体项目,500亩以上的连片稻田养殖作为市区抓的主体项目,因势利导、注重效益,打造生态种养示范园区,推动稻田养殖逐步成为泰州农民自愿发展的产业热点。顺应市场农业的要求,把发展稻田养殖的工作重点转向抓生产与市场流通并举,稳步密切泰州农业在大中城市市场的联系,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培育各类营销市场,注重加工增值,有效进行产销对接,实现产销联合,努力搞活稻谷和水产品市场流通,拓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路子,推进稻田养殖产业化经营。

五是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优势形成生态种养引领增长点。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渔业、国土、规划等部门加强协作,加快建设试验示范基地。重点落实兴化中堡香湖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作为实施主体,在中堡镇东孤村建设1000亩江苏省兴化农业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和配套,以“一季两茬”为主,以南粳9108、克氏原螯虾、泥鳅、河蟹、青虾、南美白对虾、甲鱼、黄鳝为示范品种,以“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稻田养甲鱼”、“稻田养鳝”等模式形成4个模块,示范稻田综合养殖技术、稻田水产苗种繁育技术、稻田养殖高产栽培技术和稻渔共作拓展模式,引领稻田养殖成为泰州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猜你喜欢

泰州稻田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稻田里的稻草人
英文目录与摘要(English Contents and Abstracts)
一颗巧心在稻田
参天古木引出阴阳数
泰州学案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