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约车“转正”在即,你还在纠结吗

2016-11-02汇编齐安

科学之友 2016年17期
关键词:约车网约车专车

汇编|齐安

网络约车“转正”在即,你还在纠结吗

汇编|齐安

一面是传统的“招手叫车”,一面是新兴的“网络约车”。在过去的两年间,挟移动互联技术的“劲风”,“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种网络约车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收获服务好、价格低等赞誉的同时,网络约车也因为没资质、权责不清、缺乏监管的“野蛮生长”而遭遇多方质疑。然而,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却为其合法化带来了更多可能,“转正”在即。

自2012年3月“摇摇招车”正式上线,在随后4年多的时间里,滴滴快的、优步、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网络约车软件相继席卷全国各大城市。

最近,随着恶性事件的发生,乘客在享受实惠的同时,对网约车的安全性又提出了质疑。事实上,网约车从诞生起,就让乘客、司机、平台等有些纠结。

乘客:网约车实惠,但存在风险

不久前,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在路上,司机对女乘客实施抢劫,并将其残忍杀害。这个事件加剧了乘客对网约车的不信任。一方面,网约车便宜又便利,另一方面,网约车的安全性让人担忧。“出行要不要网上约车?”这让乘客有些纠结。并且,法律专业人士表示,一旦发生事故,由于乘客与专车之间关系不明确,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据了解,一些网络约车平台对驾驶人员资质审核流于形式,相关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甚至会有违法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我们的资质审核很简单,主要看车况。”网络约车司机刘师傅说,注册成功后,基本上没有人管。

司机:工作自由,但收入减少

乘客在纠结,其实司机有时也纠结。网约车司机工作时间自由、不用坐班;有平台的各种补贴,收入可观;对有的司机来说,网约车还是一个交友的平台。但是,网约车司机也有自己的烦恼。从2015年10月开始,唐师傅在浙江杭州当起了网约车司机。“平台的奖励变少了,原来月收入轻松过万元,现在顶多六七千块钱。而且社会大环境也更严苛了。”唐师傅说,近段时间他一直在关注网约车形势与政策的变化。

在唐师傅看来,对一些网约车司机的不法行为进行打击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因为一部分的‘恶’,就对所有网约车唯恐避之不及,也是不可取的。至少我周边的这些网约车司机,大部分都是规规矩矩、勤勤恳恳讨生活的好司机。”

目前,许多单打独斗的网约车司机开始加入到专车司机的行列。有分析认为,相比于C2C模式,B2C模式的专车平台将来的发展前景更好。

平台:市场很大,但十分烧钱

2016年3月,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量总计接近4亿人次。

可是,这个市场是拿钱烧出来的。Uber首席执行长卡兰尼克曾表示,该公司在中国每年亏损10亿美元(约合67亿元人民币);公开资料显示,神州专车2015年也巨亏了37亿元;滴滴在这方面尚无官方公开的数据,但据媒体报道,滴滴一年花费40亿美元(约合266亿元人民币)做“市场培育”。

在网络约车平台不断烧钱的同时,还要面对其安全问题带来的社会舆论。对于深圳女教师被害事件,滴滴公司表示,涉案司机是用真实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但在案发当晚,其车辆牌照系临时伪造,事件发生与司机注册审核环节没有直接关系。这也凸显出,网约车平台需要在审核环节外做更多的工作。

网约车平台未来会怎样发展?2016年年初,滴滴公司创始人兼总裁程维在年会上表示:“今年我们希望结束最后的争夺,锁定行业的格局。”尽快结束“依靠高额补贴维持用户群”的粗暴做法,让企业回归正常的经营状态。这恐怕是绝大多数网约车平台的心声。

“随着‘互联网+’出行平台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共享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入。网约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绿色出行的方式,而且能让人们产生一种分享式的愉快体验,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信网约车是未来环保理念落地的一种常态。”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表示。

政策:鼓励约车,办法已出

2016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网约车等新业态给乘客带来了新体验,鼓励网约车等新业态的创新和规范发展。但是,低门槛、低责任的特点也使网约车产生了诸多问题。

针对网约车的安全隐患,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近期已开展整治,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可以归结为清理外地车牌、按非法营运查处私家车主、审查司机身份三种办法。

2016年7月28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共同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备受关注的私家车参与网约车运营,新规明确私家车符合条件可转化为网约车运营。新规给予了网约车合法的身份,同时也给各大网约车平台公司戴上了“紧箍咒”。据了解,新政将于201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约车合法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打车更方便了,兼职也不错

网约车的合法化,让不少市民觉得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打车会被执法人员拦截了。“有一次看到快车被查,总觉得快车不安全,万一打车被查了还耽误事。这下好了,再也不担心了。”市民王女士表示。

市民王先生早在网约车出现的时候,就注册成为了兼职驾驶员,本想赚点油钱,但是看到“严打”很厉害,于是,就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因为市场一直不明朗,所以一直是观望态度,现在有了合法身份,我想没事的时候,也出来转转。”市民王先生说。

总之,不少市民纷纷表示,网约车合法化是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这个时代的标志。

可以接受,但要控制约车总数

关于网约车新规,出租车司机周先生表示:“网约车火起来后,路上越来越堵,乘客却越来越少,但是又不能阻止大趋势的到来,所以只能默默地接受。”

相比于网约车是否合法的问题,出租车司机更关心的是地方政府的细则出台。“现在出台的只是一个大框架,具体的细则还要看当地政府。”从事出租车10余年的王女士表示,暂行办法给不同地方、各地方城市的交通特点留有了空间。以山东临沂为例,本来私家车就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没有控制好网约车的总体数量,那么势必会给交通造成新的拥堵,所以细则上要做好市场的细分工作。

发展空间不容小觑

网约车新规出台后,各网约车企业纷纷表示欢迎。中国优步发表声明称,暂行办法顺应了科技创新的趋势,将平台纳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标志着网约车行业正式踏入了规范健康发展的新征程。滴滴出行则表示,网约车目前只承载了中国每天城镇人口出行需求的1%左右,未来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滴滴还呼吁,希望各级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鼓励创新,简政放权。

不少网约车合作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网约车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结果,差异化服务做不好的话,就会导致市场的无序竞争,最好细分市场,在价格和服务品质上有所区分。对网约车从业人员的准入、培训、退出,都要有严格规范,这样才能保证乘客安全。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砚升表示,“对待网约车既不能一放了之,也不能一禁了之。一放了之是管理不负责任的表现;一禁了之是背离市场规律的表现。这两者皆不可取,唯一正确的路径就是‘鼓励+规范’。”

新生业态,堵还是疏

长期以来,网络约车处于“灰色”地带。是取缔还是“漂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满大街都是拿着手机等专车的。”北京“的哥”朱红军抱怨说,自从专车出现,自己月收入减少了一半,工作量却几乎增加了一倍。北京市民李女士却青睐手机约车:“有时手机约车比出租车还便宜,而且叫车更快、服务更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租车行业管制的基础已被完全颠覆。”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说,传统的管制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逐步放宽。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研究发现,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打车软件app累计账户规模达到了1.7亿个。

新老衔接,如何发展

新业态的出现,必将改变旧有的格局。在同一屋檐下,面对网络约车的“攻势”,“专车合法化”能否带来新老业态的共存共荣?

20世纪80年代,除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之外,各地纷纷采取“有偿使用”和“拍卖”的手段,出让出租汽车经营权。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管制太死、份子钱高、没有退出机制,难以提高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出租司机抱怨管理成本太高、超时劳动;乘客则反映“打车难”“服务差”。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网络约车的出现成为推动出租车改革的契机。改革将针对新老业态实行差异化管理:巡游出租汽车既可在道路上巡游揽客,在站点候客,也可通过电信、互联网等开展预约运营服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只能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使用符合规定的车辆开展预约运营服务。

“出租车司机与专车司机的矛盾,可以通过市场调节。”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认为,让出租车司机拥有成为“专车”司机的选择权,并逐步取消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打破垄断经营。而对于司机抱怨的“份子钱”,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将“份子钱”转成分成制,司机享受抽成,调动巡游出租车的积极性,实现新、老业态的长期共赢。

冷静看待,加强规范

技术的进步、市场的热捧让网络约车有望取得“合法”身份。然而,“互联网+出租车”属新生事物,并不完美,且行业管理规范还不健全,如何规范管理,尽量避免管理漏洞和负面影响,是此次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

柳青表示,对“专车”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平台认证,政府拿平台问责,关键是要研究出台一套合适的平台资质认证,确保平台具备相应的运营和信息安全能力。

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副司长魏东表示,对于网络约车经营者,监管部门要求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此外,为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网络约车经营者还应为乘客购买保险,并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和乘客投诉处理制度。

猜你喜欢

约车网约车专车
首汽约车针对不同用户收不同费用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首汽约车改制大考
检察版(十)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政策制定复杂过“网约车”
坐专车最划算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