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养土鸡黑头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6-11-01乔宗骏余连喜黄建军李拓凡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黑头滴虫土鸡

乔宗骏,黄 真 ,余连喜,黄建军,李拓凡

(1.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马灌镇站,重庆 忠县 404317;2.湖北省江陵县畜牧兽医局,湖北 荆州 434101;3.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散养土鸡黑头病的诊断与治疗

乔宗骏1,黄 真2,余连喜2,黄建军2,李拓凡3

(1.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马灌镇站,重庆 忠县 404317;2.湖北省江陵县畜牧兽医局,湖北 荆州 434101;3.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对散养土鸡病鸡进行剖检,提取病变肝组织DNA,针对组织滴虫18S rD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扩增出约490 bp与预期大小一致的条带,表明病鸡肝脏组织内含有组织滴虫,确诊为鸡黑头病。对鸡群投喂甲硝唑1周,鸡群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无新增病例发生。

土鸡;黑头病;诊断;治疗

鸡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宿主肝脏和盲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头部颜色发紫的急性寄生虫病,又称鸡盲肠肝炎[1-2]。蚯蚓和鸡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主要传播媒介,家禽常因食用被异刺线虫卵污染的饲料或带异刺线虫虫卵和幼虫的蚯蚓而发生感染,因此,在蚯蚓活动频繁的春、秋季地下散养鸡常发该病[3-4]。

2015年10月重庆市忠县某农户果园下散养的1 000只45日龄土鸡,在雨后第3天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双眼微闭,头部发黑,3 d内死亡120余只,经剖检和PCR检测,诊断为组织滴虫感染。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料及处理 病鸡为某农户送检的45日龄土鸡,剖检前进行临床观察,剖检时依据病变情况,按病理学方法进行取材,-80℃保存备用。

1.2 主要试剂 Taq酶,dNTP等PCR试剂和DNA Marker为宝生物 (大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DNA提取试剂盒为上海捷瑞生物有限公司产品。特异性引物根据Genbank发表的组织滴虫18S rDNA基因序列及相关文献[1,5-6]设计,具体序列为上游引物 F:5′-TTAGAAGTAGGACCTTAGAG-3′,下游引物 R:5′-TTATAAGAGTAGCTTTTCATTTTT-3′,目的片段长度491 bp,引物由北京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3 DNA提取 取冻存的肝脏组织约50 mg,加入试剂盒中的组织细胞裂解液和蛋白酶K,55℃消化30 min,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的具体步骤,进行DNA提取,所得DNA-20℃保存备用。

1.4 PCR检测 PCR体系采用25 μL体系进行,具体组成:10×buffer 2.5 μL,25 mmol/L 的 Mg2+1.5 μL,dNTP(2.5 mmol/L,each)2.0 μL,上游引物 1 μL,下游引物 1 μL,DNA 模板 1 μL,rTaq 酶 1.25 U,加灭菌去离子水至25 μL。

循环条件为:预变性94℃3 min;(94℃30 s,55.5℃ 30 s,72℃ 40 s)×33个循环;72℃终末延伸10 min,4℃低温10 min。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观察和拍照。

1.5 药物治疗 及时将病鸡隔离饲养,用甲硝唑按照0.05%全群饮水,每天1次,连饮7 d,对于重症鸡,进行人工灌服,同时补充电解多维,尤其是VK、VA,以帮助病鸡恢复。同时,对于污染区域的粪便及时清理,堆肥发酵消灭虫卵。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观察送检病鸡精神不振,双眼框肿胀,头部发黑,粪便黄色硫磺样(见图1A)。剖检可见,心肌表面有散在出血点;肝脏表面布满打火印状病变(见图1B);脾脏肿大,色彩变淡,表面有散在出血点,盲肠肿胀。

2.2 PCR结果 取冻存的肝脏组织提取DNA,用组织滴虫18S 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了预期大小一致,约490 bp大小的条带(见图2),表明病鸡肝脏组织中含有组织滴虫。

2.3 治疗效果 鸡群用甲硝唑按照0.05%全群饮水1周,同时,对于污染区域的粪便及时清理,堆肥发酵消灭虫卵。病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无新增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

图1 病鸡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图2 18S rDNA特异性PCR结果

对送检病例剖检发现,病鸡肝脏表面布满打火印状坏死灶,盲肠肿胀,心肌表面有散在出血点,用针对组织滴虫18S rD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的DNA片段,表明病鸡感染组织滴虫。

蚯蚓和鸡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中间宿主和主要传播媒介,家禽常因食用被异刺线虫卵污染的饲料或带异刺线虫虫卵和幼虫的蚯蚓而发生感染,因此,在蚯蚓活动频繁的春秋季节,对散养鸡应加强该病的防治。室内饲养由于可以避免接触蚯蚓等传播媒介,能够减少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病率[2-4]。分析病因,该次疫情发生于雨后3 d,据推测可能是散养鸡群食用了雨后出土的携带病原的蚯蚓而引起。

该病的防治相对简单,一般的抗蠕虫药物可以用来进行预防[7],痢特灵和甲硝唑通常对病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8]。该次疫情在确诊后,对鸡群投用1周甲硝唑,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未见新增病例发生。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迅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肉类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规模土鸡养鸡户也越来越多,不少养殖户利用果园及山地进行林下自然放养的模式,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可增加鸡肉品质,并且鸡和蛋的售价也高于笼养鸡蛋,投资回报率较高。但是,该种养殖模式由于鸡大部分时间在野外,也增加了鸡与饲养环境中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及蚯蚓等病原中间宿主的接触机会,面临相对于笼养鸡更大的疾病威胁,养殖户应加强防疫措施,尤其应重视防止鸡黑头病的发生。

[1]曲昌宝,王尚尚,侯照峰,等.鸡组织滴虫病PCR病原学诊断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35(2):160-163.

[2]张丽华,顾玉芳,梁雄燕,等.灵山麻鸡组织滴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5):42-44.

[3]刘文文.土鸡黑头病的疫情调查及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12):102-103.

[4]曲昌宝,刘聪,郭平,等.组织滴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4):379-381.

[5]方磊涵.火鸡组织滴虫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与中药治疗[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6]曲昌宝.禽组织滴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扬州:扬州大学,2014.

[7]孟庆霞.中西药结合治疗鸡组织滴虫病的效果观察[J].养殖与饲料,2013(5):30-32.

[8]李荣誉,张国祖.复方中西药物对鸡组织滴虫病的疗效[J].河南农业科学,2004(12):67-69.

S858.312.7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4-0091-02

2016-03-15

乔宗骏(1989—),男,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

黄建军(1984—),男,兽医师,主要从事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

李拓凡(1991—),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

(责任编辑:赵景娣)

猜你喜欢

黑头滴虫土鸡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山楂园套养土鸡模式的应用效果
9611例孕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结果分析
3招科学祛黑头
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分析
土鸡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对肺部蠊缨滴虫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挤挤挤,坑坑坑