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靶向 精准施策 江城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6-11-05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李保林可顺祥卫光辉

创造 2016年7期
关键词:整村江城易地

文/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 李保林 可顺祥 马 黎 卫光辉

明确靶向 精准施策 江城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文/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 李保林 可顺祥 马黎 卫光辉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党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在祖国西南边陲,江城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立下“军令状”、拿出硬措施、啃下“硬骨头”,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江城县委书记邱明(右三)调研教育扶贫工作,江城县委副书记吴文早(右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志学(右二)陪同调研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全县国土面积3544.38平方公里,辖 5镇2乡、50个村(社区)民委员会、527个村民小组,人口12.56万人,是集“老、少、边、穷、山、战、农”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和云南大多数贫困县份一样,江城也面临着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问题。2015年底,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18户24127人,贫困村32个,贫困乡(镇)3个。很多贫困群众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饮用水不安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特别突出的是全县外来移民近2万人,大多数是背井离乡到江城谋生的贫困人口,其生活习俗、利益分配等常与当地矛盾冲突,后续产业发展投入资金不足,脱贫工作艰巨繁重。

创新举措 合力攻坚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近年来,江城县认真贯彻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普洱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紧紧抓住滇西片区区域发展的契机,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以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推进片区为原则,全力做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使贫困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一)高度重视,强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政府县长挂帅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二是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包乡(镇)包村责任制,将扶贫绩效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三是着力抓好贫困村班子建设,选择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人选进入村班子任第一书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全力实施好财政扶贫项目。2015年,江城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64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贴息、扶贫安居、易地搬迁、互助资金试点、革命老区、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等项目,其中实施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500万、4个自然村整村推进240万、180户扶贫安居房建设180万、200人易地搬迁120万,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100万,革命老区项目建设50万,发展生态黄牛、黑山羊、猪养殖和西番莲种植等4个产业416万,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50万,到户贷款贴息400万,项目贷款贴息108万,项目覆盖全县48个行整村,4038户15340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2520户6948人)。截至目前,5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完成97.93%,4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完成22.83%,扶贫安居房建设已完成80%,易地搬迁项目已完成95%,劳动力转移培训已全部完成,产业扶持项目完成60%,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已完工,到户贷款贴息已全部发放。

(三)动态管理,全力推进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实施建档立卡信息平台信息更新工作,及时完善2015年信息采集,严格对省、市扶贫办确定江城县的5266人减贫任务启动了脱贫程序。在第一次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审核和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开展了数据审核和清理工作,对存在违规问题的建档立卡户615人开展清理工作。截止到2015年末,江城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18户24127人、贫困村32个、贫困乡(镇)3个。

(四)加强协调,认真开展社会帮扶工作。江城县高度重视社会帮扶工作,始终将社会帮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加强与对口帮扶单位沟通交流和工作汇报,促进了社会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2015年共争取上海市金山区对口帮扶资金720万元,宝钢集团援助资金214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90%上。上海市金山区派出4名优秀临床医生赴江城县人民医院提供医疗援助,江城县选派13名青年干部赴上海市金山区挂职学习,并组织16名干部参加金山区复合型管理干部培训。

(五)强化实效,扎实推进“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省市县乡四级182家单位3416名干部职工与全县建档立卡3个贫困乡(镇)、32个贫困村、9861户贫困户开展了挂点包村帮户扶贫工作,并派出48名第一书记到各村任职并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确保各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不低于5人。2015年,驻村扶贫工作队提交民情日记680篇,撰写调研报告73篇,提出合理化建议370条,被采纳217条,制定驻村扶贫工作计划49个,修订完善驻村发展规划报告45份,为基层群众协调争取项目93个1363.44万元,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75.2万元,为群众办实事248件;协调50个“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项目”,帮扶农民自主创业;组织群众外出考察学习8批86人次,在驻村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4期2082人次。

(六)全力实施,及早安排部署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按时、按质完成,江城县及时成立指挥部,对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36个计划点1173户4557人(其中,建档立卡959户3771人)建设任务及早安排,并从挂包帮扶单位抽调126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作为易地搬迁项目包保责任人进驻36个项目点。目前,36个搬迁点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宅基地平整36个;确定了民房建设户型36点;确定了施工图纸的36个点;通水的35个点;通施工用电36个点;通路36个点;开始建设民房980户(开工率83.55%)。

和谐新农村

(七)严管资金,确保扶贫项目高质量推进。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建立高效率的扶贫资金传递系统和管理约束机制。实行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双公开”,各项扶贫资金做到专户专管、封闭运行、捆绑使用,真正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杜绝扶贫资金挤占挪用情况发生。通过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易地搬迁农户建设新房

沃柑基地

突出重点 攻坚克难扶贫开发工作显成效

在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江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提出的各项扶贫目标任务,以贫困乡镇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户为主要对象,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江城县沿边对外开放条件十分优越,但由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域内主要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严重制约了江城的发展。近年来,江城抓住国家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的重要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编制并启动了《江城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十二五”实施规划》、《片区实施规划和产业规划》,确保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036.96公里,改扩建农村公路289.8公里,全县乡镇道路通畅率达到100%,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覆盖率达94%。新建山区“五小”水利5630件、小水池小水窖2800口,架设人畜饮水管道504千米,解决3399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架设入户电线307.74千米,受益户数5129户。

(二)统筹兼顾,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持续加大。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整合使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资源支持的资金项目,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近五年来,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项目资金31.76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贴息贷款41105.2万元,社会扶贫资金10866.5万元,行业部门投入265581.735万元。各项扶贫资金做到专户专管、封闭运行、捆绑使用、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真正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三)精准扶贫,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先后实施勐烈镇整乡推进项目和整村推进项目186个,完成重点村建设103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7680户、扶贫安居工程1115户,新建垃圾池1585立方米,猪圈改造40570平方米,新建公厕4228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831套,累计解决67181户200192人次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每年稳定在95%以上。

(四)产业支撑,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共投入财政资金1.6亿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8亿元。通过扶持带动,全县共发展橡胶45万亩、茶叶17.4万亩(大树茶3.07万亩)、咖啡5.54万亩、澳洲坚果8.37万亩,石斛、灯台树、砂仁等生物药业2.95万亩,人均产业地达到6亩以上。同时,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179个、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农业庄园5家。致富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脱贫致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五)智力扶贫,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坚持通过智力扶贫,强化人才培养,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暨标准化建设49945平方米。巩固“两基”成果,“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两个“全覆盖”,2014年来全面免除高中阶段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累计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7155人次。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力度,实施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12900余人次。

众志成城 苦干实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2016年,是江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当前,江城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瞄准建档立卡6718户24127人贫困户、32个贫困村、3个贫困乡(镇)的贫困特征和致贫因素,突出针对性,注重操作性,实行差异化扶持措施,大力实施扶贫开发“63686”行动计划,层层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众志成城、苦干实干,努力实现全县贫困人口2018年如期脱贫。

(一)坚持整乡(整村)推进,进一步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乡推进”的方针,全力推动国庆乡整乡推进项目建设,及早谋划宝藏镇、嘉禾乡整乡推进项目,确保三个乡(镇)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依次脱贫出列。扎实推进7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夯实7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的基础。

(二)推进产业开发,稳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深入推进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紧扣全县产业开发思路,在提高贫困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培育果、畜、林、药和劳务产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深入落实涉农政策,加强信息、技术服务,通过创新信贷扶贫资金体制,拓宽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的途径,集中扶持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稳定广大群众的收入来源。

(三)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切实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各类财政资金,积极争取农发行贷款资金支持,利用三年时间,新建搬迁点115个,搬迁户4537户180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3871户14472人。积极争取和筹集资金,全力启动2016年脱贫出列乡(镇)和贫困村危房重建,确保贫困户脱贫出列有稳固住房保障。

(四)开展科技扶贫,加强贫困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的原则,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落实各类科技扶贫示范项目,采取科技下乡、农校授课、农技推广等多种形式,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五)实施社会帮扶,认真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发挥派驻挂钩村第一书记的带头作用,带动驻村扶贫工作队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对照脱贫目标,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不断巩固提升帮扶成果,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

畜牧基地

猜你喜欢

整村江城易地
施江城 黔阳古城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农村商业银行整村授信实践及其问题与对策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江城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